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胡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脾虚肝旺型小儿目剳1例

2020-12-09刘桂霞

关键词:平肝脾虚健脾

徐 杨,刘桂霞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1 验案举隅

患者韩××,男,8岁,居住在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因“双眼不自主眨眼伴揉眼一月余”来吉林省中医院眼科门诊就医。通过问诊,患儿母亲代述:患儿平日饮食多偏嗜肥甘厚味及甜食,不喜水果蔬菜,体形偏瘦,偶有烦躁。裂隙灯下示:角膜下方粗糙,眼前节余大致正常。查视力R:1.0,L:1.0。眼压R:13 mmHg,L:12 mmHg。BUT示:R:2s,L:1s。角膜染色示:双眼角膜下方均可见片状着染,右眼颞侧可见散在点状着染。小瞳孔下眼底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初步诊断:中医诊断:目剳,脾虚肝旺型;西医诊断:双眼干眼症。患者家属希望除应用人工泪液外可通过中医中药进行治疗。隧给予患者中药饮片柴胡六君子汤加减口服,每天二次,每次100 ml,早饭前晚饭后各一次,嘱患者减少电子产品使用,保证饮食均衡,服半个月中药后定期复查。经治疗半个月后,患者母亲代述眨眼次数减少,揉眼症状几乎消失。裂隙灯下示:角膜下方粗糙程度较前好转。继续服药一周后,患者眨眼次数明显减少,食欲有所增加;继续服药一周后复查,患者眨眼症状完全消失,饮食习惯较前均衡。BUT示:R:8s,L:9s,角膜染色示:双眼角膜染色阴性。建议巩固治疗半个月。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症状消失,角膜染色阴性,效果显著。

2 病例讨论

目剳是以胞睑频频眨动,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眼病。该病首见于《审视瑶函.目剳》,又名连札、小儿两目连剳。本病大部分为双眼发作,偶尔也会有单眼发作,主要伴有眼睛干涩,异物感等,部分患儿眨眼时伴有面部肌肉抽动如挤眉弄鼻皱额等[1]。瞬目是一种眼部神经反射,瞬目携带泪液均匀涂布于角膜和结膜面现成泪膜,对眼表起保护作用[2]。临床上由于患者症状的轻重不同,裂隙灯下角膜染色情况也各不相同,轻者一般可见角膜散在点状着染,重者可见角膜片状着染。目剳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眼表疾病,发现越早的患者,通过积极主动治疗,遵循医嘱,均可取得显著效果,眼干、眼涩、眨眼揉眼的症状基本会消失。西医治疗小儿目剳的常规方法是滴人工泪液,但这只是暂时缓解眼干涩、眨眼揉眼的症状,并没有从根本上达到治疗目剳的目的。而中医相对西医而言,可以在滴用人工泪液的同时,结合小儿脉诊、舌诊从五脏六腑出发,利用中药治疗去解决小儿眼干、眼涩、眨眼揉眼的症状,这对于患者来说增加了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案。该案例患者为男童,8岁,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阳之体,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该病虽然表现在眼部,实则病属脏腑,主要原因为患儿喜食肥甘厚味,饮食不节制导致脾胃虚弱,水谷不化,吸收欠佳,化生乏源。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生血不足,肝藏血,血不养肝,则肝体失于柔和而导致肝火旺盛,长此以往继而形成脾虚肝旺体质。且眼五轮学说中,胞睑在脏属脾,胞睑发病多责之于脾,脾虚气血不足,目失所养而干涩不适,则频频眨目,且洗揉拭。肝在液为泪,阳亢则肝之阴血亏虚,肝液不足,无法上荣于目,导致眼部不适,双眼频频眨动且干涩不舒。因此,中医治疗目剳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达到治疗目的。临床上对于脾虚肝旺型目剳,多采用健脾平肝明目之法。

临床上从肝脾两脏论治目剳,应用中药治疗,均取得一定疗效。该病例加减选取的中药饮片均是由刘桂霞老师根据患者的症状及舌苔脉象进行辩证论治酌情加减,本方重在采用扶土抑木法以健脾平肝明目。方中人参性甘温,益气养胃健脾;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茯苓甘淡、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之功益著,甘草益气和中,此四药为健脾主方,功在健脾生血;陈皮、半夏入脾胃经,理气以增强健脾之功;柴胡、白芍一散一收,功在平肝柔肝。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平肝明目之功。

3 心得体会

通过临床观察及对该案例所获得的显著疗效,脾虚肝旺型目剳的治疗以健脾平肝药为主药,酌情加以退翳明目之品以加强此方的功效。中医对于眼科疾病的治疗一直功不可没,也从另一方面展示了中医中药在治疗目剳过程中的优势。我们要继续把祖国医学发扬光大,在医学道路上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平肝脾虚健脾
钩藤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菊花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