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洛克歌剧咏叹调高师声乐教学应用研究

2020-12-06

北方音乐 2020年15期
关键词:花腔巴洛克咏叹调

李 健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 湛江 524084)

基础教育音乐课的核心在于审美培养,欧洲声乐作品是基础教育音乐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应的,基础教育音乐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欧洲声乐作品的教学内容,巴洛克歌剧又是欧洲声乐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有关巴洛克歌剧内容教学由于其在歌剧史上重要的地位和在声乐教学中独有的训练价值,以及在声乐二度创作教学中不可替代的地位,都决定着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巴洛克歌剧咏叹调的声乐教学适用范围

(一)声乐技术教学

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咏叹调,由于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所使用的独有的演唱者——阉人歌手,声乐技术要求是其他时期的声乐作品都不具备的。

首先是气息技术。巴洛克时期咏叹调的气息要求极高,但当时的歌唱气息使用方法在当代科学歌唱技术来看是并不可取的,巴洛克时期要求胸式呼吸法而非当代广泛认可的胸腹联合呼吸法,这一点应着重注意。但咏叹调的气息长句可作为当代声乐技术教学的良好材料,如很初级的声乐作品,钱比歌剧《三个潇洒而可笑的男子汉》中母亲的咏叹调《尼娜》的结束句,要求歌唱者必须一气呵成,对歌唱气息的要求非常高。再如亨德尔歌剧《赛尔斯》中赛尔斯的咏叹调《绿树成荫》,全曲每一个乐句都是长句,均无换气点。诸如此类的咏叹调很多,均可达到气息强化训练的效果。

其次是花腔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存在于巴洛克晚期歌剧咏叹调中。巴洛克晚期,歌剧咏叹调炫技风气相当严重,作曲家往往为了让歌唱家充分展示花腔技术而把咏叹调的声乐部分参照小提琴旋律来创作,使巴洛克时期的花腔技术达到顶峰。这一时期的咏叹调虽有些偏离歌剧创作的初衷,但对于花腔技术训练来说是相当好的教学材料。亨德尔、斯卡拉蒂、维瓦尔第的每一部歌剧作品都大量存在包含花腔技术的咏叹调。

巴洛克歌剧咏叹调必须放松演唱,否则花腔无法完成,这一特点决定了巴洛克歌剧咏叹调非常适用于初学者。

(二)艺术处理教学

巴洛克歌剧咏叹调的艺术处理很有特点。一方面要求按原谱演唱,不能随意增加装饰音。另一方面,根据巴洛克晚期歌剧咏叹调的“返始”要求,又要在原谱基础上广泛发挥,形成与A段相区别的再现段。本文主要讲述第二种情况。Da Capo al fine这种巴洛克晚期咏叹调的主要形式,再现段为中段结束返回A段再奏后,演奏至“Fine”终结全曲,这种结构的咏叹调称为返始咏叹调,重复部分通常会加有装饰音。学生在处理该类咏叹调时,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技术在A段的原和声走向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充分了解自己歌唱能力提高作曲能力,每一位学生在演唱同一首咏叹调时,再现段都应是有差异的。咏叹调二度创作必须抛弃巴洛克晚期歌剧所滥用的“炫技”不良习惯(即为了炫技而忽视剧情),应紧密结合剧情进行语气处理,形成与角色相称、与场景相称、与戏剧冲突相称的再现段,从而更加能够增强学生对歌剧咏叹调艺术处理能力。

(三)声乐表演教学

声乐课程是一门音乐技能课程,其实践性非常之强,理论学习完全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声乐课程应包括声乐技术教学、艺术处理教学和声乐表演教学。歌剧是以歌唱为主导的音乐戏剧,有故事情节、戏剧冲突和固定角色,表演要求必然高于一般歌曲,教学价值是其他声乐类作品不可比拟的。巴洛克时期的歌剧是以正歌剧为主、喜歌剧为辅的,正歌剧占据了歌剧主要市场,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主角往往为英雄、帝王和神话角色。从这一点上讲,巴洛克歌剧在表演上虽然并未与其他时期的歌剧明显区分,但在塑造英雄形象和欧洲古代角色上具有很强的优势。另外,巴洛克歌剧一般舞台角色较少、乐队编制不大、合唱与重唱段落较少。对于具备基本演出条件的高校来说,以排演整部巴洛克歌剧为教学手段也是可以实现的。因此,巴洛克歌剧咏叹调也可以作为声乐表演的教学材料。

