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学龄前儿童钢琴的启蒙教学

2020-12-06

北方音乐 2020年15期
关键词:手型触键手指

李 芳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在钢琴的学习中,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有优势,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由于学龄前儿童在课业上没有压力,有大量时间去进行练习,所以对孩子艺术培养的最佳时间段也是这个阶段。因此,对孩子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时间越早越好,学龄前儿童具有多种优势,及早培养更易成才。

一、学龄前儿童学习钢琴的好处

(一)有利于及早地接触到音乐

学龄前的儿童各项能力都处于启蒙阶段,幼儿及早进行钢琴学习,有年龄上面的优势。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会分成启蒙以及基础还有初级等多个不同的阶段,几乎每个幼儿的学习和成长都需要经历这些过程,这些过程是漫长的,至少是两到三年的时间。作为西洋乐器的钢琴,一直被世人认为是“乐器之王”,学习音乐所需的基本知识,在钢琴教学中都可涉及,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乐器也被越来越多的家庭认可,大部分家长会选在在学龄前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孩子在学龄前学习钢琴,就可以在没有其他方面学习压力的时候,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学习钢琴,还可以一边玩一边学习,会处于比较轻松的学习状态,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巩固钢琴学习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和理论性的积累。

(二)有利于手指能力及手掌关节的发育

幼儿手指成长尚未成型,在这一阶段培养孩子的手感特别的重要,无论手型还是灵活度都可以很好地培养,有些孩子手型细长但缺乏力度,有些孩子手型粗短但不够灵活,这都可以通过排钢琴训练逐渐解决,当然也有些孩子自身条件就非常不错,手型很适合演奏钢琴。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具备这样的条件,要熟练弹奏钢琴,双手必须要进行丰富的活动,尤其是手指。人的大脑对于人的活动起到总体指挥的作用,但是大脑对信息的处理多数来自于手部的感知以及手部的指挥。因此,手部的动作尤其是手指的动作,越是复杂或者娴熟,那么就越能够与大脑建立起丰富的联系。可以借助早期的训练,让幼儿能够慢慢打开自己手掌的关节,让孩子的手指更加柔韧,还可以通过各种训练让孩子的手指更加灵活,让孩子未来的钢琴学习更加轻松。

(三)有利于为听力基础和辨别音准打下扎实的基础

音高以及音准在音乐中属于基础性的内容,在同等的教学方法及时间之下,年纪比较小的幼儿对于音高等的分辨能力越强。幼儿认识世界最初阶段就是靠听觉,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对音高音准有一定的认识,钢琴训练恰好就是在不停训练孩子的音乐本体的认识。例如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对音乐的敏感度不同,一般三岁孩子在学习钢琴后,在半年时间就可以对音级有一定的认识,一般能听出7个左右音级。这主要是人先入为主的生理现象导致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音乐不只是基本音级的认知,还会对旋律,节奏,节拍,以及情感等方面有所了解。所以,孩子年纪越小,在听觉上的可塑性也就越强,越早对音高等进行接触,也就能够形成越强的音高辨别能力。

(四)有利于开发儿童智力

钢琴总共有88个按键,音域较为宽广,音乐里面所有的乐音都在钢琴的触键里面。全音半音关系都在键与键之间体现,在演奏过程中,听觉会有一个层次反应,再投射到大脑,大脑会做出反应,钢琴的演奏更是需要人们的眼睛还有手部等全身多个不同部位一起配合完成,眼,手,脚,情绪完全融入作品,需要将人体不同运动区域和脑部神经进行持续的信息沟通和交流,而这种交流的持续开展,能够让人变得更加聪明。幼儿在学龄前进行钢琴学习,能够通过合理的手部训练,让幼儿的手指更加灵活,并逐步掌握如何有效控制手臂的重量和钢琴基础弹奏的方式和方法,对大脑的开发利用有很大帮助。

二、学龄前儿童学习钢琴的方式方法

(一)启蒙阶段的教学方法

1.正确的演奏姿势、手型及触键方法

正确的演奏姿势、手型及触键方法是学习钢琴的第一步。在坐姿部分,要求让孩子对准钢琴正中坐在琴凳上,座位高低要和孩子的小臂以及钢琴的琴键处于同一个水平。让孩子的双脚放置在钢琴的踏板之前,因为孩子的脚都比较小,可以放一个小凳子在脚下,膝盖弯曲不小于直角为宜。身体与琴登成直角,坐凳子三分之一处,肩部和背部放松。在手型上,应该像握了一个鸡蛋一样呈半球形,掌关节撑起,手腕自然放平,手指立在琴键上。在触键上,要用指尖触键,不能用指腹触键。

