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特色发展势在必行

2020-12-07张梅徐元海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0年11期
关键词:特色发展办学特色特色文化

张梅 徐元海

[摘 要] 学校教育需要有特色,这是实现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避免同质化办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凸显学校个性、彰显学校特质的必要方式。提炼学校办学特色要符合客观实际,既尊重历史、重视传承,又立足当下、谋求长远发展。要以创建特色文化为切入点,坚持不懈地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品位、精神风貌和学校品牌。

[关键词] 办学特色;特色发展;特色文化;学校品牌

一、正确认识学校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命题的提出,并非始自今日,也并非纯粹来自上级的行政命令。以学校办学特色带动学校特色发展,更多源自学校内在的需求,蕴藏着学校自我成长力量急切表达的欲望。学校办学特色凝练表达与学校特色发展行稳致远相辅相成,是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无法绕开的客观现实,是学校发展壮大必须直面和客观应对的重要研究课题。

提炼办学特色,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是实现教育均衡、达成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均衡为先。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教育需求巨大。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地理环境多樣、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很不均衡的国家,东西部之间,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在教育水平上存在很大差距,有时甚至非常悬殊。虽然经过持续不断的教育改革、师资建设和资金投入,区域之间大体实现了教育均衡发展。但均衡不是绝对的,不可能遍地都是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在无法彻底均衡的大环境中,绝大多数孩子没有机会进入最优质的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这种差距普遍存在,在很长时间之内都无法彻底解决。每一个人生来都应该是公平的,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孩子同样也应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将学校教育办出特色、办出个性,实现特色发展,让学校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在特色中彰显学校个性,就成了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重要选择。

提炼办学特色,推动学校特色发展,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同质化办学,有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学校教育的本质追求,在于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实现这种教育期望,应该具有体现学校特色的着力点和推动方式。如果办学不讲究特点,只注重考试成绩,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这一点上,再独特的建筑,再完美的设备,再优秀的师资,都会被滚滚红尘所淹没,千百所学校只能具有“一个面孔”,人才培养模式进入“一个模子”,最终形成千篇一律的同质化办学格局。千校一面,缺少学校的识别性、内在的特异性、发展的多样性,没有教育的个性品质,非常不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提炼办学特色,实现特色发展,用彰显个性的方式,让学校成为与众不同的“这一所”,能让教育恢复各具神韵的本来面貌,让人才成长具备更加宽广的渠道和更加多样的方式。

提炼办学特色,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是提升办学品位、形成教育品牌的重要选择。无论是优质学校,还是普通学校,都需要形成学校品牌,以品牌的影响力、号召力,激发学校的生机与活力,达成社会的满意度。普通学校要想同优质学校一样具有品牌影响力,成为区域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成为众多学生向往的幸福乐园,不要期望跟优质学校比硬件设施、软件环境和考试成绩、升学率,那样会永远无法呈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相反,普通学校应该突出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校的特色教育。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潜力多样且不均衡,学校教育应努力挖掘孩子的智力潜力,使其实现最大程度的差异发展。学生个性发展的程度,无疑就是学校个性的体现。高差异性、高集中度的发展,让学校独具特色的一面得到良好呈现,就会逐步形成学校特色品牌。

提炼办学特色,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是每一所学校都要面临的研究课题。优质学校往往具有地理或资源优势,能吸纳充足的资金、优质的师资、优秀的学生,可以快速形成学校品牌,大踏步走入良性发展轨道。薄弱学校即使经过大面积的投入改造、大幅度的素质提升,但学校品牌的形成仍然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当然,优质学校并没有满足于既有的办学成绩,他们同样将主要精力用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校的特色发展。李希贵曾经任职的北京十一学校,学校品牌非同凡响,但他们没有囿于传统发展模式而故步自封,学校每时每刻都在谋划特色发展。学校四千多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课程表,这既是学校实力、办学特色的有力证明,也是实现“人人享受公平教育”最好的诠释。这种充分照顾个体差异的教育思想和锲而不舍的教育追求,非常值得普通学校学习和借鉴。

二、大力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学校品牌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一条充满挑战的探索之路。每所学校都应该有专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办学品位、精神风貌、理想追求。将这些要素加以提炼总结,办学特色就会成为师生共识。学校办学特色有一个持续不断的沉淀积累过程,更需要有一个萃取精华、不断尝试探索的过程。无论是提炼学校特色,还是构建特色文化、推动特色发展,都需要有扎实的心态和长远的眼光,更需要有勇敢的追求和积极的行动。

1.提炼学校特色要注重实际

稍有办学历史的学校,都会有一些特色。学校的办学特色,不能满足于潜藏的无意识状态,必须用简洁精炼的文字清晰提炼出来,才能成为全体师生的共识,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行动指南,更好地发挥引领、导向和激励作用。顺应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迎合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提炼办学特色是管理者尤其是校长必须承担的责任。学校的办学特色,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必须在实干中慢慢养成并加以概括总结,才能形成独具韵味的鲜明特质。新建学校需要规划特色,但这种规划同样基于学校的文化背景、办学理念、师资结构、学生特点等客观实际,不是一张白纸想怎么涂抹就可以随便涂抹的。

