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制环境下大学生逃课现象及对策研究*

2020-12-08解雅斐

山西青年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分制学分现象

解雅斐

临沂大学文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5

逃课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逃课指的是显性逃课,表现为学生未经批准未在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而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显性逃课,大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聊天睡觉、玩手机等隐性逃课现象在各个高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产生了不良影响。学分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方式,以选课为基础,以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进程为核心,将学分和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指标。学分制改革的初衷是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但在实行中难免出现方案不完善、改革不彻底等问题,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目前有关学分制和逃课现象的研究通常是将二者割裂开来,或者只是简单提及二者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学分制基础上探究学生逃课现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践价值。

一、学分制环境下大学生逃课现状

根据目前调查收集的资料,学分制环境下大学生逃课现象主要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1.逃课率与学生年级有关。学生逃课率整体上随着年级的升高呈上升趋势。2.逃课率与课程属性有关。大学生逃课有选择性,通识类选修课逃课率远远高于专业核心课和基础课。3.逃课率与教师授课有关。这主要体现在学生无法自主选择的课程上,受教师水平、授课模式、考核方式等因素影响。4 逃课率与院校层次有关。经过横向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整体上层次越高的院校逃课率越低。5.隐性逃课现象严重。受学校、教师和班级点名限制,隐形逃课在当前大学生逃课现象中占绝大多数。

二、大学生逃课与学分制的联系

学分制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注重学生能力发展和素质培养,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但我国地方高校实行的学分制基本上是学年制基础上的学分制,是传统的学年制的翻版。学生学习自由度小,缺乏自主性,不符合学习的客观规律,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同时课程设置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专业素养还有待提高。因此在学分制下学生混学分、逃课现状严重。

(一)内部因素

第一,由于缺少自我约束力,一些大学生将大学看作减轻压力、满足自我的场所。实施学分制的高校一般有“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等课程划分,当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时,便很容易产生迷茫、消沉的心理,再加上很多学生只是单纯想获得学分,更促成了“隐形逃课”现象的增多。

第二,不少学生认为考试与上课与否关系不大,狭隘地把考试及格当成目标。在学分制环境下,一些学生多次挂科,所欠学分太多,干脆不去上课;一些学生学分修够,上课动力大大减小;一些学生为了修满规定模块的学分迫不得已选修不感兴趣的课程,自然听得乏味;也有一些同学认为教师水平有限,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于是选择逃课。

第三,当前一些实用主义观念致使学生盲目选择,本末倒置。高校学分制改革中虽涉及了创新创业方面,但与毕业后的情况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学生即使选择了此类课程也不会用心去做,只是将其当做规定学分的组成部分。这一观念给大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还体现在逃课考证和逃课做兼职以赚取零用钱。

(二)外部因素

1.教师因素

教师是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具体实施者,若教师没有完备的知识结构、新颖的教学方式和闪光的人格魅力,很难让学生的心回归课堂。而且,大学体制下师生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教师影响力大大减小,部分大学生抱着“老师名字和人对不上号”或“反正老师也不认识自己”等心理产生逃课行为。还有的教师迫于学分制改革的形势马马虎虎开课,教师这种轻视教学的心态很容易让学生因失望而离开课堂。同时,教师采取的考核方式也是研究大学生逃课现象不可忽视的因素。据了解,实施学分制的高校每次选课时都会出现“抢课现象”,学生争先恐后选择的课程除了课程本身的吸引力,还与其采取的考核方式有关。为了轻易修到学分,学生会在选课时优先选择无需签到或考试简单的课程,甚至有的学校还流传有学长学姐总结的“逃课容易的课程”名单,这种现象对学风产生了不利影响。

2.学校因素

自高等院校引进学分制至今,许多院校辅导员和其他学生工作者的管理制度并未调整,一些学生组织和社团拥有开假条的权利更让个别学生获得了逃课的理由。学校的规章制度本是出于约束学生逃课行为的目的,但因为执行不严格、监管力度不到位,让很多学生毫无顾忌。而且,除了个别需要实际操作的课程人数为三四十人外,其他选修课一般都是上百人,再加上设备器械配置的不到位,更在无形中为逃课提供了便利。有学生在采访中表示,学校实行的学分制并不能真正满足学生自主选择的愿望,比如课程设置脱离时代要求、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际只局限于理论、课程名称与实际内容不符……因为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学校即使在管理上有所加强,也不能从根本上减少大学生逃课现象。

