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0-12-09孔明香王婷婷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0期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人员血压

孔明香,王婷婷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1300)

人性化护理在当下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其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同样具有优势,为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文章以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调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68例老年心内科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 患者例数相等。观察组老年患者男17例、女17例,年龄60~85岁,平均(72.5±2.5)岁;对照组老年患者男20例、女14例,年龄60~87岁,平均(73.5±1.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老年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老年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模式开展护理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与患者建立有效沟通。在老年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以在交流过程中对患者的慎用药与药物过敏史等进行了解。有利于促进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这也是减少护患矛盾的有效途径。

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等相关知识的普及,以提升患者对治疗过程的了解,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进行指导,以保障患者身体健康的有效恢复。

心理及情绪护理。部分老年患者年龄较高,在住院治疗期间其心理压力较大,对此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在沟通过程中对患者出现心理压力与情绪变化的因素进行了解,进而有针对性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实现患者心理与情绪的恢复,进而保障患者血压的有效控制。

出院指导。在患者医院治疗结束后,出院之前,护理人员要就药物的服用及注意事项对患者及其家人进行告知,以保障患者院外服药的稳定性。

1.3 观察指标

对护理前后患者血压情况、生活质量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前后老年患者血压对比

在进行护理前后,观察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有效回稳,观察组34例患者护理前的舒张压是128.97±10.4,护理后是80.3±3.61,收缩压护理前是165.23±8.7,护理后是113.7±5.24,单位(mm Hg)。对照组护理前舒张压是130.25±12.3,护理后是89.7±2.54,收缩压护理前是164.5±12.4,护理后是123.5±4.71,单位(mm Hg),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观察组生活质量,心理状况123.56±3.21,生理功能124.54±3.65,机体功能125.64±3.25,对照组生活质量心理状况75.62±4.32,生理功能80.54±1.45,机体功能81.54±6.4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主要是从沟通、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途径开展的护理工作,此类工作的开展基于患者个体护理需求,其护理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患者对人性化护理模式的认可。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在进行护理前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有效回稳,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此,人性化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使用能够有效患者血压情况,且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人性化护理人员血压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以人为本”理念下园林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