APP下载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有效性探究

2020-12-10杨劲松杨军佟言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6期
关键词:住院费用成形术椎体

杨劲松,杨军,佟言

(武警甘肃总队医院,甘肃 兰州)

0 引言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骨科病症之一,其病症表现可能包含腰背部疼痛等[1]。该病症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增多,患病人数同时也不断增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通常可以采用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的方式,药物治疗会含有部分并发症出现,同时需要长期卧床,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部分皮肤以及肌肉的并发症[2],长期卧床也不利于病症的康复,因此药物治疗无法广泛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手术方式可通过椎体成形术或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两种手术方式均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同时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是目前较为新型的治疗技术[3]。现通过对5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为探究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有效性,有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 75~82岁,平均(79.21±1.27)岁,观察组男性 14例,女性 11例,年龄 71~86岁,平均(80.15±2.19)岁。患者性别及年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经单侧椎弓根插入至椎体前1/3偏椎体中线位置,随后使用球囊扩张压力,最大不超过15大气压,同时为患者注射造影剂4 mL[4],通常情况下能够肉眼观察到椎体高度提升,随后取出球囊,在透视下进行骨水泥的注入,注入骨水泥需要在注射器插入人工通道,且中间无连接装置。

观察组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取2枚穿刺针,于双侧同步经椎弓根插入椎体前1/3位置,通过间断X线的辅助透视下,持续注入骨水泥,注射器和穿刺针之间需要使用连接管,从而保证施术者避开射线照射情况[5]。

两组患者在注入骨水泥的过程中,发现到达1/4位置或渗漏需要立即停止注入,观察组骨水泥需在半流体时注入,对照组骨水泥需要在面团状时注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疼痛评分,采用VAS疼痛评分标准[6],分值越高,疼痛感越明显。

观察两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性,分优、良、差三项,优:患者术后得到有效治疗,无疼痛感,能够不使用器械或人为协助自行行走;良:患者疼痛感获得一定程度的减轻,能够进行坐位,需要在器械或人为协助进行行走;差: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无法进行行走或坐起,并可能伴有并发症出现。观察两组患者透视时间和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情况对比

在接受相关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情况,两组患者评分情况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情况对比(±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情况对比(±s, 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n=25)7.53±2.97 3.58±1.82 1.52±0.97 2.24±1.16对照组(n=25)7.65±2.88 3.65±1.79 1.49±0.89 2.27±1.21 t 0.145 0.137 0.114 0.090 P 0.885 0.892 0.910 0.929

2.2 两组患者治疗的整体有效性对比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整体有效性,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的整体有效性对比[n(%)]

2.3 两组患者治疗透视时间和住院费用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透视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透视时间和住院费用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透视时间和住院费用对比(±s)

组别 透视时间(s) 住院费用(元)观察组(n=25) 104.62±29.84 16964.46±5282.41对照组(n=25) 159.95±44.82 32124.68±6211.18 t 5.138 9.2965 P 0.000 0.000

3 讨论

目前,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传统治疗不仅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同时可能需要进行石膏固定和支架固定的方式进行恢复,该方式恢复效果较差,且由于长期卧床会导致患者出现肌肉或皮肤等并发症,对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较差[7]。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目前新型的治疗方式,可通过骨水泥注入后短时间内凝结成块的作用,迅速改善患者骨质,同时患者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不会对其产生挤压等作用,骨水泥的聚合反应同时还能够抑制神经末梢的痛觉反应,减少患者的疼痛感[8],两者对比,椎体成形术能够在椎体后凸成形术基础上有更少的透视时间和更低的住院费用,在使用上能够更符合患者的需求。

本文通过对5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得出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觉疼痛评分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整体有效率对比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数据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透视时间及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虽然椎体成型术对骨折导致脊柱后凸改善比椎体后凸成形术相对较差,但两者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相比而言采用椎体成形术可在透视时间和住院费用上得到明显的减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符合患者的治疗需求。

综上所述,通过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均能够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但两者对比椎体成形术的操作时间更短,术后所产生的住院费用更少,更符合患者的需求,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住院费用成形术椎体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北京市医保局:部分住院费用 4月1日起“无纸化”报销
国家卫计委:2017年实现住院费用异地结算
安徽省某三甲医院白内障患者住院费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