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謇与苏商精神

2020-12-09罗一民

世纪风采 2020年12期
关键词:张謇企业家企业

罗一民

一、张謇是谁?

张謇的一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出生到22岁走上社会。他1853年出生于南通海门一耕读之家,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5岁入私塾读书,聪明好学。12岁曾跟私塾老师有过一次交流,表现超乎寻常。老师出了上联:人骑白马门前过。张謇答:我踏金鳌海上来。这反映了他不仅文学功底扎实,而且显示了不凡的志向。青少年成长过程,张謇多经磨难。在家道中落后,他一边上学一边帮家里做农活、记账。磨难最大的是19岁考秀才“冒籍”风波,差点倾家荡产,一蹶不振。在这个风波当中,他有幸得到了通州知府孙云锦的帮助。后孙从通州调到江宁法审局,把张謇作为幕僚带去。

第二阶段,走上仕途。22岁一直到42岁。这个阶段,他接触到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对他的人生有很大帮助。法审局是协助省巡抚办理重大疑难案件的,是一“副省级”的准法院机构。张謇在法审局干了两年。期间,他深入基层、农村调查研究。江苏全省的民间疾苦激发了张謇要改变现状、变革政治的决心。孙云锦的一个朋友吴长庆,是清军的首领。吴长庆很喜欢张謇,后来就把他招聘过去做幕僚8年。吴为一方军事首长,很有抱负。张謇对他也有很高期待。吴后来驻扎到山东、浙江。甲午海战之前,吴去朝鲜平乱,张謇跟随去了朝鲜。张謇在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他对当时形势的研判和政策建议很有眼光、很有见地。在朝鲜期间,他还和袁世凯结下渊源。袁世凯是吴长庆的侄子,在吴手下打工,吴就让张謇教袁世凯读书学习。经张謇推荐,吴长庆提拔了袁世凯。后朝鲜再发生动乱,朝廷就派袁世凯去处理。张謇从朝鲜回来以后,便决心参加科举考试。他认为,只有考取状元才能在全国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经过10年的勤奋苦读,42岁时,考上状元。在这个阶段,他在家乡一边学习,一边做了很多有益于社会的实事,包括动员家乡人发展蚕桑,办各种书院,搞慈善。

张謇(1853-1926)

第三阶段,42岁到62岁,办企业搞政治,大显身手,事业达到顶峰。考上状元以后,正值甲午海战前夕,他的老师翁同龢是主战派,张謇支持主战派,并弹劾李鸿章。后来,中国政坛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情,他都积极参与并扮演关键角色。他赞同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但和康、梁有区别,用他的话说就是“群而不党”。康、梁主张激进变法,张謇认为改革不能冒失蛮干。变法失败后,张謇回到家乡办大生纱厂,在东南一带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有很大影响。1900年发生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张之洞、刘坤一等人为保住经济最发达的东南地区,在朝廷已经对外宣战的情况下,和英、美、法等签订协议,各自地盘,互相保护,互不侵犯。张謇在东南互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他劝刘坤一签订协议。后来,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实行“新政”,进行改革,张謇也积极参与。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战胜。这对中国刺激很大,认为这是由于日本搞了明治维新,所以中国也要加快体制变革,于是,就有了轰轰烈烈的立宪运动。张謇一马当先,成为立宪运动的领军人物。他带头成立了江苏咨议局,并发起了全国性的召开国会请愿活动。辛亥革命后,张做了全国工商总长,搞了很多立法。民国早期关于市场经济的立法大部分都是他搞的。1915年后,政局混乱,张对袁世凯失望,又回到南通。此时他的各类企业都发展得很好。

62岁至73岁,是他人生第四阶段,主要精力放在南通地方治理上。全国政治理想实现不了,就拿南通试验做示范区,让全国来模仿。通过搞实业,有了经济实力,就办教育,发展公共事业,推行地方自治,建立一个“新兴世界”。南通后来果然成了全国的“模范县”,为国内外所瞩目。

纵观张謇的一生,他始终坚持和践行爱国主义政治理想,即使在南通办实业、搞自治,也是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抱负。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才称他为爱国企业家典范。

二、从张謇身上看到的苏商精神

作为企业家,张謇身上有三点最鲜明的品质。

(一)把救国、济民放在首位。张謇做什么都围绕这个宗旨,希望国家强、百姓富,以天下为己任,固守“家国一体、大德为先”的儒家传统。他的工厂起名大生纱厂,就是寓意要以天地之大德为先。他以实业为基础,办企业赚了钱后大办教育、慈善、公共服务等民生事业,把钱全部用在地方发展上,造福一方,养活了几十万人。他实际上是在打造一座近代化的城市,进而影响全国。张謇搞经济是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帮助中国建立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

(二)奉行正确的义利观。借用张謇自己的话说是“义利兼顾、以义为先”。张謇办企业,不是简单的“在商言商”,更不是唯利是图发不义之财,遵循道义和利益都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张謇的处世价值观跟孔子提出的“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如出一辙,强调义是谋利的准则,要义字当头。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从国家、从人民的角度出发去经营企业,谋取利益后再回馈给人民,造福社会。

