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治疗的临床价值

2020-12-10安晓亮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6期
关键词:心梗心电图心肌梗死

安晓亮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 阳泉)

0 引言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临床上又称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脏病[1]。年龄较大者的冠心病发病风险较大,通常冠心病患者还同时伴随着血脂高的情况,大多数患者还伴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2]。在全球疾病中,冠心病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并发症。其中心肌梗死就是冠心病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3]。临床上,冠心病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等临床特点。若患者一旦发病,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患者的病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4]。由于该疾病起病较急,因此若救治不及时,可能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导致其生命受到威胁[5]。急救效果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存结局,对于患者的救治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就本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院前急救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为自行来院者采用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患者则由120采用院前急救措施后接回院内进行治疗。其中观察组中,女性18例,男性22例,年龄为44~75岁,平均(56.72±9.74)岁;对照组患者中,女性21例,男性19例,年龄为43~77岁,平均(56.81±9.81)岁。纳入标准为:①未患有精神疾病,能尽量良好的沟通交流;②经诊断符合冠心病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①处于哺乳期等特殊时期者;②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严重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大(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为自行来院接受治疗者,入院后采用常规急救措施进行治疗,包括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急诊,进行血常规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心肌酶及心肌标志物检查等。同时为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静脉通道的建立、心电监护以及吸氧处理等。在收治患者入院后,可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口服阿司匹林、硝酸甘油、阿托伐他汀片等镇痛药物。若患者存在其他并发症,可给予患者对应的药物进行治疗。若患者出现心跳骤停的情况,则给予患者心肺复苏术、电除颤、呼吸机辅助等治疗,同时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则为患者或其家属拨打120电话前往救治患者,在接到患者后采用院前急救措施后接回院内进行治疗。在医生到达患者处,应为患者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包括为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吸氧处理等,同时为患者建立起静脉通道,并根据症状表现及并发症情况给予患者对应的药物进行治疗。若患者出现心跳骤停,则在现场为患者开展心肺复苏术、电除颤及气管内插管术等急救措施。在开展急救措施处理后,将患者平稳抬上急救车上转运回医院进行进一步诊疗。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及两组患者的救治情况,包括抢救时间、救治总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心梗症状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对比数据用SPSS 18.0软件分析、处理,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n, %)

2.2 抢救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救治总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心梗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s)

心梗症状消失时间(h)观察组 40 34.19±7.15 53.14±8.17 59.18±8.42 50.27±6.42对照组 40 67.59±9.49 67.81±10.64 71.57±12.33 66.41±9.11 t 17.778 6.916 5.248 9.159 P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抢救时间(min)救治总时间(h)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h)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发作性绞痛等,对于冠心病病情进展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为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通常较急,且病情进展迅速,有较高的死亡率[6]。但有研究发现,若在冠心病心梗死患者发病的第一时间给予患者有效的急救措施能有效提升临床的抢救成功率。院前急救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急救措施[7],是医院在收到患者的呼救后,立刻对急救物资再次进行检查整理,确认无误后立即开往医院的急救现场,到达患者处后,立即为患者开展紧急急救措施[8]。在前往现场的同时,急救医师可与患者家属通过电话交流,嘱咐患者家属如何正确摆放患者的体位,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安抚,同时对患者既往病史、基本信息及发病的诱因等信息进行相应的了解,同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大致的抵达时间,尽量安抚患者的恐惧、担心等心理,安抚患者家属的急迫、焦虑情绪。在达到患者处后,急救人员即可为患者开展急救治疗。首先明确患者的相关身体状况,护理人员应当在急救医师的指导下,为患者进行氧气支持等治疗,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为患者进行吸氧处理能有效使患者的心肌缺氧情况进行缓解,还能促进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增加,有效缓解患者临床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急救医师应当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患者扩张血管类药物、止痛药物等,以促进患者交感神经兴奋的减轻。在到达现场后,急救人员还应当快速为患者建立起静脉通道,以便在将患者运转至医院进行治疗后,能在第一时间内将溶栓药物、急救药物等输入到患者体内,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从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使患者的死亡率降低[9]。在转运患者的途中,急救人员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在为患者开展抢救措施的同时,急救人员应当尽量安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能保持平稳的心态接受治疗,能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还能有效促进患者预后的提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救治总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心梗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P<0.05)。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开展有效的院前急救治疗,能使患者的病情进展有效得到缓解,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临床死亡率,提升临床抢救成功率,对于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梗心电图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有些咽痛是心梗信号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思考心电图之174》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