二、巴洛克歌剧咏叹调声乐教学选材

(一)教学分类

巴洛克歌剧咏叹调的教学分类应以声乐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演唱和课堂教学为实践基础,以中小学音乐课教学内容为需求基础,将巴洛克歌剧咏叹调的演唱技巧、二度创作和教学适用性进行分析与对比,探索出最适合于高师声乐教学的巴洛克歌剧咏叹调教学曲目和内容结构。从歌唱技术训练目的分类,可分为气息训练咏叹调和花腔训练咏叹调两种。如《赛尔斯》中的《绿树成荫》和《巴亚捷》中的《风雨飘摇》相区别;从艺术处理训练目的分类,可分为一般咏叹调和返始咏叹调两种,如《奥龙泰阿》中的《围绕着我崇拜的人儿》和《凯撒在埃及》中的《日落前我要公布你的罪行》相区别;从声乐表演训练目的分类,可分为叙事咏叹调和抒情咏叹调两种,巴洛克时期特别是巴洛克晚期歌剧的叙事咏叹调并不常见,宣叙调叙事、咏叹调抒情的模式比较固定,而巴洛克早期歌剧并未形成严格意义的咏叹调。因此,在训练中可加入独唱宣叙调和对唱宣叙调达到叙事咏叹调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级声乐水平教学选材

笔者通过对巴洛克歌剧咏叹调演唱的演唱实践与教学实践,将其按照歌唱难度和训练侧重方向分级,重点分析了典型作曲家和典型作品,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学生对各种类别和难度咏叹调的适应程度,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研究二度创作方法,探索出最适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的巴洛克歌剧咏叹调教学框架和教学内容。根据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歌唱能力情况,绝大多数学生均属于初、中级声乐水平。

初级,初步掌握歌唱技术,对作品风格能够勉强把握,可选用以气息训练为主、以花腔训练为辅的小型作品。如亨德尔歌剧《赛尔斯》中赛尔斯的咏叹调《绿树成荫》(Ombra mai fu)、钱比歌剧《三个潇洒而可笑的男子汉》中母亲的咏叹调《尼娜》(nina)、斯卡拉蒂歌剧《庞培》中塞斯托的咏叹调《别再让我痛苦迷茫》(O cessate dipiagarmi)、蒙特威尔第歌剧《阿丽安娜》中阿丽安娜的咏叹调《让我死亡》(Lasciatemi morire)、切斯蒂歌剧《奥龙泰阿》中奥龙泰阿的咏叹调《围绕着我崇拜的人儿》(Intorno all’idol mio)等。

中级,较熟练掌握歌唱技术,能够演唱一般作品,具有一定艺术处理能力,可选用气息难度较大、节奏层次较明显、有一定声音灵活度要求的曲目。如佩尔格莱西歌剧《管家女仆》中塞尔皮娜的咏叹调《你发火,就爱生气》(stizzoso, mio stizzoso)、亨德尔歌剧《里纳尔多》中阿尔米莱娜的咏叹调《让我痛苦吧》(Lascia ch’io pianga)、普塞尔歌剧《狄多与埃涅阿斯》中狄多的咏叹调《我将长眠地下》(When I am laid in earth)、格鲁克歌剧《帕里德与艾来娜》中帕里德的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O del mio dolce ardor)、蒙特威尔第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中奥菲欧的咏叹调《世上没有尤丽狄茜我怎能活》(Che Faro Senza Euridice)等。

(三)高级声乐水平教学选材

极少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气息控制能力较强,熟练掌握歌唱技术,花腔水平较高,具有高水平的艺术处理能力。针对高级声乐水平的学生,可大量选用巴洛克晚期歌剧中戏剧冲突强烈、花腔炫技明显的咏叹调作为教学曲目。如亨德尔歌剧《凯撒在埃及》中塞斯托的咏叹调《醒来吧,复仇的心》(Svegliatevi nel core)、科涅莉亚的咏叹调《让我痛哭吧》(Piangero la sorte mia)、阿奇拉的咏叹调《你是我心中的心》(Tu sei il cor di questo core),亨德尔歌剧《贝利尼切》中阿明塔的咏叹调《在枷锁中》(Si tra i ceppi),维瓦尔第歌剧《巴亚捷》中艾琳的咏叹调《受伤的新娘》(Sposa son disprezzata)等。另外,诸如Agitata da due venti、Da tempeste il legno infranto等高难度的咏叹调也可应用于花腔和气息技术已成型并有进阶需求的学生。

