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课外音乐活动初探
——以南通理工学院为例

2020-12-06王志春

北方音乐 2020年15期
关键词:理工学院课外美育

王志春

(南通理工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2)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以培养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实践能力、超前的创新能力以及一定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往往偏重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侧重大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功利化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的美育教学。

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让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同时还能塑造学生的自身人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缺少任何一面都是不健全的。德是大学生成才的核心,智是衡量大学生能否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有用之人的重要基础,体是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条件,美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以美引善,树立学生高贵的思想品德;以美启智,培养学生敏捷的反应能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健康的身心。

高校是培养全面人才的主阵地。新时代,坚持美育是高校培根铸魂的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习总书记在给中央美院8位老教授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教育部在2019年也发文要求各高校切实加强美育工作,给各高校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文件指出:“到2022年,高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师资队伍建设和场馆设施明显加强,推进机制和评价体系日益完善,高校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显著提升。到2035年,形成多样化高质量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等学校美育体系。”

音乐是情感表达的艺术,是从人类灵魂迸发的火花,音乐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心态、高雅的气质和完整的人格,不懂音乐的人其知识是不完备的。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卡巴列夫斯基认为:“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达尔克罗兹认为:“人类的情感是音乐来源,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这些音乐教育家所提出的音乐教育理念,符合新时代

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这也是我们研究的基础。

一、国内外高校音乐活动研究现状

国外部分文化教育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早在上世纪中后时期就开始重视艺术教育特别是音乐教育。他们在大学音乐教育方面做出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探索。

德国要求所有大学生必修哲学、文学、历史、音乐等人文学科。

美国早在1950年后,很多大学增设了许多新的学科,如音乐、政治、科技、人文、社科等。音乐课程在美国被确定为核心学必修课程,有与其他核心学科同等的地位。美国有理工科学校三千多所,开设音乐专业的学校达1500多所。与我国不同的是,这一千五百多所的音乐学院或者音乐系的本科教育都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为目的。

在日本,公共音乐教育被做为一门核心课程,在教育中,与外语,历史,公民与政治,科学有着同样的重要地位。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专业型、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很多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忽视了音乐的教育。截至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都未开设音乐课程,有些学校只是把音乐课程作为选修课。

早在西周时期就非常重视音乐教育。西周教育中就把诗、书、礼、乐作为主要教育内容,并称为“四术”。其中,“乐”就是指音乐,不仅要学习音乐的技能技巧,更多地是用音乐表达思想,表达情感。

1912年,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时,提出了《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把美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李岚清非常重视音乐艺术教育,他在“关于高等院校提倡交响音乐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音乐的美育功能,不是一般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人的想象力、创造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有帮助的,音乐对社会文明的进步有深远的影响。”

2002年5月,国家教委颁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指出:“艺术教育是高等学校实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的有力手段。”在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

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在新形势下加快学校艺术教育。高校要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音乐教育,发展美育教育,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是很有价值的。

二、课外音乐艺术活动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通过课外音乐艺术活动,唱响时代主旋律

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实力的最直接的体现形式,是学校发展之基,育人之魂。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着课外音乐艺术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课外音乐艺术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音乐造诣发挥着重要作用。南通理工学院的课外音乐艺术活动丰富多彩,校园整天洋溢在歌声的优美旋律中、线条的海洋里。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音乐艺术活动有机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唱红歌,颂祖国,赞学校是南通理工学院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主旋律。南通理工学院充分利用音乐艺术这一青年大学生最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通过丰富的课外音乐艺术活动承担着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在校园唱响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了一批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通过课外音乐艺术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之风

音乐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巨大作用不可估量。人们在生活中离不开音乐,音乐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欢喜和快乐。南通理工学院利用广播站、微信平台等媒介播放积极向上、健康的、正能量的优秀歌曲为学生传播精神食粮。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另一方面,优秀的歌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寻找兴趣、探索未知、突破自我、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从而营造良好的校风与学风,规范学生行为。

(三)通过课外音乐艺术活动,打造文化育人的校园氛围

高校作为特殊社会组织形态,承担着文化育人的重要使命,理应更加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音乐艺术是高校大学生最为常见的艺术形式。高校通过组建社团或艺术团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艺术活动。南通理工学院虽然没有音乐专业,但学校能切实贯彻落实国家、省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关于开展大学生美育的相关文件精神,学校制定了《南通理工学院美育工作实施方案》,还专门成立了艺术教育中心。学校制定的培养方案能紧密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主动探索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艺术普及教育,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功能的多种途径,积极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发展推进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我校艺术教育工作。南通理工学院艺术团体形式多样,有舞蹈团、乐团、合唱团、曲艺社、话剧团等,每年会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各类的文艺活动,如新春晚会、元旦晚会、毕业晚会、迎新晚会等。校园艺术氛围非常浓厚,经常举办画展、歌手大赛、爱国歌曲歌咏比赛等。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艺术欣赏和评价能力,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合作力,又丰富了学校的文化、艺术氛围,实现文化育人,艺术感人的美育功能。

南通理工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课外音乐艺术氛围浓厚,一批批学子经常在国家、省级各类比赛中屡获大奖。南通理工学院一直践行着厚德强能、知行精进的校训,朝着创建应用型高水平有特色的国内一流民办本科高校迈进。

猜你喜欢

理工学院课外美育
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油画作品选登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杨春华作品
美育史料·陈抱一谈儿童美育
2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Domestictio and Foreignization in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美育教师
构建初级中学课外篮球俱乐部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