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音乐课堂有效教与学的方法与途径

2020-12-06

北方音乐 2020年15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情境探究

浦 宇

(无锡市仓下中学,江苏 无锡 214102)

在无锡市锡山区第二届教学能手课题研修班的例行活动中,我聆听了同一课题同一人上的两堂不同教学方式的课,基于探讨“初中课堂探究性学习与有效性对比研究”这一课题,该教师在第一个班运用探究型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参与实践、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逐步推断出结论并引入生活实例,最后解决问题;第二个班该教师运用的是接受型的教学方式,通过生活现象直接出示结论,再就此结论推断问题、解决问题。

从课堂巩固率来看,好似殊途同归,都能解决相关问题,但从课堂气氛、学生反应等来看则完全不同,这使我想起了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在对中外学生的对比中所谈到的,中国学生学得多,但是对知识的领悟较少;外国学生则相反,是学的内容少,领悟得比中国学生多。

在我们以往的音乐教学中,音乐课通常是“老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唱歌课上,学生需要跟着教师学一句唱一句;上欣赏课时,学生的感受被老师的讲解所替代;舞蹈课上,学生只有在老师教怎么跳下才会记得动作;而演唱歌曲在艺术上的处理都是在老师的统一安排下达到,等等。总言之,教师在教学上的方法是传统的、过时的,而学生在音乐学习的方法上是单一化与机械化的。这些都有悖于新课程中提出的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积极探索、勤于实践,培养与提升学生搜集与分析信息、探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开展沟通与协作的能力[1]。如何对这个问题进行合理、妥善地解决,我认为只有努力探寻音乐课堂有效教与有效学的方法与途径,积极完善与更新自身的教学方式,从原先的关注“教”转变为关注学生本体的“学”,才能助推学生音乐学习方式高效地转变。在探寻音乐课堂有效教与学的实施途径中,我有如下体会。

一、深入开发教材,为学生开辟参与和探索发现的园地

苏少版新教材每册有六个单元构成,一般来说,每个单元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习区块,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活动都是在主题的背景下进行的。情境主题需要的是合理地结合系统论和协同的原理,并进行科学地运用,通过对教材各单元中几个学习区块和内容的对比、总结和整合,将一个个具有情节、真实的问题解决的经验进行提炼。以歌唱表演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情境主题,如《雨花石》《故乡的亲人》《奥林匹克风》等;也有以人文主题为主的情境主题,如《爱心传递》《温馨家园》《绿色的呼唤》等;既有以音乐基础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情境主题,如《舞台咏叹》《梨园漫步》等;还有将欣赏古今中外经典乐曲作为音乐学习内容的情境主题,如《江河大地》《亚非拉掠影》《欧美览胜》等;还有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音乐学习内容的情境主题,如《希望与你同行》《花季如歌》《春天的脚步》等。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吸收现实生活中的创新点,融合成新颖的音乐场景,收集多类新的信息与构想,构建丰富的教学形式,满足学生不同的体验感受,为学生开辟主动参与和探索发现的园地。

