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2020-12-08

山西青年 2020年5期
关键词:工匠思政院校

谢 煜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一、树立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教学理念

思政教育是为提高学生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教学引导。工匠精神是推动技艺进步的内在动力,是贯穿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灵魂所在。但是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普遍提高,机械化代替手工制,工匠精神在一部分急功近利、思想浮躁的企业和劳动者的意思里被淡薄和忽略。高职人才是未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只有坚持工匠精神学习扎实的职业技能,树立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的奋斗意识,才能肩负起历史的使命。高职院校是学生承担这一使命能力的教育平台,将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相融合是其需要长期执行的教育理念。首先高职院校要重视思政教育课程,在学时安排、师资安排、教研组织上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教师要树立将工匠精神培养和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理念,明确教育目标,将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作为教学过程中矢志不渝的任务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培养工匠精神,又注重引导价值导向,不断的探寻二者有效融合的教学方式。

二、尊重思政教育课堂,提高思政课程地位

一直以来我国思政教育被忽视的现象不局限于高职院校,很多院校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甚至在很多学生心目中形成了思政课程是可有可无用来凑足学时和学分的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上,与其他专业课相比,思政教育课时安排少,教学资源匮乏,教研活动缺乏创新。这从根本上就奠定了思政教育被边缘化不被重视的地位,直接导致相关学科教师不受重视,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以及对教学研究的热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从心底就觉得思政课程不重要,对相关课程内容的学习紧迫性差,学习兴趣低。在种种不利因素下,高职思政教育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其特定职能,难以实现培养目标。对此从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上就要转变观念,尊重思政教育课堂,提高思政教育课程的地位,增加思政教育课时占比,重视思政课堂教研,鼓励教师不断钻研思政教学的新方法、引入思政教育新内容,培养学生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让思政课堂充满活力和内涵。

三、创新高职思政教育内容,发挥思政教育引导作用

目前,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当下的思政教育课堂仍然延续了传统教育课堂的呆板枯燥,教学重点仍然停留在思想道德理论的宣讲上,学习内容多为思想政治的理论概念和陈旧案例,缺乏对思政教育更深层次的剖析和内化,忽略了工匠精神的培养,违背了高职院校塑造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得高职思政教育课程设置空有形式,缺乏内涵,仅仅是停留在课程设置的表面,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引导作用。对此必须打破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消除学生对思政教育枯燥无趣的误解,丰富思政课堂内容,将理论概念教学通过社会热点和时政新闻相联系,通过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热门事件的分析,促进思政教育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化吸收。课堂外通过互联网、刊物、媒体平台等引导学生以新颖独到的视野理解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的必要性。

四、抓住时机开展新生入学思政教育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刚入学的高职学生其思政方面的信仰观念价值观还相当于是一张白纸,单纯、空白、可塑性强。所以高职思政教师应当利用好这一关键时期,将工匠精神的精髓融入到思想道德和政治信仰的教育中去,引导学生形成对于工匠精神培养的认可和渴望。列举声誉高代表性强的匠心之作,挖掘作品中蕴含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对工匠的崇拜进而升华为对工匠精神的信仰,并以端正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后续的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中,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在课下实践中探索工匠精神蕴含的思想政治内涵,这样课上和课下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辅助的方法对于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是有着质的飞跃的。当前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培养和思政教育必须要尽早提上日程,越早关注越早受益,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改革不足,强化其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作用,使得其成为新时期推广工匠精神的重要阵地。

五、强化校企联合,实现三方共赢

所有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学到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予以应用,从而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便捷和进步。高职院校开设思政课程加强思政教育的最终目标也同样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它来引导自己的行为,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能够少走弯路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促进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强化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很多高职院校都有合作的校外企业,用以安排学生实习和工作,但是这些合作也仅限于就业的合作的水平,更注重学生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这种合作的契机,与校外企业积极沟通,在原有的合作内容中增设工匠精神教育,引用借鉴国内外经典案例,让学生在工作实践中感受优秀匠人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心无旁骛、推陈出新的伟大精神,在实地体验中形成对于工匠精神的情感共鸣,并将其内化为指导自身发展的强大动力。例如为学生介绍英国的约翰·哈里森,这个享誉世界的航海钟发明者耗费一生中40 年的时间,一共就制造了五台航海钟。这并非工作效率低下,而是一名工匠对产品品质灵魂的追求,正是这样具有匠魂的工匠才会取得这样卓越于世界的成就。

“工匠精神”对当今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将工匠精神培养重心转移到企业实践过程,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真实的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魅力,体会到工匠精神指引下所打造的完美作品的成就感,以及作为优秀匠人受到肯定与尊重的满足感。在校企合作下的工匠精神培养对企业来说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世界上许多具备“工匠精神”的企业恰恰是我们望而生叹的奢侈品牌,如瑞士的手表、爱马仕的包包、香奈儿的鞋子……这些行业里的领军者却是以最古老的工匠精神被成就。“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香奈儿首席鞋匠对技艺的严谨正是香奈儿对工匠精神的执着,正是香奈儿成为享誉世界经久不衰的奢侈品品牌的原因。中国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是迫切需要这种工匠精神的,高职学生实习期间正是企业配合学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最佳时期,通过学生思维的转变,工作能力加强,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都随之提高,但这只是短期利益,更长远的利益是在优秀实习学生的影响下,促进企业内部的良性竞争,员工受学生影响主动自觉的学习培养这种工匠精神,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生产文化,达到了高职院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六、高职思政教育信息化、数据化

新时期的思政教育必须顺应时代趋势,在互联网普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下,培育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也要立足于大数据时代背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应用各类传媒信息到高职院校,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丰富多彩的信息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但是网络信息在教育的领域里总是有“双刃剑”的争议,当中总是有一些不和谐的内容,直接或间接的侵蚀、腐化人们的思想。高职学生受到年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有些情况下不能有效分辨信息,就会动摇其思想政治观念,瓦解其逐渐成型的价值观,阻碍了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因此,如何在有效利用信息化的同时规避信息化带来的弊端,是高职院校相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掌握信息主动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传播速度快、内容多的优势,利用图片、视频、自媒体等展示工匠精神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通过对学生大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波动和行为偏差,及时予以引导和纠正。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工作推向更高的台阶。

七、打造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教学氛围

教育的最终目标决定了思政教育空间的广阔性,走出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教育工作渗透到包含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娱乐运动休闲等细节中去,遍布高职校园,贯穿学制始终,打造一个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环境氛围,在这种环境氛围下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觉悟和价值观念。对于人数众多的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快捷工程。日常不断的学习和渗透才是正确的、有效的实现方式。一个弥漫着工匠精神的学术环境再加上思想政治被重视的教育氛围,是可以从众多的细微环节一点点熏陶培育一众高职学生的基本素养的,这种从内而外,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的严谨细致的教育方式必然可以促成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

八、结论

工匠精神对于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要素,高职思政教育作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环节,必须探寻更加优化的、能够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的方法,将高职院校培养新时期现代化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观念深植于内心作为自身道德修养的指路明灯;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自觉以工匠精神为个人发展的强大引导,学习过程中理论结合实践,提升实践应用能力,为中国传统技艺传承、现代化技术创新贡献力量,并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为中国制造开辟道路,为中国精造奠定基础,为中国创造储备力量。

猜你喜欢

工匠思政院校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