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开展趣味应用题教学的策略分析

2020-12-07李妹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8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李妹

【摘要】数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给学生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定律或者公式,更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与实践的能力,懂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用题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题型,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能力。但就目前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现状分析,应用题普遍枯燥无味,教师也忽视解题思路教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丰富应用题的趣味性,通过多种创新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从而有效提升解题能力。本文将围绕如何创新小学数学趣味应用题教学策略这一论题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应用题;教学策略

引言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尚小,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用题一直是的学习难点。针对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丰富应用题的趣味性,使应用题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传授正确的审题方式和解题技巧,激发学生解决应用题的兴趣,使学生不仅能够在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也可以有效提升解题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核心素养。

一、科学选择应用题

因为小学生年龄尚小,缺乏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且容易对新奇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应用题是应用题教学的基础,所以教师在选择应用题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这一年龄特点,首先,应该仔细研读数学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可以应用与值得应用的数学概念、定律或者公式等,围绕教学目的设定应用题的主题。其次,教师应该尽量选择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难度的应用题,也可以科学设置梯度性题目,比如,基础题和提升题,从而有效降低应用题的难度,使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是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同时,应用题重在应用,所以教师应该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的题目,故事性强的趣味性应用题,使学生能够产生代入感,从而有效降低理解难度,培养解题兴趣,能够主动参与到解决应用题的教学中,有效提升应用题教学的质量[1]。

二、创设直观情境

应用题一般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对于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较差的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但小學阶段的应用题是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题目,通常涉及一些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或者看到的物品。所以教师为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题目内涵,可以提前准备应用题中涉及的生活物品,或者巧妙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直观生动的情境,将不可能出现在课堂上的物品通过PPT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将具体物品或者图片与应用题题目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的表述,能够接触直观情境,分析出解题方法。从而使静态数学课堂活起来,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角度使学生引起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激发解题兴趣,提升解题能力[2]。

例如,教师在进行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除法》一课的教学时,可以例举“小明有4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小兰有7个苹果,如何将这三个人的苹果相加,再平分给三个人,那么每个人可以有几个苹果?”这道应用题设计加法和除法两种计算,且结果会产生余数,难度较大,但确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享问题,趣味性十足。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16个小苹果,分别选三位学生扮演小明,小红和小兰。接下来,进行分苹果的游戏,学生会投入到真实情景中,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解题方法,从而有效降低题目的理解难度,激发解题兴趣。再比如,“小明家养了21只鸭子,鸡的数量是鸭子数的4倍,那么鸡鸭共多少只?”因为鸡鸭不能在课堂上呈现,教师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小鸡、小鸭和养殖场的图片,创设直观的、具体的情境。

三、梳理解题思路

解决趣味应用题一般需要清晰的解题思路,因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局限性,所以在解决应用题时,常常会遇到找不到头绪或者解题思路混乱的问题,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趣味性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解题思维,培养解题技巧。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运用图片,文字、符号、颜色等构架起思维的框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辅助解题,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和解题的关键点列出来,梳理解题思路,也可以运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区分,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过程更加有趣,也会使解题步骤更加清晰。同时,一道应用题通常具有多种解法,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从多角度,多层次考虑问题的解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运算律》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巧妙设置趣味性应用题“学校买来155盒白粉笔,45盒彩色粉笔,每盒40支,那么一共有多少支粉笔?”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写清解题步骤。引导学生将关键信息“白粉笔155盒”、“彩色粉笔45盒”、“每支40盒”单独列出来,也可以用两种颜色的笔区分白粉笔和彩色粉笔,使解题过程更加有趣。大部分学生会运用155×40+45×40=6200+1800=8000的计算方法,但实际上,155+45刚好等于200,运用乘法结合律计算更加简便,可以列出算式(155+45)×40=200×40=8000。运用结合律不仅更快,而且更准,从而有效提升解题准确度,培养解题思维能力[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题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问题,想要应用题教学更加有效,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化差异,科学选择应用题,巧妙设置真实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角度考虑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与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丹珍草.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0(44):73.

[2]朱凤兰.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巧招妙法[J].新课程导学,2020(30):68-69.

[3]骆新宇.自主探究模式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J].新课程(上),2018(12):156.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