二、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

创新意识每个人都有,重要的是如何进行激发与培养。只有处在合适的环境中,才能不断促使养成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主动、热情地加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具有创新意向,教师的教学形态以及课堂教学的氛围起到关键的影响作用。教师在教学时,态度上和蔼可亲、不武断,师生之间的关系和睦,学生在精神上轻松、快乐,就能培养与增强学生主动加入到音乐学习中的兴趣与热情,充分表现他的个性和灵气,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2]。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可以促进孩子们进行主动学习,从而让学习不再是孩子的包袱。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发现,尽管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兴趣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有时甚至也不稳定。针对这种情况,情境教学要在基于学生多变的心理特征下进行,这种心理特征既包含学习主动性,也存在消失的可能性。它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以探究其中存在的趣味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在持续的情境中对学习动力不断地进行增强,在学习动力与教学情境之间搭建起融洽的关联。基于这类情况,我将教材内容和所教学生在年龄上的特征进行结合,开展大胆地试验与探究。如在《非洲鼓韵》一课中,我先用鼓声营造一个特殊的课堂情境,并以神秘的非洲之旅为主线,在途中安排了非洲风情、非洲舞蹈等的浏览欣赏,在学生饱览了非洲风光和独特的音乐和舞蹈之后,让学生分别来学习并尝试实践鼓在非洲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探索非洲音乐与现代爵士乐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安排之下,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持续上涨的热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促使课堂教学变得活力多彩,学习氛围融洽。正是因为他们感兴趣于设定的这种教学情境,才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这样的学习往往是积极的,容易进入心脑,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能自发、自主地加入到学习中、开展学习、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形式。真正的自主学习应该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情感上的,乐于学习,喜欢学习,自信学习,即自觉、主动地追求知识,热爱学习,探索问题,对学习任务有强烈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心;二是能力方面,即善于学习,学习方法合理、科学,学习能力强。音乐是一种具有模糊、自由和不确定性质的非语言类的综合信息。它向人们展示的是各类丰富多彩的艺术对象,追求的是音乐在形式与思想情感上的充实与形象,达到增强人们对音乐上领悟、体验与运用的作用。学习音乐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审美体验的过程。体验在心理学中有明确的定义。是儿童在实际操作中所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更多的是指情感上的感同身受,强调机体的参与。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双耳倾听,用自己的嘴诉说,用自己的手实践,用自己的大脑开展思考。总之,学习者应该亲身去体验、去理解、去操作。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身临其景”的氛围与机会,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在自己的实践中感悟音乐本身的内涵。比如在开展《赶圩归来阿哩哩》这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们领会到彝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彝族青年赶圩归来的喜悦,我们特别创设了彝族赶圩过节的情境,让全班同学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载歌载舞,真实的情境可以起到激发学生情感的作用,激活和催化了学生的心灵,激发起学生的生命活力。也给《赶圩归来阿哩哩》这一课赋予了新的地域与时代意义。再如在《进行曲》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聆听、辨别,了解到进行曲除了军队进行曲,还有葬礼进行曲、婚礼进行曲等不同的风格,学会了不同的速度、情绪会使同一音乐体裁的作品有不同的音乐形象,自此以后,我想学生会更多地关注各种不同音乐体裁作品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四、给学生充足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探究音乐奥秘

课程改革确实带来了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变。大家都能意识到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正积极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寻找新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能按教材要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但由于受教学进度等因素的影响,给学生思考、讨论、探究的时间不充足。当组织学生讨论某一问题时,老师怕完成不了本节课的任务,过早地就将正确答案告诉学生,当给学生提问时,就只问“是不是”“对不对”“会不会”等一些简单问题。即使偶尔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老师只找一个相对较好的学生回答,若是学生回答不上来,老师便立刻给出答案。这样的课堂气氛看起来很活跃,但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这样的创新教育也就只是形式而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激励学生对音乐中的奥秘进行探究[3]。

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在一种等同于探究学术(或科学)的情境下,主动对问题进行挖掘、展开调查分析、动手操作、表达与沟通等探索活动,从而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获得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技巧、更新学习态度。探究式学习相较于传统学习,区别在于它扩展了音乐课堂,增加了对知识的扩充。当然,这种扩充并不是漫无目的地放纵,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主题下,有目的地指引学生对知识进行熟知与领悟,或是纵向扩充知识内容。比如在《无锡景》教学的课堂上,我以“无锡——家乡”为情境主题,安排孩子们利用周末的时间,用各种形式(上网查询、上阅览室、图书馆等)自己动手了解有关无锡的历史、人物、风景、建筑等,等到新的一节课开始的,当孩子们向我展示他们一份份成就的时候,我感觉到非常的意外与吃惊,同时,也无比感动,他们做这么好是在我的意料之外的。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学生们不仅获得了相关知识,还会惊叹于这样一个美丽的家乡,最重要的享受到了在这种探究式方式下开展学习得到的成就与快乐感,这会成为他们继续畅游在音乐知识海洋中源源不断的动力。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核心在课堂,关键在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探寻音乐课堂有效教与有效学的方法与途径,完善课堂教学,教人以创造、教人以能力,培养出一代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情境探究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