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举重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2020-12-08

山西青年 2020年5期
关键词:运动员青少年动作

李 辉

承德体育运动学校,河北 承德 067000

近期以来,举重运动渐渐时兴起来,一些举重大国渐渐注重对储备人才的培育,注重人才的启蒙训练。在这一形势下,教练亟需将运动员的初期选材与训练工作落实到位,将教育、科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发现运动员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方案进行及时探究,力求为我国大量优秀人才的培育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一、存在的问题

在专家指导下,将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作为调研对象,设计了调研问卷与访谈纲要,并抽样选择一些开设有举重运动项目的体校的师生进行访谈、调研,在此基础上对所得结果进行汇总、研究。

(一)并未引起高度重视

目前,一些家长对举重运动存在认知偏差,在孩子参训时,并未提供有力支持,尤其是一些家庭,因为家境优渥,不愿让有举重天赋的孩子从事这项运动,以免因此参加艰苦训练。

(二)忽略了基本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应按照青少年的发育特点、认知规律来进行安排。首先,应注重基本训练,对训练强度与密度进行合理安排,结合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身体素养来进行训练,因势利导。此外,也可使用分层教学法进行训练。经走访调研得知,一些运动员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已超出了这个年龄段的承受范围,不少有天赋的运动员会因教练的超负荷训练而感到极其疲累。

(三)专业训练过早

一些教练在为运动员的运动提供指导时,存在急于求成的思想,对运动员进行超负荷、专业训练,并且训练方法较为单一,使得一些运动员难以取得进一步突破,会因不合理的训练而受伤或诱发病症,甚至一些青少年对训练产生厌恶感,这些都对储备运动员长足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带来了不利影响。此外,这一年龄段的运动员喜欢快乐地学习、玩耍,一旦注意力不集中,便难以提升学习、训练效率。

(四)不注重心理训练

不只是对运动技术的考验,举重运动比赛也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有着极高要求。对于运动员而言,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在赛台上,即便是成年运动员也会因过于紧张而感到手足无措,导致失败。对于缺乏赛事经验、年龄小的青少年运动员而言,更会因过于紧张而铩羽而归。事实上,并非因自身实力欠缺,而是因心理素质不佳所致。因此,应重视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自年幼抓起,使之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为其在赛事中稳住心绪,将自身日常训练能力发挥出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二、对策建议

(一)提升认知与重视程度

在我国传统项目中,举重运动是一项优势项目。正如众人所熟知,要想为我国举重储备力量提供有力保障,就应赢得家长的有力支持,使国内举重事业保持战绩斐然。对于举重运动的意义,青少年运动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使具备这一禀赋的运动员及其家长能对这项运动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相应认知,进而使孩子树立远大理想。此外,校方还应对这项运动引起高度重视,将这项运动作为本校的核心训练项目、优势学科,在资金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二)培养举重兴趣

对于兴趣,熊亚兵将之划分成三个阶级,即有趣、乐趣、志趣。青少年自控力不足、兴趣爱好广泛,具有兴趣易于转移的特点。初步进行举重训练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会产生疲累的感觉,甚至会发生兴趣偏移。因此,在兴趣萌发阶段,应采用平稳推进、激励为主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之逐步适应,对自身取得的进步有所感知,使之获得愉悦的体验。此外,应按照青少年的发展规律,设置科学的训练计划,巩固运动员的兴趣,灵活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使训练课不再枯燥无味。最后,应强化信念教育,将艰苦奋斗精神发扬光大,帮助运动员将“乐趣”转变为“志趣”,使之将兴趣转变为使命感,成为个人不断前行的内驱力量,进而在训练中克服困难,努力拼搏。长此以往,这项运动便能演变为一种“志趣”。

(三)遵守成长规律、夯实基础

体育人才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尤其是举重人才的培养,更是如此。青少年不宜急于求成,而应按照发展规律,打好基础,进行系统训练。如8-13 岁、13-14 岁、13-16 岁的青少年分别应将速度素质、灵敏素质的提升、力量素质作为训练的侧重点。总而言之,教练应对训练内容进行合理、全面安排,为运动员后期的举重生涯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反之,如果违背青少年的发展规律,错失黄金训练时期,或未能进行系统训练,便会对运动员后期成绩的发挥带来不良影响,导致其发展受限。

(四)注重心理素养的训练

良好的心理素养能为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取得优良成绩提供有力保障。实践表明,部分运动员在教练的教导下,长期苦练,日常训练与赛事中均能取得稳定成绩,一旦进入大型赛事时,会因信心不足、过于紧张而无法正常发挥,甚至在运动中受伤。从中不难得知,注重对运动员心理素养的训练具有重大意义。应将日常基本训练与心理训练结合起来,使运动员形成一种日常训练就是比赛,比赛就是日常训练的平常心。如此一来,在参赛时,运动员的心理负担便不会过于沉重,能通过大量的心理训练来缓和心态。另外,应为运动员设置一些紧张的场景,如:观看举重健儿怎样发挥等影像资料;在日常训练中模拟怎样在比赛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平稳发挥、树立自信等,为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缓解心理负担提供有力指导,使之将心理压力转变为赛场中的“洪荒之力”,进而展示个人运动风采,在比赛中获胜。

(五)严抓技术规范

标准的动作具备效率高、节省时间、精力等特点。标准的动作一经形成,便能为运动员的正常发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应从青少年阶段开始,严抓技术规范。可结合课件的慢动作回放、教练的示范与讲解进行日常学习、训练,使运动员形成科学的技术动作表象。在这一阶段,教练员应以简明直白的语言等对动作要领进行清晰表述,深化运动员对动作的记忆。例如在进行轻量级举重训练时,应使初学者将注意力集中于技术要领上,进而持续提升动作质量,使自身紧张心理得到缓解,使其动作更加规范。在运动员对动作日渐熟悉,力量不断增长以后,可适度增加训练强度,但不应一味注重眼前成绩,以免出现冗余动作,甚至破坏之前的基础。在进行抓举训练的过程中,如大幅增加重量,会使运动员因难以把控角度而增加失败概率,会破坏运动员之前形成的技术感觉。因此,需要坚持反思、总结经验,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训练,提升动作质量,使之更加规范,加深对标准动作的记忆。

(六)结合运动员的个性特点进行差异化训练

因家庭背景、所接受的教育不同,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所展示出的个性特点也存在一定差异:一些运动员能吃苦耐劳;一些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平衡感;一些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等。因此,在同步进行基本训练时,也应结合运动员的个性特点,为其安排相应的专项训练,可在练习密度与强度上进行合理安排,使之与运动员的自身发展规律相符,而不应安排统一训练,反之则会对运动员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应结合运动员的个性与心理特点、发育特点来安排个性化训练课程,确立相应的训练计划,对训练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实施差异化的训练方案,对训练量与强度进行合理把控,因教施教,进而为运动员训练的高效性、合理性提供有力保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应结合运动员的年龄与身体特点,分别将科学训练、扎实有效、核心力量训练作为原则、切入点、侧重点,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同时,应对一些急于求成、不当的训练方法引以为戒,进而为运动员的后期发展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猜你喜欢

运动员青少年动作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动作描写要具体
青少年走进人大来“尝鲜”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运动员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