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晚期中央型肺癌应用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2020-12-10康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6期
关键词:标志物支气管肺癌

康立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兴安盟人民医院,内蒙古 兴安盟)

0 引言

中央型肺癌主要指原发于患者主支气管、叶支气管、以及肺门附近的肺癌,此类患者占所有肺癌患者中约75%[1]。影响患者发病的原因较为复杂,吸烟、大气污染、遗传因素等均可能导致患者发病,通常患者在患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表现,随病情的不断发展,至中晚期中央型肺癌,患者可出现血痰、咳嗽、胸痛等症状,并且可能出现多发转移的症状,如静脉怒张、声带麻痹、恶心、头痛等。需在患者确诊后,尽早为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治疗,控制疾病发展。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治疗方法[2]。本次研究即主要分析对中晚期中央型肺癌患者实施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将主要内容展示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中晚期中央型肺癌患者共5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34~79 岁,平均(53.97±4.81)岁,肿瘤类型:鳞癌 14例,腺癌11例;对照组患者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33~81岁,平均(53.04±3.94)岁,肿瘤类型:鳞癌12例,腺癌13例。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互相比对后,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收治入院后均实施常规治疗,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并给予研究组患者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化疗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对照组:患者实施化疗前需对其病变部位进行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体积,并针对患者情况选取适宜的药物进行静脉化疗治疗,持续治疗4个月。

研究组:患者取仰卧位,并实施股动脉穿刺,选取适宜的导管,于患者胸主动脉处进行造影,确定患者肺癌的供血动脉,多数为支气管动脉,经导管进一步进入肿瘤的供血动脉行介入化疗和或栓塞治疗。选取5F的Cobra导管,经动脉鞘进入,在透视下进一步进入患者肿瘤的供血动脉内,经导管中缓慢注入注射用卡铂(山东北大高科华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0118)控制注射剂量为5.5 U左右。在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以及身体变化情况,出现不良反应时需及时对症处理,持续治疗4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体积与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情况。其中肿瘤标志物主要比对两组患者的CEA、CA125、CA153以及CA199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数据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则表示两组患者间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体积比对

两组患者治疗前肿瘤体积相差无几,两组患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患者更小,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体积比对(±s, cm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体积比对(±s, cm3)

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组研究组 25 3.14±1.02 2.29±0.64对照组 25 3.24±1.09 2.93±0.57 t 0.335 3.734 P 0.739 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比对

将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对,研究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更低,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比对(±s, ng/m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比对(±s, ng/mL)

组别 例数 CEA CA125 CA199研究组 25 61.37±14.13 81.38±15.63 50.33±10.42对照组 25 112.76±30.56 104.87±19.64 76.38±13.16 t 7.632 4.679 7.760 P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肺癌是现阶段临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常见发病因素即是吸烟、长期接触致癌物质、大气污染、家族遗传等,其中,由于香烟中含有较多致癌物质,是导致肺癌发病的主要原因[3]。中央型肺癌患者在患病后,早期通常与其他癌症患者相类似,无任何明显症状表现,而随着恶性肿瘤的不断生长繁殖,其对患者肺部功能影响将逐渐扩大,导致患者出现咳嗽、血痰、胸痛等症状,同时,恶性肿瘤细胞将对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形成浸润,并逐渐转移至患者身体其他部位,形成继发性癌症,导致患者的更多部位出现临床症状表现,如颈静脉怒张、声音嘶哑、头痛、呕吐等[4]。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以及身体健康将构成极大威胁,需尽早为患者诊断确定疾病类型,从而实施有效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提升治疗效果[5-6]。

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其可利用介入治疗,直接将化疗药物注射至患者的病变部位,提高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提升化疗效果,同时,减少整体用药量,降低化疗药物对患者身体的损伤,提高整体治疗效果[7-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其肿瘤体积、CEA、CA125、CA199水平均较对照组患者更低,两组患者间差异显著(P<0.05)。提示对中晚期中央型肺癌患者实施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缩小患者肿瘤体积,降低各肿瘤标志物水平,整体疗效较为明显,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中晚期中央型肺癌患者实施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可有效缩小患者肿瘤体积,并降低其肿瘤标志物,整体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标志物支气管肺癌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CXCL-1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