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2020-12-10张晓蕾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6期
关键词:保护性病死率气压

张晓蕾

(吉林省敦化市医院,吉林 延边)

0 引言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肺内原因或肺外原因引起的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缺氧、口唇及手指、足趾端发绀,并且难以以常规氧疗方式对呼吸窘迫症状进行缓解等为主要特征[1]。此外,该疾病还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通气困难脱机、肺间质纤维化等[2]。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就会导致呼吸系统受到损害,如情况严重,还会导致肾、胃肠部、中枢神经等功能发生衰竭[3]。目前,临床还未发现该疾病的特效治疗方法,机械通气治疗是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就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一定的不足[4-5]。据相关研究表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可较好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治疗[6]。为了进一步验证该说法的准确性及正确性,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6例,以分组对比的方法,探究了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76例,纳入标准:(1)患者相关症状符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知情参与,并签署相关同意书;(3)患者未患有其他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排除标准:(1)病情较为严重,已危急生命者;(2)其他不适合参加此次研究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中有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 41~72岁,平均(57.45±3.12)岁;观察组中有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 40~71岁,平均(57.49±3.1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即:生命体征监测、连续动态中心静脉压监测、并维持水电解质,保持水及酸碱的动态平衡,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抗生素、激素治疗,从而预防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通气治疗 PEEP:3~10 cm H2O;f:12~16 次 /min;潮气量:10~15 mL/kg;I:E=1:1.5~2.0。给予观察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PEEP:5~15 cm H2O;f:18~20 次 /min;潮气量:6~8 mL/kg;I:E=1:1.2~2.0;FiO2:40%~60%。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通气时间、气压伤及病死率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共分3级: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经相关治疗后,患者相关症状及指标均得到好转,FiO2>300 mmHg;有效:经相关治疗后,患者相关症状及指标均得到一定改善,200 mg≤FiO2<300 mmHg;无效:经相关治疗后,患者的相关症状及指标无明显变化,甚至存在恶化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患者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经治疗后,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使用传统机械通气治疗的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表[n(%)]

2.2 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气压伤、通气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气压伤、通气时间对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气压伤、通气时间对比表[n(%),±s]

表2 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气压伤、通气时间对比表[n(%),±s]

组别 例数 病死率 气压伤 通气时间(h)对照组 38 8(21.05) 9(23.68) 84.21±12.45观察组 38 1(2.63) 1(2.63) 48.18±8.54 t/χ2 16.253 19.393 14.711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因较为复杂,其主要表现为缺氧,并且难以以常规氧疗方式对呼吸窘迫症状进行缓解,该疾病主要是指患者因严重感染、休克、创伤、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的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发生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从而影响患者呼吸功能,导致患者出现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衰竭[7]。其病理及生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肺容积减少、严重的通气及血流比例失调、肺顺应性降低等[8]。该疾病在临床表现主要以呼吸窘迫以及进行性低氧血症为主。

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以机械通气治疗为主,但长期的临床观察表明:在经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仍存在较高的病死率,极大地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主要是由于机械通气属于非生理性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肺损伤,从而致使肺部问题进一步加重。此外,如机械通气的应用不当,还会导致患者发生较为严重的败血症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不仅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进一步对患者造成了伤害。随着对机械通气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较好地满足氧合及通气需求。据相关研究表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作用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为了进一步确认该说法的真实性及有效性,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6例,以分组对比的方法探究了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效果、病死率、气压伤、通气时间均优于使用传统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的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较好地反映了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并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保护性病死率气压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一种新型多通道可扩展气压控制器设计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看不见的气压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精神疾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使用的现况调查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养心暖阁春意煦 时花新句上墙来 养心殿内檐书画保护性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