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家风”思想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引领*

2020-12-08李新伟

山西青年 2020年5期
关键词:家风总书记价值观

李新伟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9

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积淀并沿袭下来的风气与风尚,它是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生活习惯、文化风貌等方面的总和,是维系家庭或家族良性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对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精神气质与行为表现都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孟子曾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1]。这说明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之所以能够亘古绵延离不开每一个小家庭,离不开每一个拼搏奋斗的个体。青少年个体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2],更是担负国家建设重任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注重家风于国于家的重要作用。领会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家风”思想,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具有深刻启迪。

一、习近平家风思想的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家风建设,他不仅极力倡导全社会养成建设良好家风的社会风气,而且也身体力行培养自己良好的家风风范。习近平总书记自幼饱读诗书,在梁家河插队时期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依然坚持读书、勤于思考。其家风思想来源既离不开早年博览群书奠定的丰厚理论基石,更离不开其家庭环境、个人实践的现实基础。

(一)博览群书奠定理论基石

1.中华传统文化渲染习近平家风思想底色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卷帙浩繁。中华民族历来都有“家和万事兴”的传统,尊老爱幼、母慈子孝、妻贤夫安等优秀家庭美德口口相传,成为中华儿女的深刻烙印。历来贤人志士的家规、家训与家书,都是宝贵的家庭教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从中汲取了丰厚的精神养料,也将这些文化精髓融入到了他的家风思想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谈起: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的故事他印象非常深刻。[3]这些激励人心的故事无形培养了他爱国爱家、无私奉献、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渲染了他家国一体的家风底色。

2.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塑造习近平家风思想基调

马克思主义是一部理论深厚的资源宝库,更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与妻子燕妮的爱情故事同样感人至深,即使在颠沛流离的流亡时期,二人依然相扶相持、同甘共苦,他们秉持共同的价值目标——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马克主义的家庭观视域独特,他从人类社会关系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家庭的产生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家庭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家庭内部“父亲、子女、兄弟、姊妹等称呼,并不是单纯的荣誉称号,而是代表着完全确定的、异常郑重的相互义务,这些义务的总和构成这些民族的社会制度的实质部分。”[4]随着历史的发展,到共产主义时期的家庭将完全以爱为基础,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共同成长。正是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家庭观塑造了习近平总书记家风思想自由全面发展的基调。

(二)实践历练奠定现实基础

1.革命家庭陶冶习近平家风思想情操

习近平总书记的父亲习仲勋、母亲齐心都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为中国的革命进步事业做出卓越贡献。在浓烈的革命家风熏陶下,习近平对老一辈革命思想家的家风故事耳熟能详。习近平总书记提起:“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我看了很多革命烈士留给子女的遗言,谆谆嘱托,殷殷希望,十分感人。”[5]并勉励大家,要学习革命先辈的家风精神,将家风建设落实到实处。此外,习仲勋和齐心为子女营造了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习近平总书记也将重视家庭、敬重父母的家风思想深深的铭记在心中。在父亲88 岁生日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厚谊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信中写到要一生学习父亲做人做事,学习他的赤子情怀、俭朴生活以及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执著追求。[6]赤诚的红色革命家庭氛围,陶冶了习近平家风思想珍爱家庭、珍惜亲情的情操。

2.知青经历影响习近平家风思想取向

1968 年末,在国家“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强烈号召下,年龄不满16 岁的习近平竟主动报名下乡插队。在他去现场报名时,负责登记的齐荣先老师非常惊讶,甚至劝导习近平“你还不到去插队的年龄嘛,你应该明年走,而且明年可能有留京当工人的名额。”[7]但是,习近平还是坚持自己的初心,执意要到农村去锻炼自己。在梁家河的七年时光,这里勤俭朴素的乡民对这些下乡的青少年都无比关照,无论他们遇到什么困难,乡民都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乡民们理解这些在城里娇惯的孩子,面对困难在所难免会手足无措。乡民教会他们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自强不息。正是村民的关爱与宽容,在青年习近平的心里播下了脚踏实地、艰苦朴素的成长种子,也强烈影响了习近平家风思想的价值取向。

二、习近平“家风”思想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引领

价值观是时代精神的灯塔,指引着时代精神前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曾把价值观养成比作“扣扣子”,青少年的价值观就好比衣服的第一粒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8]这说明青少年价值观是整个人生价值观的关键起点,决定价值观的整体取向。青年立则国立,青年强则国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9]习近平家风思想深刻而丰富,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树立起重大引领作用。

(一)树立理想信念: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代就将自己的个人理想与家国理想紧密结合。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使他深刻铭记: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多么炽热与深沉,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贴近群众、依靠群众才能更好的服务群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8]理想信念如同行动的总开关,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不竭动力。没有理想信念的指引,那么拼搏奋斗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严肃党员党风党纪的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也谆谆教导党员干部树立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0]

“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11]当代青少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要在树立理想时,“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12]在实现个人梦的同时,自觉为中国梦贡献青春与力量。

(二)练就过硬本领:将成长成才与使命担当相统一

自我实现不仅需要价值观的引领,还需要兢兢业业的自我奋斗。练就过硬本领既是成长成才的基础保障,又是担当使命的根本要件。青少年时期精力旺盛、活力充沛、思维敏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家庭氛围,是增长学问与本领、培养良好习惯的“黄金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激励中华儿女继往开来、勇往直前的精神旗帜。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同时也是时代赋予青少年的历史使命。

“学如弓弩,才如箭簇”,习近平勉励青少年“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学会担当社会责任”。[13]学习是成才的阶梯,实践是练就本领的通途。青少年应坚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既打好基础又不断创新,既苦练本领又学以致用,努力将成长成才与使命担当相统一。

(三)塑造高尚品格:将品德教育与理想人格相融合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个人品德是青少年承担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前提条件,也是完善自身、提升素养的先决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个人品德对青少年的道德养成起着率先垂范作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提出的全方位的道德要求,成为青少年立德树人的方向指针。

理想人格是指一定社会与阶级范围内所倡导的完美道德典范。人格包括社会要素、道德要素、审美要素等诸多要素,其中人格的道德要素通常也称品德。“品德作为人格道德要素的主体部分,其最有光彩的体现便是气节。”[14]习近平总书记表明引导青少年健全做人的气节和骨气,青少年才能培育美好的心灵。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培养青少年理想人格提出了“六个下功夫”,以此来引导培养时代新人的理想人格。新时代塑造新时代青少年的理想人格需要从品德教育开始,并将品德教育贯穿于理想人格的教育全过程。

(四)发挥母亲作用:将优良家风与社会风气相协调

“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母亲在家庭中不仅担负相夫教子友好睦邻的责任,而且也发挥着引领家庭的风气与风尚的特殊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如数家珍的几张照片中,他陪同母亲手牵手散步的背影令人深受感动。母亲对他价值观的塑造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使工作繁忙,他也时常记挂着母亲。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的讲话中语重心长的说:“做好家庭工作,要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15]家庭如同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血液,只有家风的和谐顺畅,社会才能良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激励:“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发挥母亲角色贤良淑德的作用,通过弘扬清正家风能更好地涵育青少年的价值观,进而推动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

猜你喜欢

家风总书记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家风伴我成长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