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0-12-06陈予慧

北方音乐 2020年15期
关键词:早教民办高校教学法

陈予慧

(太湖学院,江苏 无锡 214064)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压力逐渐增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毕业后就业的对口率逐年降低。高校输出的人才趋于同质化,民办高校的音乐教育也是如此。本文讨论了如何在如此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寻找到音乐专业的教学模式的突破口,使民办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一、民办高校音乐教学现状

民办高校由于生源限制、学校自身所拥有的资源相对公办学校较少等各方面的原因,对民办高校吸引优秀的教学和科研人才以及优质生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的不稳定性、自有教师获得不断提升的途径有限、自我持续学习的动力不足、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不高,导致民办高校的音乐教学停滞不前。

从学生层面来说,在高考录取招生的过程中,所招录的学生演奏、演唱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甚至没有学过器乐、声乐,这对音乐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学生基础差,老师布置的任务很难完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懒于学习。如此境况长此以往后会导致教师逐渐对学生失去耐心,对教学越来越没有兴趣,疏于教学,最终导致民办高校的音乐教学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最关键的一点是,民办高校音乐专业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很特殊。这一群体的学生的专业基础有巨大差异。第一类,也是最好的一类,从小学习音乐,有一定的童子功。但因高考不利,被分流到民办高校录取。这一类学生学习态度相对端正;第二类,音乐基础中等,该类学生大多是因为文化课不好,从高中开始学习音乐,从而能考取大学;第三类,在音乐方面零基础,这类学生所占比例还不在少数。

在民办高校有限的资源配置下,音乐教育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可谓是一个高投入低回报的专业。大多数专业一名老师、一块黑板、一部投影仪即可开设大班教学。而对于音乐专业来说,大多采用一对一教学,即使采用小组课教学,人数也不宜过多,至多不宜超过两人。因此音乐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无法与其他低投入高产出的专业相比。无法开设大班教学从而导致师资数量的投入以及乐器的配备都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对民办高校而言,学校所能获得的资源多来自于学费,对于高投入低回报的专业,其存在的必要性,是会使得学校的股东进行思考。

二、民办高校音乐学生的就业现状及问题

(一)社会对音乐人才需求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年来全国各大专业音乐院校、综合性大学的音乐系不断地向社会输送人才,社会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接近饱和,音乐学生的就业情况已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各大院校的音乐专业课程设置不能与时俱进,忽略了课程设置和专业发展应该与社会发展接轨的前提。从而导致应届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很难胜任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如今单一的技能型人才已经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寻找到适合并且令自己满意的岗位。从而造成毕业后待业的人数增加、就业难度加大。一个家庭培养一个艺术生所花费的代价是巨大的,他们所期待的工作多是大学教师或者有编制的中小学教师,但是这类岗位极少,在面对如此就业现状后,就业的满意度和对口率是极低的。

由于社会转型和培训机构改革随之而来的大多数专业团体的演出场次大幅度减少,尤其是随着网络直播的飞速发展,抖音、斗鱼等网络平台极大地冲击了文艺舞台。最显著的是在网络平台做一场音乐直播,观看的人从个位数到上万都是有可能的。这其中的成本仅仅需要一台乐器、一部手机、一个直播支架即可,但是观众人数是无上限的。如果主播个人特色鲜明,能吸引到足够多的粉丝,所产生的经济效应远大于线下的演出推广。另一方面是传统的音乐会市场,音乐会市场的门槛很高,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开办音乐会机会很少,能举办音乐会的钢琴家都是顶尖人才,中国的广大音乐学子大多是没有机会举办音乐会的。开办音乐会要支付高昂的场地、人工等一系列的费用,对比直播来说投入巨大;第二是观众方面,音乐会的主办方支付了各种费用后,要获得收益只有通过售卖演出票,而几百上千的票价,并不是每一个老百姓都能接受的,从而也导致音乐会的受众群体不如网络直播。

(二)陈旧的课程体系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

大多数高校中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承袭自音乐学院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具有高、精、深、难等特点。这些课程设置是有利于尖端音乐人才的培养,但是于民办高校的发展宗旨是相悖的。民办高校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那么沿袭专业音乐学院的课程设置就显得水土不服了。如此不切合民办高校发展宗旨的教学模式,造成民办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的技能、知识,学生无法接受和理解,学生无法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无法胜任之后工作。民办高校不宜完全照搬照套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民办高校音乐发展要立足于本校的经济基础,紧随社会发展的步伐,要从高、精、深向多、广、宽发展。

