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文化”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模式中实践应用的探究*

2020-12-08倪翠芳

山西青年 2020年5期
关键词:家文化集体教室

倪翠芳

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淮安 223400

“家文化”是指家庭成员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能真实地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和谐,以及自我的存在感、归属感和荣誉感,进而激发每一家庭成员的家庭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在我们苏北地区,农村的孩子父母双方几乎到苏南去打工,自然“留守学生”居多,这是时代的产物。这些孩子十五六岁,处于青春的叛逆期,是一群“叛逆、孤僻、自卑”品行败坏的“问题学生”,通过班级“家文化”管理模式的影响,班级逐渐向一个互助、关爱、合作、尊重、信任、自主管理的良好班级团队方向发展。

一、当今中职生思想上呈现的情况

(一)集体意识相对薄弱,思想上较自私

苏北地区中职学生大部分父母出门打工,由爷爷奶奶在家中照顾,爷爷奶奶较溺爱孩子,处处以孩子为中心,当孩子走到学校集体中仍然希望被别人关注,渴望成为他人心中的焦点,这样才能体现自我的存在感,所以当自己感受不到这些心情就会慢慢变得焦虑和失落。同时他们在家中很少有姐弟来一起分享东西,在学习和生活中通常也不会和其他人合作与协作,所以集体意识相对薄弱。

(二)人际交往障碍,将引起不良的心理问题

00 后的中职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有着6 个长辈的宠爱,是不折不扣的“小皇帝”,所以自我为中心在他们身上非常突出,因而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并且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生活习惯、文化水平等的不同,让中职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不喜欢跟别人交流,不会赞赏别人的优点,也无法包容别人的缺点,这就引起了人际关系的冲突。长此以往,这样的学生就会被同学排挤,慢慢的孤独、寂寞的心就会越来越焦虑不安与恐惧。

(三)心智成熟较晚,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

00 后的中职学生生活在物质优越的年代,加上家中长辈的宠爱,遇事就依赖家长,不能独立,对外界的压力不能承受、不会自我调解,又不愿意分享内心的想法。但他们又喜欢表现自己,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还有学生喜欢攀比,这都是不成熟的表现。而这也注定了他们的心情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都跟班级的整个氛围有关,所以我们班主任要给学生要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二、营造班级“家文化”,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

(一)从班级环境抓起,做好对学生表层影响和熏陶的教育作用

布置教室,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成长的环境。结合学校的要求,教室门口赫然张贴着“我们的家园”全班同学脸上流露出热情洋溢的“全家福”照片,教室左侧墙壁是学生的“硕果累累”园地,教室右侧墙壁的“公示栏”里贴着班级的建制和管理制度,教室摆放几盘绿色植物。卫生角是整齐地摆放劳动工具的场所,荣誉角是班级获得的成绩与奋斗的目标。通过对教室布置活动中让学生清楚自己是班级“家”的一员。

(二)制定“家矩”,体现班级管理规范化

班主任首先建立班级干部机构组织,全班同学在班主任主持下,选出自己心目中的班级干部。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制定班规时,班主任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这充分体现了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和肯定,同时也让学生在制定班级制度时体会到自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对自己参与制定的制度更会积极遵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广泛参与,力争做到人人都参与班级日常管理,这样才能大幅度提升班级管理效率和品质。

(三)关心与包容,让学生感受心理安全的“家”

由于学生在习惯上的差异,总是出现各种的存在问题和矛盾,违反校规和班规的行为时有发生。班主任要时常找学生谈心,找出问题的根源,让学生彻底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学生总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学生有犯错的权利”,这需要班主任要有博大的胸怀和善于等待的教育情怀,要真正懂得和接纳学生的感受,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整个班级管理离不开一个“爱”字。只有让班级内充满了爱和关爱,才能使大家互帮互助,相互团结,共同进步,一起提高,使班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才能尽可能地发掘每一位成员各方面的潜力。时刻注意让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地把“爱”表现出来,通过随时表扬、鼓励和班会讨论辩论等形式,让每一位学生感受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给学生筑就了一道安全的心理防线,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安全感。

(四)坚持“集体活动为主,竞赛性活动为辅”的工作方针

班级要经常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让班里所有学生都要参与。比如通过分工使得每位学生都能为活动出一份力,并让一些有特长的学生在活动中展示出来,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找到存在感,觉得自己是班里不可缺少的,从而建立个人和集体的情感,产生对于集体的归属感;对于这种情感还需要不断的在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中巩固。开展竞赛性活动能为一些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表现的舞台,有利于典型的塑造,是班级“家文化”建设的有益补充。

总之,“爱”是班级“家文化”的精髓,需要大家一起在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平等互助”的班级氛围。班级“家文化”是一种凝聚力,它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我的班级就是我的家。

猜你喜欢

家文化集体教室
我为集体献一计
“313”教室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警犬集体过生日
“家文化”在现代化新型国企公司的探讨与实践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集体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