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2020-12-08赵群英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讨核心素养

赵群英

[摘   要]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丰富史料,在史料分析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情感教育,在情感升华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36-0067-02

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汉国认为,新课标新是新在学科核心素养上。何谓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其是指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正确观念、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和情感价值观的深层次整合。培养初中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要培养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它基本上涵盖了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和解释、史料分析能力、历史价值观等各个方面,要求学生由对历史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转化为对历史素材的深层理解,把对历史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化为对历史知识的主动探究,把对历史知识的情感体验转化为现实的家国情怀。初中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核心素养,使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真正在课堂上落地生根。

一、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培养核心素养

历史事件距离现实相当遥远,学生在感知、认识和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距离感。其实,历史是非常生动、鲜活、有血有肉的。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具有一定主观色彩的和直观形象的时空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培养历史价值观。

例如,在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开国大典的片断,当看到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学生一定感到热血澎湃,激动不已。此时,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过程,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艰苦卓绝的长征,从十四年抗日战争到三年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终于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又如,在讲到《罗斯福新政》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教师组织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分别扮演银行家、小工厂老板、农民和工人。银行家:“我的银行发生了严重的兑换危机,已经濒临崩溃了。”小工厂老板:“盲目竞争和扩大生产,我工厂生产出的货物根本卖不出去。”农民:“我每天辛苦劳作,但是农副产品的价格那么低,无法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工人:“我失业了,希望政府能够给我工作,我不愿意接受救济。”通过分角色表演,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严重打击和破坏,更加深刻地理解罗斯福新政在金融业、工业、农业等方面的对应措施,进而形成了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二、丰富史料,在史料分析中培养核心素养

史料是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有效载体,也是历史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工具。学生通过在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够更加真实地再现历史信息,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此外,史料的多元化呈现方式能够调动學生的学习兴趣,加大学生的学习深度。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史料分析的价值,引导学生在对史料的分析和加工中实现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史料实证分析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教师要以新课标为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围绕知识主题搜集史料。二是针对材料和教学内容,教师科学设置问题。在问题设置过程中,教师要遵循适宜性和层次性的原则,难易程度要适中,能够满足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史料的需要。比如,“该史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二和材料三的观点有什么区别?”“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三是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对材料进行阅读和加工,从中探寻历史真相,形成对历史的批判性认识,并用历史的观点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例如,在讲到《鸦片战争》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深刻认识鸦片战争战败的原因,教师准备了以下材料和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随着英国的对外扩张,18世纪,英国已经成为“日不落帝国”。

[材料二]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中国投入陆军10万人,水师1万人,但是清军船只大多是木质铁皮,铁炮质差,威力小;英军共计投入2万人,直接参与作战的人数大约是6000到7000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

[材料三]传统的“天朝上国”的观念,遮挡了他们的视野,近代国际知识的缺乏,又使之看不见、认不清真正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所在。

[材料四]鸦片战争打了两年,道光皇帝还对英国一无所知。他居然问道:“英国到底有多大?”“从英国到新疆是否有旱路相通?”“英国和俄罗斯是否接壤?”

问题设置:

1.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三中的“他们”指的是谁?

3.根据材料,你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在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对材料的解读,丰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比如,在材料一中,由于学生尚未学习世界历史的相关知识,所以教师要简要为学生介绍鸦片战争爆发前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初步理解“世界工厂”的含义,从而体会到英国当时的强大。在材料二中,进行参战人数和武器装备的对比,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数字感知清政府的武器落后。在材料三中,教师要重点通过“天朝上国”这几个字,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当时的骄傲自大。在材料四中,教师要通过道光皇帝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清朝统治者的愚昧无知。通过对史料的解读,使学生意识到鸦片战争之所以失败,既有客观原因(英国过于强大),也有主观原因(封建制度落后、武器装备落后、封建统治者愚昧无知等),从而加深学生对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使学生领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三、注重情感教育,在情感升华中培养核心素养

培养核心素养并非简单地习得历史知识与技能,而是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情感的体验和感悟,并由此内化成学生的优秀品质,外化为学生崇高的行为,最终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由此可见,历史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与情感相互碰撞的过程,情感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的体验和内化。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使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值得一提的是,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要避免生搬硬套式的灌输,也要防止假大空的表面文章,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讲到《五四运动》一课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封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写给女儿的信。当时,杜威在中国目睹了五四运动的场景,他在信中写道:“想想我们国家的孩子,谁在14岁的时候就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忧心忡忡?但是,在中国,那些学生居然奇迹般地担负起政治改革运动的先锋和领导责任,他们的壮举极大地感染了工商业者和广大工人,使大家都义无反顾地加入运动的行列。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国家。”通过一个美国人的视角来审视五四运动中学生的爱国行为,并把这些行为上升为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这些有血有肉的历史细节,非常容易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要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内心的感受,让学生及时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学生踊跃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并且联系时事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

学生甲:我们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学生乙:我们要学习他们不畏强权、敢于抗争的精神。

学生丙:我们要学习他们团结一致、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教師总结:那些学生之所以冒着坐牢的危险罢课游行,都是源于爱国情怀,正是这份担当、这份责任,让这些学生不顾自己的个人安危,投入挽救国家危亡的洪流之中。我们要学习他们这种爱国精神、学习他们这份责任担当、学习他们敢于抗争到底的品质。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把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从情景教学、丰富史料和情感教育三个角度入手,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在历史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使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晓丹.试论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统整教学实践[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9(4):211-216.

[2]  王福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J].辽宁教育,2019(21):70-72.

[3]  林小玲.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培养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7):90-91.

(责任编辑    谭斯陌)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探讨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