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案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2020-12-07吴朗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思考

吴朗

【摘要】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引领下,新时期的小学教育应当更重视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合理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疏导作为主要手段,助力学生的身心得到良好的成长发展。本文以案例研究的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做出思考。

【关键词】案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一、宽恕过失——为学生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

(一)案例

有一次,班级中有学生报告我,某同学丢失了二十元钱。我迅速展开了调查,最终锁定了拿钱的学生。但我并没有第一时间让他承认事实或是批评他,而是将他约到了学校中一个僻静的角落谈话。这名学生是一位头脑聪明,但性格也十分调皮,在课堂中经常开小差、影响教学纪律,不太受科任教师喜欢的男生。我先是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人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关键是在犯错后应当及时改正错误,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告诉他了一些社会上的“贪小失大”的案例并向他郑重承诺,若他不小心犯了错,老师愿意用人格保证替他保守秘密,绝不将这件事告诉其他人,给他一次改错的机会...学生在我的敦敦教诲下,低下头承认了错误。我实际上并未想到这件事能够这么顺利地解决,想到学生或许是被我的真诚打动了,禁不住俯身抱了抱这位知错能改的小男生。事后,我也信守了自己的承诺。这名学生对我有了更深刻的信任,在学习生活中开始主动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一段时间后,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课堂中开小差的问题减少了,甚至在期末考试中考出了不错的成绩。由此可见,每一名学生都具有广阔的潜能,在遇到错误时,教师应当悉心包容、耐心指教,为学生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维护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反思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在孩子/学生犯错时,必须让其受到一定惩罚,以此“恐吓”其约束自己的行为,让教训更加深刻,否则以小学生活泼调皮的天性,过一会儿就忘记了教训,之后就是“重蹈覆辙”。但心理学认为,在实施惩罚教育时,应当遵循慎用性、尊重性、及时性、适度性、说理疏导性的原则,由此可见上述教育观念,实际上属于一种不合理的惩罚教育[1]。在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本着辩证运用惩罚教育、加强运用赏识教育的原则,重视为学生提供改错的机会。在上文所述的案例中,我曾经想过,对于这个接受批评似乎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的学生而言,以他这个错误树立反面典型,对其他学生何不是一次“杀鸡儆猴”的教育呢?但最后我还是决定慎用惩罚教育,多用赏识教育,维护学生的自尊、自信,避免其自暴自弃。在这名学生取得进步后,我想很有可能是我对这个学生的尊重、宽容,让他心存感激、歉疚,下定决心改正错误,回报老师的关爱。这足以见得:宽容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时候善意的谎言就是最真诚的关爱,博大的宽容就是最睿智的选择。

二、善于鼓励——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案例

我曾经教过一名存在厌学问题的学生,该生长期受到互联网的影响。经家长反映,他只要回到家中就会立刻打开电脑玩游戏,就算是在被窝里,也抱着手机不放手,生活更是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与同学交往常说一些粗暴的网络语言,喜欢模仿网络游戏中的人物打闹,为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为了解决他的问题,我在一次课余时间与他进行了深刻的谈话,问及了他喜欢互联网的原因,得知是他父母之前总是忙于工作,冷落他,導致他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与网络游戏作伴,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沉迷互联网的坏习惯。在这次谈话中我发现,他对于自己沉迷网络游戏,其实已经认识到了不对,只是怀着与父母赌气的心理,就是不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诲。我对学生愿意向我诉说实情感到十分欣慰,我告诉他,互联网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对人们的生活其实具有很多积极的影响,如果只将其运用在打游戏上,实际上背离了这一产物被发明出来的初衷。之后,我为他讲述了很多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案例,并鼓励他在下学期竞选班级中的信息技术课代表,磨炼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加市里的信息技术大赛,获得荣誉让父母刮目相看。之后,我与该生的父母进行了一次交流,向其传达了科学的教育观念,并在之后的教学与班级管理中不断鼓励这名学生,例如在课堂讲到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话题时,邀请这名学生向全班学生做出知识分享。久而久之,这名学生逐渐改掉了沉迷互联网的坏习惯,在信息技术大赛中得到了优异的表现,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反思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当有机体出现某一行为后,给予机体积极的强化,会增加其出现这一行为的频率,这便是赏识教育的理论依据。心理学家库博斯密斯认为,高自我评价的学生更具创造性,更为自信与坦率,低自我评价的学生往往比较孤独,学习成绩也不好,而学生的自我评价很大程度是在别人的评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也说明了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的意义[2]。对于上文所述的案例,我后来常常反思,若我只是采用了简单的约束式行为,督促学生改正沉迷网络的坏习惯,学生又能够从我的行为中得到什么呢?我想,或许该生会体会到老师与学生的地位并非平等,老师只会用“权力”约束他,却完全不管他内心所想,更加自暴自弃、剑走偏锋...现代教育应当以生为本,我认为,作为教师一定应当重视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加强赏识,用心呵护、引导 学生向着更加正向的方向发展。这样的赏识,对于教师而言可能微不足道,但对学生终身的成长发展而言,其影响是不可磨灭的,是无比珍贵的。将真诚的关爱给予纯真的学生,能够将走入成长困境的学生拉出泥沼,为学生重新营造一个美丽的世界。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虽然与成年人具有很大的年龄、认知差距,但其心理状态也是十分复杂的,若许多问题未得到教师及时有效的处理,就很有可能在学生的心中形成较大的阴影,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当重视通过宽恕、赏识等手段,呵护学生的自尊,培养学生的自信。期望本文的案例能够为广大教育同仁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马凤琴.班主任如何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小学生(下旬刊),2020(11):22.

[2]张占飞. 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N]. 榆林日报,2020-10-29(004).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思考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