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声乐演唱教学中舞台表现力培养策略

2020-12-06

北方音乐 2020年15期
关键词:表现力声乐舞台

王 珊

(贵州大学音乐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对于声乐教学课程来说,按照实际的课程教学内容,会将声乐演唱教学分成理论教学模式以及实践教学模式。理论教学模式是教师按照乐理、声乐知识进行相关概念性的知识教学;实践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支撑下,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落实,在提升学生声乐演唱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声乐素养[1]。声乐表演的最终效果影响因素有很多,良好的舞台表现力能够更好地带动欣赏者产生对声乐作品的情感共鸣,在声乐作品的表演过程中更好地营造出演出的氛围。鉴于此,从舞台表现力的角度对现有的声乐演唱教学进行进一步的提高,声乐教师在重视培养学生声乐技能的前提下,加强学生舞台表现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今后声乐表演效果的进一步提升[2]。

一、舞台表现力与声乐演唱之间的关系

(一)声乐演唱能够更好地引导舞台表现力的展现

声乐演唱本身同舞台表现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在演唱过程中想要更好地展现舞台表现力,声乐演唱人员需要有声乐知识与声乐技巧的共同配合,以这样的方式来更好地进行效果表现。演唱人员通过运用突出的声乐技巧以及丰富的音乐基础知识,整体性地对声乐演唱氛围进行调整,通过声乐演唱来引导舞台的整体表现能力,进一步展现声乐演唱作品的感染力以及欣赏力[3]。

对于专业性的声乐演唱人员来说,假如只是单纯依靠声乐的技巧以及声乐的基础理论知识,没有舞台表现能力的培养,在声乐的表现中就没有办法将歌曲本身带给人们的内在情感有所展现,这样也会影响到声乐的感染力。只有将声乐知识、声乐技巧以及舞台表现力进行相互结合,共同促进,以这样的方式才能够更好地为观众奉献出具有感染力的声乐作品。

(二)舞台表现力本身就是声乐演唱教学中关键的呈现方式

在声乐演唱教学中,舞台表现力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一项课程内容,只有将舞台表现力逐步培养,才能更好地将声乐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内容相互展现,学生也能够在自我优势上有更好地舞台效果。对于舞台表现力的培养模式,在声乐演唱期间,单纯地通过学生的演唱进行舞台的效果烘托,往往达不到最终的效果,假如能够在自身基础知识扎实的前提下,融合自身对于歌曲的内在情感,积极利用舞台进行情感抒发,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声乐作品本身的效果[4]。从舞台表现力的提升来更好地烘托整体的音乐氛围,能够将声乐演唱有更为突出的演绎。所以,声乐舞台表现力在声乐课程教学中的意义十分关键[5]。

二、声乐演唱教学中学生舞台表现力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声乐理论知识没有扎实的根基

按照声乐的课程内容来说,通常情况下会将声乐课程分成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方面,声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本身就属于实践课程中知识的基础点,对学生舞台表现力培养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关键意义。声乐演唱属于艺术课程的一项内容,由于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没有具象的知识内容,这样的知识模式对于一些理解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就会有很大的难度[6]。除此以外,有些声乐教师在传统声乐教育模式下没有将“以生为本”的课程主体落实,从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上没有融合创新性的理念,不能在课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程度,这样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声乐理论学习中提不起兴趣,最终影响到学生声乐舞台表现力的培养效果。

(二)舞台表现力的意识不足

随着国家不断发展,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地改进中发展,教育的改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为主体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展现,教师在整体的教学阶段变成引导者的角色。这样的教学模式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师需要同学生一样变成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展现舞台表现意识,在课程教学中进行舞台角色展现,这样才能够在现场为听众展现出比较优秀的声乐作品[7]。但是,从现有的教学模式出发,声乐演唱教学部分教师依旧偏重学生的声乐知识与技能知识的学习,没有将舞台表现力的教学变成课程中心,导致学生最终依旧缺乏舞台表现力意识的展现,不能在现实的声乐表演中呈现出最佳的表演效果。

三、声乐演唱教学中学生舞台表现能力培养的针对性策略

(一)增加声乐教师舞台表演教学的意识

在声乐演唱教学中,教师需要融合西方舞台剧的优势,西方国家以舞台剧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本身演唱人员就能够通过舞台,将自身的艺术表演能力与舞台意识相互结合,以这样的方式来给大家呈现比较优质的欣赏效果。声乐教师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也需要从课程出发,对学生进行舞台表演表现力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展现出自身的优势,对于今后的舞台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教学中不断融合能力培养的内容,逐步对学生进行习惯性的引导,让学生更加认识到该能力的重要性。

对于该项内容来说,音乐教师需要从自身出发提高音乐素养,不断提高知识结构,延伸出全新的声乐技能尝试,在日常的教学中,吸收不同国家舞台表现力的实践经验,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开展,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声乐舞台表现力。教师还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肢体语言进行舞台情感思维的展现,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规划,更好地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教师是课程的引导者,只有从教师的角度对该知识足够重视,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8]。

(二)声乐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效的进行融合与衔接

在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阶段,声乐的理论知识内容同声乐的技巧本身就是基础,只有在基础夯实的前提下,才能够更好地突出舞台表现力[9]。我国的教育模式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传统教育在现有的声乐人才培养上已经有了十分明显的劣势,想要更好地对声乐人才进行团队构建,就需要从教学的理念出发,改变传统灌输性的教育观念,更好地对现存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将本身声乐知识中抽象化的教学内容进行具象化的表达,让学生也能够更加直观的进行知识学习。比如可以在声乐教学中建立相对应的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平台的方式,教师能够进行声乐资源的上传,让学生能够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进行声乐知识的学习,这样的创新性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舞台自信心,提升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三)舞台表演课堂教学形式的教学开展

在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初次进行舞台表演时,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紧张的心理变化,但是,过度紧张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舞台演出效果。在声乐教学期间,教师不仅仅需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将正确调整台上心理素质的方法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魅力。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时常进行舞台表演课程的开展,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舞台距离自己并不遥远,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通过反复练习缓解学生在舞台上的恐惧与紧张,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舞台表现力。

(四)增强学生自身的舞台表现意识

提升学生的舞台表现意识能够让学生从自身出发认识到舞台表现力带给自己演出的积极作用,这样的心理变化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课程学习,最终实现课程效果[10]。在声乐演唱期间,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状态进行课程的开设,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与长处,让学生也能够按照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潜能激发。

四、结语

对于声乐舞台表现力的培养来说,过程是长期而漫长的,只有将舞台表现力的培养融合到日常的声乐教学中,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利用舞台的媒介进行声乐作品的传播。在声乐演唱教学阶段,教师需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进行教学创新改进,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以此来增加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表演中发挥出自己特有的魅力。

猜你喜欢

表现力声乐舞台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纤变墨画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