学校特色的提炼,是一个萃取办学理念精华、浓缩办学实践经验的过程,要脚踏实地、着眼实际,充分考虑学校的地理方位、周边环境、办学历史、教风学风、师资队伍、生源特点,把最具核心价值的教育理念和最能体现学校个性追求的教育内涵挖掘出来,要切合学校的发展历史、吻合学校的现实状况、契合学校的未来走向,不能给人突兀、生硬、偏颇、花哨、虚幻的感觉。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认为,办学特色是学校整体的价值追求、独特的风貌气质、独有的精神品质和内化于心的教育自觉,提炼学校特色不能以点充面(如以项目或课程代表特色),不能以小充大(如以班级特色代表学校特色),不能以偏概全(如以特殊教育探索项目或活动代表学校特色),要从既有的精神文化的积淀中提炼特色,从独特的地域或者资源特点中挖掘特色,从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追求中确立特色,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目标上思考特色。

学校特色多种多样,绿色教育、责任教育、灵秀教育、和合教育等,不一而足。但这种提炼过程,非常考验管理者的学识、眼界、智慧、能力和定力。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必须有耐心,有责任心,有正确的政绩观,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更不能不顾事实无中生有随意移植。要本着为学校多样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的宗旨,认真研究学校的历史和现状,力争用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精炼文字,准确概括办学特色。继任校长要注重文化的传承性、内涵的发展性,可以根据学校的发展变化加以补充、完善和创新,但千万不要随随便便另起炉灶,那样不但劳民伤财,还会造成理念混乱。有些学校提炼办学特色时不是局限于领导层面的自我主张,而是通过多种方式,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大家的智慧。这种“智慧众筹”的方式,更加接地气,更具有包容性,不但容易得到普遍认可,还能迅速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2.构建特色文化要高瞻远瞩

学校特色发展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仅有办学特色词汇的精炼表达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以核心词汇为基点,加以科学阐释,赋予丰富内涵,进行宏观架构。学校特色只有上升到文化的层面,才能更好地发挥“化育”作用,养成教育力量,产生育人效果,成就学校品牌。学校特色发展,需要从学校文化的高度,构建相应的文化组成体系,形成系统性、方向性和指导性的特色文化培育方案。要注重特色发展的连续性,不管学校管理人员如何调整、管理制度怎样迭代,学校办学特色的血脉应该能够一直延续下去,在教育园地中大放异彩。

规划、构建学校特色文化,不要假大空,不要虚无缥缈,要理清相关教育哲学概念的内涵与本质,把握好彼此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科学界定核心概念基础上,合理确定办学定位,明确表达办学愿景、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办学理念、治校理念等,要以校训为统领,合理归纳与设计校风、教风和学风。培育学校特色文化,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有高站位、大视角、远思考,把学校办学特色放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去考量,与地方经济融为一体,吸取当地文化精华,助力区域社会发展,让学校特色发展有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以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小学为例。学校充分考虑到位居有着千年采煤史百花山脚下的特点,考虑到地域功能由“采煤区转变为生态涵养区”的背景,考虑到学校立足山区几经搬迁合并的历史,考虑到学校实施促进生命健康和谐持续发展教育的现实,几经论证,提出了“绿色教育”的办学特色,设计了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育人目标,最终构建起了以绿色物质文化、绿色教师文化、绿色学生文化、绿色管理文化、绿色课程文化、绿色课堂文化、绿色家校文化为主要构成系统的学校特色文化培育体系。史家营小学的绿色教育生机勃勃,每一个学生都在绿色教育中实现了个性发展、特长发展,这所深山里规模不大的小学,逐步迈进区域优质学校的行列。

3.推动特色发展要持之以恒

可能与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指令有关,也可能与校长的攀比心理有关,近几年,各地中小学、幼儿园纷纷表达出凝练办学特色和谋划特色发展的意愿,陆续出台的特色文化建设方案异彩纷呈,如本真教育、全人教育、适性教育、幸福教育、慧心教育、润心教育、博爱教育、灵秀教育等。这本来是一个让教育百花齐放的大好机会,只是很多校长过于急功近利,有的特色凝练无中生有,有的特色文化脱离实际,有的特色推动缺乏动力,新瓶装旧酒,毫无创新可言,学校依然行走在传统、守旧的道路上,这不但没有让学校真正实现特色发展,相反,却因浮躁之气和虚夸之风流行,从而对区域教育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要知道,办学特色不是一个只用于对外宣传的噱头,特色文化建设也不是个人自我表彰的标签。学校办学特色虽经文字提炼后概念更加精准、内涵更加丰富、特色更加鲜明,能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但办学特色并非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随随便便就能够充分彰显。教育永远没有最完美,教干教师必须用更好的教育自觉,围绕核心理念不断努力,才能让教育效果更加接近学校的价值追求。文化蕴含在物质、理念、精神和日常行为之中,特色文化一经提出,就需要每一个人都能身体力行,不断豐厚底蕴,形成浓厚氛围,每一名教师和学生,都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带有学校独特基因密码的气质和品行,成为芸芸众生中独一无二的个体。

特色发展既要符合学校客观实际,又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态度持之以恒真抓实干。要围绕特色提炼,设计贴合学校气质、具有学校属性的特色文化,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组织一系列特色教育活动,完整规划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策略和路径。只有在永不停歇的实践中勠力前行,将核心词汇变成每个人的追求,将建设方案变成每个人的实际行动,将特色文化的种子种植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学校实现真正的特色发展,才能在数不胜数的教育峰峦中,成为气质独特、风光无限的一座高峰。

参考文献:

[1]孙先亮.学校特色发展,理念比行动更重要[J].教育家,2020(28):9-10.

(责任编辑:刘 洁)

猜你喜欢

特色发展办学特色特色文化
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探讨
文化引领,构建和谐,实现园所特色发展
浅谈农村小学特色文化建设
加快以内画为特色的衡水文化产业发展设想
学校特色发展视角下校长角色与素质探究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凸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办学特色
财经类高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