3.家庭因素

学分制在一些高校实行后,家庭条件的好坏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影响逐渐加大。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对挂科根本不在乎,认为用几百元的重修费换取逃课带来的快感很值得;而一些家庭条件相对拮据的同学则可能逃一些“不重要”的课去兼职赚钱。再加上很多家长都与孩子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一些学生容易跟风,逃课现象更是愈演愈烈。

4.社会因素

随着学分制改革出现的大量网络课程,让个别学生发现了投机取巧的机会。利用上课时间刷课、课下花钱找人代刷课、平时拖动视频进度条、考试时网上搜答案等现象屡见不鲜。除此之外,一些“收费替人上课”的广告在学校堂而皇之的出现,找人替课现象时有发生。翻看网络热搜话题,“大学逃课的有趣经历”、“逃课日常”、“为了逃课撒过的谎”……各种打着怀念学生时代名号的话题,话题下的上万条评论几乎都是引以为傲的口气,当这些负面思想充盈学生的大脑,会影响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反思与举措

学分制改革原本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何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学生逃课的理由?逃课现象严重破坏了大学生的学习氛围,制定相应措施减少逃课现象是当前必须重视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主要在以下四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大学生个人方面

作为逃课的主体,大学生应在自我认知、学习观念、人生规划等多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改进,抓住学分制改革这一提升自我的机会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具备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对于专业必修课程,应适应课堂并学好基础知识;对于通识必修课程,应明确其中必要性并认真对待;对于专业选修课,可以选择喜欢的老师和课程,扩充文化内涵;对于通识选修课,可以选择一些真正热爱且对自己有所帮助的课程,而不是跟风选一些“逃课容易”的课程。只有学生真正拥有对知识渴求、对老师尊重、对课堂认可的态度,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逃课现象。

(二)教师方面

学分制大环境下,教师应主动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大学校园中与逃课现象同时存在的还有“蹭课、旁听”等现象,二者的对比主要表现为在众多课程中,有的课堂学生出勤率不高,有的课堂则有很多自愿前去学习的同学,因此教师也应提高自身素养,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鉴于学生对学分制的陌生,教师可以给予他们引导和帮助,同时也应明确考评方式的重要性,可以增加考勤分,对认真努力的同学和逃课投机的同学加以区分;具体施行过程中要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丢失原则也不可过于死板,在学分制的贯彻实施上发挥作用。

(三)学校方面

各高校在紧跟学分制改革潮流时,应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完善。对学生工作,及时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活动的审核;对教师管理,要及时检查教研进展状况,定期开展教师培训进修工作。当前部分高校推出“初选、复选和退改选”的选课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选课需求。除了优化课程设置和改进选课机制,弹性化学分体制也可以逐步推行,而且各高校之间也可以相互借鉴,以达到减少逃课现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家庭方面

完善家校反馈协同机制在学分制推行过程中具有独特作用。学分制对于多数家长来说都有些陌生,一方面这会让顺从父母的学生选择一些“家长认为有用但自己不喜欢”的课程;另一方面,一些对绩点学分不重视的学生会仗着父母不了解学分制缴费细则而肆意逃课,在交纳重修费用时更是随意搪塞家长,为逃课行为开脱,因此辅导员及时与学生家长反映情况很有必要。

(五)社会方面

当下高校学分制改革提出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有关教育部门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大学周边环境的整治也需要有关部门予以协助。而针对网络带来的各种不良观念和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则需要社会各方积极配合。比如“超级逃课助手”等程序和微博、微信、贴吧等时常出现有关逃课的话题和负面观点,这在某种程度上都在将逃课引领为一种潮流和风气,所以需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

四、结论

大学生逃课现象从表面看只是学生对学业的消极态度,而背后则是个体性格、学校管理、教师教育、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基于学分制改革研究大学生逃课现象,为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完善教学模式和考勤方式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为高校整治逃课现象、深化学分制改革提供借鉴和指导,有助于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猜你喜欢

学分制学分现象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第四章光现象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