2.教材选用

教材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是保证教学的前提。一部教材除了基本知识内容外,还要考虑不同阶段孩子生理特征,选择针对性强的教材。学龄前孩子大多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有趣味性教材进行教学,针对不同个性的孩子选择不同的教材,让学生能受益匪浅,达到良好的效果。比如用《巴斯蒂安钢琴基础教程》等,这一教材生动,视觉感强。

3.简单的乐理知识

基础犹如地基,没有好的地基,再高的大楼无法顺利建造。学习钢琴也是同样的道理,基本乐理知识是音乐知识的地基,从简单的乐理知识入手,认识小蝌蚪的音符,认识拍号,认识节奏等这些基础知识非常重要,乐理知识和钢琴有着紧密的联系,不管学习什么乐器都先认识乐谱、认识各种音乐术语、拍号、还有节奏。

首先,认识谱号及五线谱。学龄前儿童老师可以先教孩子画一下谱号,运用有趣的游戏来进行教学,例如“送小音符宝宝们回家”,教师指定一个音让小朋友在五线谱上画出来。这样不光能让孩子加深记忆,还能吸引孩子的兴趣。

其次,拍号及节奏。拍号和节奏对一首乐曲来说缺一不可,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在学习新的曲子之前首先要了解作品里面包含的节奏、拍号注意强弱规律。

第三,指法和各种标记。在乐曲中有各种标记,比如说渐强、减弱、跳音……教师不用一次性给学龄前儿童讲授太多基础知识,由于年龄幼小,记忆能力有限,教师可以在学习的乐曲中进行讲授,这样累积到了一定程度,那些标记也就全部记住了。

(二)精选教学方法

精选教学方法,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句俗语“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钢琴是必须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慢慢掌握的乐器。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一直保持这种新鲜感?在众多教学法中,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就很适用,比如说从一首儿歌中让他们得到启发,或者从一个小故事上面得到启发。

1.故事启发式

学龄前儿童由于手指不容易定型且柔软,对音符认知不都准确,比较容易弹错,老师可以编一个小故事,让孩子们在故事的启发下自觉地改正错误。例如幼儿经常会不注意手型,手握在一起,或者压腕,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告诉孩子们;“我们的手里握着一个“鸡蛋宝宝”,一定不能松开手,如果松开了“鸡蛋宝宝”就会摔碎,也不能把手握在一起,这样会把“鸡蛋宝宝”捏碎。”在幼儿弹奏钢琴时他们就会想着自己的“鸡蛋宝宝”,手型自然而然的就标准了。这种启发式故事教学有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基本技能。

2.儿歌启发式

学龄前孩子在刚开始接触五线谱时,在认音上可能反应不过来,这时候老师就要想办法让他们能快速认音,教师可以去找一些小儿歌加深记忆。比如“五线谱,五条线,中间隔四间;一二三间‘法、拉、哆’”。在认音之前带着幼儿先唱一遍儿歌,这样能加深记忆,幼儿的认音也会很快。

3.注重幼儿的兴趣培养

音乐是源自于生活的抽象艺术,要想对音乐进行激发,就必须让音乐融入到自我生活过程中。首先,幼儿应心态端正,练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半小时即可;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游戏来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一些简单的节奏或乐曲时,用舞蹈动作来吸引孩子,用身体律动来带动孩子;在快乐的氛围里完成教学,老师弹,学生跳,增加互动性。再采取互换模式,学生弹奏乐曲,老师跳,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

(三)构建优质的教学环境

给幼儿钢琴学习选择比较良好的学习环境,单纯的闭门造车,自我封闭式训练是不可行的。首先可以精心布置练琴场所,在优雅舒适的环境中练琴;其次,创设各种比赛环境,让孩子多参加比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可以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临场发挥能力和自信心;再次,多听音乐会,主要培养孩子对高水平演奏的认识,对音乐的感悟力;最后,还要多听各种音像资料。提升孩子对音乐的鉴赏力。对学龄前孩子的培养,更多从兴趣入手,尽情在高雅的音乐殿堂里改变学习音乐的态度,享受学习音乐的乐趣。

不论是哪种环境,最终目的是兴趣的培养。

学龄前的开展钢琴教学对于幼儿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要想让幼儿的钢琴学习拥有足够深厚的基础,那么就必须要采取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在对幼儿开展钢琴教学的时候,家长与教师必须要对幼儿心理成长的特点以及生理性的特点有所了解,并且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方向地开展钢琴教学,从而全面促进幼儿音乐感知能力以及主动性。

猜你喜欢

手型触键手指
钢琴演奏中触键方法分析
手指背侧复合组织块离断再植
浅谈钢琴演奏中的手型问题
钢琴手型的重要性
手指操
钢琴演奏中触键与音色的关系研究
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分析
笔穿手指
教琴
浅谈钢琴演奏中歌唱性触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