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用艾灸盒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132例的临床观察

2020-12-09冯映真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0期
关键词:胃痛艾灸脾胃

冯映真

(湖北省云梦县中医院,湖北 孝感 432503)

胃痛是常见消化系统病症,患者多为脾胃虚寒型,是指上腹部胃脘心窝位置疼痛,同时存在手足凉、恶心呕吐等症状,病程持续时间长,且复发率高,造成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临床治疗中常采取西医治疗方法,能够稳定病情,但未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从中医角度讲,脾胃虚寒病机在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以及优思易怒,造成患者胃失温养、脾胃虚弱。患者空腹时容易产生胃痛,进食后可得到缓解,偏好温热食物,舌淡,手脚易凉,便稀[2]。治疗的关键在于温胃健脾。中药穴位贴敷和艾灸治疗均属于中医治疗方法,在脾胃虚寒型胃痛治疗中有突出效果。为研究临床疗效,本文于本院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32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132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66例,男31例,女35例;年龄(43.17±6.73)岁,平均病程(45.49±8.57)d。观察组66例,男30例,女36例;年龄(45.34±6.25)岁,平均病程(44.27±7.12)d。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西药治疗,给予奥美拉唑,20 mg,1次/d。给予果胶铋,100~150 mg,4次/d。给予甲硝唑,0.4 g,3次/d。

观察组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给予延胡索10 g,丁香6 g,细辛6 g,肉桂6 g,白芥子5 g,附子3 g。将中药混合后研磨成细粉末,使用生姜汁将粉末调制为膏状[3]。将药膏涂抹在无菌纱布上,制作为止痛贴,约1 cm×1 cm。在初伏、中伏和末伏前3 d贴敷在关元穴、大椎穴、足三里穴、中脘穴、胃俞穴、脾俞穴。贴敷2 h后可将止痛贴取下,1次/d。

(2)艾灸治疗:在初伏、中伏和末伏后7 d给予艾灸治疗。将生姜切片放在气海穴、天枢穴以及中脘穴上,准备艾绒,制作为2.5 cm左右锥形艾柱,隔姜片对穴位艾灸,每次灸5壮[5]。根据患者承受强度调整艾灸时间。患者感受到艾灸位置灼热时可以停止,1次/d。

但是中药贴敷和艾灸治疗容易引发患者局部皮肤红肿、发痒,为避免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期间需要安排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一旦发现皮肤产生红肿过敏,要立即停止治疗。

两组患者从初伏开始治疗,末伏结束治疗。

1.3 观察指标

(1)评估两组患者治疗疗效。①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已经消失,胃部无炎性反应和胃溃疡。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胃部炎性反应缩小,胃溃疡范围减小。③无效:患者炎性反应和溃疡范围没有改善,或可见加重,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2)记录患者胃痛改善的时间。(3)使用VAS量表评估患者胃痛程度,0~10分,分数越高,患者疼痛感越强烈。(4)统计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过敏、腹泻、恶心头痛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t和x2检验资料,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63例(95.5%),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胃痛VAS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VAS(1.56±0.57)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胃痛VAS评分对比()

组别 治疗前(分) 治疗后(分)对照组(n=66) 5.02±1.64 3.31±0.79观察组(n=66) 5.48±1.68 1.56±0.57 P>0.05 <0.05

2.3 两组患者胃痛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胃痛缓解时间(5.17±1.65)h,不良反应1例(1.5%)。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胃痛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对比[,n(%)]

组别 胃痛缓解时间(h) 不良反应(n/%)对照组(n=66) 13.41±2.59 8(12.1)观察组(n=66) 5.17±1.65 1(1.5)P<0.05 <0.05

3 讨 论

胃痛是临床常见疾病,从中医理论讲,胃痛发病是由于患者肝气、饮食伤胃,根据发病机制,胃痛主要可以划分为虚证胃痛以及实证胃痛两种。实证胃痛多由于患者气机阻滞产生胃痛。虚证胃痛则由于患者胃腑失养产生胃痛。在临床上脾胃虚寒型最为常见,导致患者发病的原因在于受到寒邪入侵,寒凝无法散去,出现胃气不和,产生疼痛感。

联合艾灸治疗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胃痛症状,达到理想治疗效果。通过改善患者寒邪气滞,温养经络,活血散寒,可达到西医不能达到的治疗效果。给予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疼痛感,减轻胃痛症状,具有较高治疗安全性,提高临床疗效,不会产生过多副作用,相比于西药治疗,治疗效果更好,可推广应用提高治疗效率。

猜你喜欢

胃痛艾灸脾胃
艾灸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治疗干预效果观察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胃痛嗷嗷叫,“梁丘穴”是良药
四逆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婆婆迷上了艾灸
千万“别”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