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2020-12-07邓婵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8期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德育教育管理工作

邓婵

【摘要】小学一年级这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独立思考问题、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班主任在他们的校园生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学生也特别信任班主任,所以,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都学生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班主任应贯彻落实“教书育人”理念,承担起社会责任,一方面教会学生相应的知识,另一方面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本文在对小学一年级这个阶段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管理工作;德育教育

小学一年级时期,班主任对学生开展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这一时期会树立正确的三观,所行成的观念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上,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家长,都需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基于此,老师在对学生开展管理、教学工作时,需要引入一定的德育教育理念,不断地创新完善管理、教学模式,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不断地落实,贯彻素质教育[1]。

一、教师以身示范,做学生的好榜样

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所以,班主任需要时时刻刻的注意言行举止,给学生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充分发挥榜样带头作用,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影響,在激励学生发展的同时对自己的要求更为严格。不仅如此,班主任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道德素养。由于道德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对学生展开教育后获得成效的好坏,所以老师需要不断地提升道德素养,及时的更新教学理念。

例如,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老师需要充分抓好每一个教育学生的机会,时时刻刻地对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此同时,选择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状态的教育方法,从而加强对学生展开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班主任需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心里状况充分了解,抓住学生的喜欢模仿的心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德育教育工作得以顺利运行,学生能够快乐成长[2]。

二、教师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

小学班主任开展的管理工作,不仅要为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里健康状况。从学生心理角度来看,教师应好导师的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学生规划出更完善地人生道路。小学一年级这一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心理并未得到很好的完善。所以,教师开展的引导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换句话说,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深刻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基于此,为了保障此阶段学生具有健康品质,教师应及时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维护,采取高效又合乎情理的教育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为学生长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个人素养、兴趣爱好等方面有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做,教师才可以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有一定的针对性。若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碰到了某些特殊的情况,教师应展开具体分析,从学生实际需要的角度考虑,找寻最合适的教学模式,多考虑学生,对学生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只有采取合乎情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才会心服口服。一旦学生从心理层面肯定了教师的话,教学活动才能得以配合,德育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三、师生关系要平等

现如今,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管理工作在展开时,需要教师做到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从此阶段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其自尊心较强,内心也更为敏感。所以,教师在对他们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言行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尤其是在面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时,教师应积极投入更多时间、精力[3]。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责任心、耐心。第一,师生之间需建立平等关系。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不论是班级管理还是具体教学,教师都需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对每一位学生都需予以尊重,与此同时,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的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第二,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难以避免出现一些错误,这时教师需对自己的错误敢于承认,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基于此,学生更愿意主动接受教育,教学成效得以明显提升。

四、批评方式要恰当

一年级的学生其抗压能力尚未成熟。所以他们会产生恐惧心里如受到老师的大声批评、在全班学生面前受到指责等。上述做法会对学生的自尊心产生直接伤害,进一步会导致学生不敢和老师展开交流、沟通。因此,为了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指导,教师需要采取正面教育,换句话说就是需要多对学生鼓励、表扬,从而激励学生发展,培养他们的自觉观念,进一步使德育教育理念贯彻到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学生能够更好的管理自己[4]。

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发现学生存在一些错误问题或者不足时,因采取先抑后扬的教学模式,不应一开始就采取批评方式。因为直接批评的方式较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与此同时,班主任对学生批评时,需要注意语言相关技巧,选择较为合适的语言,深度挖掘学生在做这个事情时存在的闪光点,在此基础上开展批评、指导活动。教师应控制自身的情绪,尽量避免激发学生的抵触、叛逆心理。基于此,教师开展的指导活动学生才能够更轻易的接受。但若学生所做的事情触犯了相应的底线,教师对这些不良的行为举止、思想应采用果断的措施将其制止。

结语:

结合上述,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班主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渗透相应的德育教育理念,不断的完善管理方式,学习相应的管理技巧。提升自身的品德素养,充分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对学生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采取适当的批评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莲凤. 浅析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 中外交流,2019,26(29):91.

[2] 郑芳. 浅析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 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10):0459.

[3] 陈黄敏. 浅析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 信息周刊,2019(23):0418.

[4] 葛南南. 浅析德育工作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 文渊(中学版),2021(5):515.

猜你喜欢

小学一年级德育教育管理工作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
作文启蒙教学要从一年级抓起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