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压控制水平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影响

2020-12-10金海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6期
关键词:左心室心血管血压

金海燕

(延边第二人民医院,吉林 延吉)

0 引言

高血压在临床中是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大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同时,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高血压同时也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高危因素。在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风险极高,且大多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前,都出现了左心室肥厚的现象,因此,在对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血压的控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心力衰竭(HF)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终末期的临床表现之一。HF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而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对患者具有更为严重的影响[1-2]。对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血压控制水平在对患者的治疗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针对血压控制水平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血压控制水平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4例,男性27例,女性 17例,年龄 68~82岁,平均(74.52±3.28)岁,患者收缩压≤150 mmHg;对照组患者44例,男性26例,女性 18例,年龄 65~83岁,平均(74.26±3.12)岁,患者收缩压>150 mmHg。对比两组患者除收缩压外一般资料差异较小(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年龄≥60岁患者。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脏器功能损伤患者;患有严重精神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利尿、血管扩张、抑制心肌重构等常规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LVEF、LVEDd、LVESd 等指标[4]。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NT-proBNP水平

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NT-proBNP水平对比,治疗前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差异较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NT-proBNP水平(±s)

表1 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NT-proBNP水平(±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 44 3535.59±389.74 348.52±35.19对照组 44 3463.72±357.53 537.28±45.37 t 0.901 21.807 P 0.370 0.000

2.2 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LVEF水平

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L V E F水平对比,治疗前差异较小(P>0.0 5),治疗后差异较大(P<0.0 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LVEF水平(±s)

表2 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LVEF水平(±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 44 35.13±2.85 45.17±2.52对照组 44 34.96±2.73 42.95±2.71 t 0.286 3.979 P 0.776 0.000

2.3 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LVEDd水平

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LVEDd水平对比,治疗前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差异较大(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LVEDd水平(±s)

表3 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LVEDd水平(±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 44 57.53±4.59 46.83±2.47对照组 44 56.98±4.28 51.28±2.16 t 0.391 11.220 P 0.697 0.000

2.4 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LVESd水平

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LVESd水平对比,治疗前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差异较大(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LVESd水平(±s)

表4 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LVESd水平(±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 44 43.75±1.14 32.75±1.83对照组 44 43.58±1.24 38.57±1.64 t 0.670 15.710 P 0.505 0.000

3 讨论

在临床中对心力衰竭的研究表明,心力衰竭诱发因素较多,其中高血压就是导致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血压升高,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肌细胞代偿性肥厚,从而导致心室重塑,发生舒张功能障碍,进一步发展为收缩功能不全[5-6]。

高血压在临床中是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大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同时,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高血压同时也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高危因素。在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风险极高,且大多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前,都出现了左心室肥厚的现象发生,因此,在对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血压的控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心力衰竭(HF)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终末期的临床表现之一。HF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而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对患者具有更为严重的影响。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血压控制水平在对患者的治疗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根据相关研究指出,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发病率较高且并发症相对较多,特别是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发病率极高。针对此类患者需要平稳降压并逆转患者左心室重塑,有利于降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药物贝那普利可对机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产生抑制性作用,促进其前列环素和一氧化氮等升高,因此可促进血管扩张,同时该药物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管阻力并改善其心脏的收缩功能,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心排血量提升,因此可降低其心脏负荷,对于心力衰竭有良好治疗效果。同时,贝那普利可对患者左心室肥厚以及心肌纤维化等产生显著的抑制性作用,因此可促进心肌重塑的逆转,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血压控制水平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取得以下研究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NT-proBNP水平对比,P>0.05,治疗后差异较大(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LVEF水平对比,P>0.05,治疗后差异较大(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LVEDd、LVESd水平对比,治疗前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差异较大(P<0.05)。

因此,我们认为,对老年高血压合并HF患者进行血压控制能显著改善患者各项指标,提高对患者的疗效[7-8]。

综上所述,积极控制血压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左心室心血管血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如何选用降压药?
最怕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