三、民办高校的音乐教学与改革

(一)教师团队建设尚需加强

高校音乐教师团队是使音乐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根本,团队人才的提升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点,严格把控新进老师的资质,从源头上提升团队质量。随着祖国的发展,优秀的音乐人才愈来愈多,人才的选择面也越来越广,优秀人才随处可见。大多数新进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没有工作经验。新进教师上岗后,团队负责人要安排老教师带领新教师进行磨课、授课的训练,让新教师尽快熟悉教学流程、胜任教学岗位;第二点,原有团队的自我提升。高校的优越稳定的工作环境,容易让人产生惰性、停滞不前。良好的教学团队的产生,首先要有英明果断、具有前瞻性、眼光独到的领头人。其次,清晰严明的规章制度,以及晋升制度。最后,定期考核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技能,时长进行团队会议,不断进行知识技能的跟新,不与外界脱轨;第三点,定期更新教学大纲、教案,保持教学大纲与时俱进,这样才能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与社会脱节;教学过程中,每个年级设置一名专业教师作为年级组长,负责该年级的一切教学、考试事项;定期举行教研室讨论会、集中备课、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方针;每学期末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对不足的地方进行调整。

(二)音乐专业的多样性需加强

现如今我国民办高校的音乐专业教学多沿袭专业音乐院校的课程设置,课程大多以钢琴、声乐、教学法、视唱练耳、乐理等一系列以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为主的课程设置,即使也会有舞蹈、形体等辅修课程,也不足以跟上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现如今器乐、声乐、舞蹈人才多如牛毛,层次高低不一。如想在如此庞大繁杂的就业人群中脱颖而出,教师除了帮助夯实学生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外,还要督促学生加强辅修课程如声乐、舞蹈的训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从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培养孩子的性格、智力、健康等多方面的发展。家长希望学龄前的儿童能够茁壮成长,因此课程设置要紧随社会需求,当今社会对于音乐早教人才需求量旺盛,而各大高校并未开设与早教相关的专业,只有极少数高校开设了与早教相关的课程,但也未形成完整的系统。市场上大多数早教课程的教师都是在工作后,进行相关的进修培训。

民办高校音乐专业引进音乐早教课程有几点优势:第一点,音乐早教中所需要的唱歌、钢琴、舞蹈等一系列的基本技能,民办高校都已具备授课教师,并且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已有扎实的基础条件,不需要为开设这些基本技能课程而招收新的教师和增加场地的投入;第二点,音乐早教课的课堂形式是适用于大班教学,完全有别于音乐专业课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一位任课教师、一间教室、一部投影仪即可开课,极大地提高了民办高校的办学效率;第三点,历年来,因为薪资待遇等问题,民办高校的音乐教育的师资不如专业的音乐院校。音乐早教类课程的教师培训在我国还处于萌芽阶段,大多数公办院校对此事还不重视。民办高校可以以及少的代价获得更多的优质的教师资源,在音乐早教这一领域另辟蹊径;第四点,音乐早教类的培养方案非常契合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方向。

在音乐早教体系中,有以下几种教学法较为典型。第一种是奥尔夫教学法,由德国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所创立,融合了节奏、舞蹈、歌唱以及绘画。奥尔夫教学法提倡以人为本,强调回归人的本性,激发儿童的创造力;第二种是达尔克罗兹体系的教学实践是由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音乐活动三部分内容组成。相较于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更加重视视唱练耳,注重开发学龄前儿童的听觉能力,对于即将要学习乐器的孩子尤为适用;第三种是柯达依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模式是以歌唱为基础的, 他认为歌唱和听觉训练应该总是先于读谱, 否则读写音乐就变得毫无意义。柯依达教学法鼓励孩子们在学音乐的过程中自主参与,由老师带领学生去感受音乐。

综上所述,民办音乐专业要想在就业的浪潮中生存下来,必须开辟新的发展途径,要紧跟时代潮流,及时更新教学大纲,才能使音乐专业越办越好。

猜你喜欢

早教民办高校教学法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农村早教:为了起点的相对公平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