(三)坚持以德兴商。良好品德是企业家安身立命之本,是促进企业发展和事业做大的保障。诚信守法、忠实不欺在张謇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对员工对股东很讲诚信,对消费者、对银行也一样,注重契约精神。他乐善好施。晚年时企业已经濒临破产,他还是自己卖字卖画换钱搞教育慈善。这是何等可贵的品质!他修身养德,注重企业文化。北京有个商业专科学校请他去演讲,传授搞企业经商的经验。他就特别强调企业家要修身养德,赚钱后不能放弃初衷,要坚守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

以上三点是最具张謇个性化特征的良好品质,也反映了近代苏商精神。张謇以后到现当代,苏商精神内涵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提升。它既有对以张謇为代表的近代苏商精神的继承发展,也有现当代企业家的创新、创造。我们经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哺育一种文化,一种文化滋润一方商人,一方商人塑造一种精神。苏商起于明清,盛于民初,是中国五大商帮之一,苏商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可以把苏商精神概括出五点核心特征。

一是爱国情怀。把实业救国、产业报国、企业兴国,作为企业的基本宗旨和最终追求,发挥企业家的特有功能,促进祖国繁荣昌盛。苏商爱国爱家乡是有传统的,从张謇到刘鸿生、刘国钧、荣毅仁,到当代红豆的周海江等苏商代表人物,无不拥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在前不久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五位爱国企业家典范,其中就有两位是江苏的,即清末民初的张謇和新中国以后的荣毅仁。

二是创新意识。张謇提倡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就是创新。张謇与江苏的企业家们坚持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几十年的开路先锋,创立了多个全国第一。

三是务实风格。从历史上看,苏商主要是“坐地商”,多在本地扎根经营,形成了踏实进取、扎实做事的历史传统。进入近现代,苏商大多以办实业、制造业为主,造福当地百姓,振兴国家经济。同时,在他们身上,明显地表现出低调务实的作风,不图虚名、追求实效。

四是精细品质。苏商企业在管理、产品等方面都秉持“做事精细,追求精致,力求精进,精益求精”的企业理念。同时,苏商强调以专促精,以他们的专长、甚至以他们的专注,促进企业和产品的精良,以专促精,以精保优。

五是崇文禀赋。江苏自古文风鼎盛,士人文化、儒家文化传统根深蒂固。清朝状元116人,江苏就有49人,占比近40%。苏商的崇文禀赋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苏商拥有人文情怀,具有儒商气质。状元办厂在全国是绝无仅有,沿江两岸状元办厂,江北有张謇,江南是苏州一位状元陆庠润;二是注重个人文化修养和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特色突出的特征,最有书卷气息;三是兴教助文,惠及民生,在热衷自身办学院、办培训机构的同时,支持社会教育事业发展。

苏商精神成就了苏商三次辉煌,也必将再造苏商辉煌。第一次辉煌是在清末民初的产业报国、实业救国浪潮中独领风骚。因实业救国而崛起,在民族振兴中闪光。第二次辉煌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第三次辉煌则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一直到现在,民营经济高歌猛进,其中包括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比翼双飞、齐头并进。当下,新的一次辉煌正在创造当中。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追求新的突破,包括改革的突破、创新的突破、开放的突破。这些突破可能在我们的企业中形成一批开创性或者领军性的企业。所谓领军性企业,就是新型企业加新型产业再加高新技术。苏商如果实现第四次突破,必将在全国或者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三、如何弘扬以张謇等人为代表的苏商精神

1、立足江苏,续写辉煌。一是要扎根江苏大地,依托江苏的经济、文化、社会基础,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二是爱国爱乡,情系家乡,造福桑梓,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贡献;三是放眼世界走向全球,用世界的眼光、开放的胸襟、包容的气度,积极投身于国内国外的两个大循环,开拓两个市场,用好两个资源,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中实现苏商的更高的发展,作出苏商新的贡献。

2、敬业报国、不辱使命。要肩负起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经济、法律、社会、道德责任。一是热爱事业、办好企业,践行产业报国、实业强国,要像张謇一样,有兼济天下救济苍生的胸怀,积极回报社会;二是倡导企业家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抓好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保稳定、保安全、保生态、保公益等;三是适应新时代,把握大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顺应潮流,增强政治意识、把握政治大方向,以政兴商。总之,要弘扬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和发展好具有优良传统和时代内涵的企业家精神。

3、做强做精,勇立潮头。张謇说过:“世界经济之潮流喷薄而至,同则存,独则亡,通则胜,塞则败。”我们要像张謇等苏商典范那样,勇立时代的潮流,勇立世界的潮流,永立不败之地。一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在强、精、优、特方面,瞄准世界的潮流和标准去赶超;二是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做时代的弄潮儿;三是发展苏商自强不息、扎实奋斗、精益求精的光荣传统,勇当企业家的领跑者、佼佼者。苏商要在全国的企业家中做典范,努力奋斗,以卓越的成就树立苏商新形象。

猜你喜欢

张謇企业家企业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
教育家马相伯与实业家张謇的爱国情谊
陈锦石:传承张謇精神 成就事业荣光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改变危机唯有勤奋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