三、巴洛克歌剧咏叹调的音乐理论能力扩充

(一)歌剧史知识扩充

按照当代音乐史学界对欧洲歌剧的阶段划分,一般认为巴洛克时期是歌剧的第一个时期,巴洛克时期由于所处时代较早、曲谱遗留不全、记谱方法与当代有差异等特征,导致这一时期的歌剧在当代音乐师范生的音乐学科学习中并不普及。学习巴洛克时期的歌剧,能够使学生这一时期的音乐有进一步的了解,可使学生在这一音乐史料较为模糊的阶段形成较完整的知识框架。形成巴洛克歌剧系统化教学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以意大利歌剧早期乐派和作曲家为单位进行纵向教学,如佛罗伦萨乐派以佩里歌剧为例、罗马乐派以卡瓦莱里歌剧为例、威尼斯乐派以蒙特威尔第和维瓦尔第歌剧为例、那不勒斯乐派以斯卡拉蒂歌剧为例,再加上巴洛克歌剧的集大成者——亨德尔歌剧,形成完整的纵向教学脉络。另一方面是横向对比教学,以意大利为中心,横向比较以许茨为代表的德国歌剧、以普塞尔为代表的英国歌剧、以吕利和拉莫为代表的法国歌剧,形成巴洛克时期以意大利为中心、以英法德为辐射的歌剧知识结构。

(二)作品分析能力扩充

巴洛克歌剧时期的咏叹调曲式结构和和声构成比较固定。曲式结构方面,一般为一段曲式、二段曲式和Da Capo形式的三段曲式,速度多为 “一慢到底”或“快—慢—快”形式。和声方面,中古调式的和声大小调化、不协和思维增强且离调现象增多、对位与和声一体化。但有两种情况例外,一是佩尔格莱西为代表的喜歌剧咏叹调,虽然仍基本遵循巴洛克时期的曲式结构规律,但在速度上和音乐语言上独具一格;二是格鲁克的中后期改革歌剧,在曲式结构上常用小型回旋曲式甚至使用更加自由的曲式,和声上已非常接近古典主义歌剧的创作手法,模进手法被大量使用。因此,巴洛克歌剧咏叹调由于其早期的固定特性和晚期与古典主义歌剧相衔接的特征,对此进行深入学习,对作品分析能力有良好的提高作用。

(三)语言能力扩充

学习外国歌剧咏叹调的共性是要学习外语,从这一点上看,学习任何国家任何时期的咏叹调都有扩充语言能力的作用。但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史料丢失严重,很常见的教学曲目大多未必能找到歌剧出处,找得到出处未必找得到原文表述、找得到原文表述未必能找到剧情。这就要求学生学习咏叹调时必须通过各种途径用原文搜索,在这一前提下,查询一首稍冷门的巴洛克歌剧咏叹调必须记住几个关键单词才有可能达到查询效果,无形之中语言能力也会有所提高,久而久之效果惊人。

四、结论

歌剧教学在高师声乐课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欧洲歌剧是歌剧史中最重要的部分,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咏叹调又是欧洲歌剧中最严谨、最具规律性、最不易造成声带机能损害的类型。从巴洛克歌剧咏叹调入手,将最适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的巴洛克歌剧咏叹调按照难度、类型和学生适应度加以区分,按阶段将其分布到各个教学阶段,列出教学难点与重点,形成较完整的巴洛克歌剧咏叹调教学体系,有利于更深入地将歌剧教学体系乃至声乐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更有利于基础教育音乐人才更全面地掌握欧洲声乐作品,并将其融入到中小学音乐课教学中。

猜你喜欢

花腔巴洛克咏叹调
浅谈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
感知、认知与演绎整合下的中提琴表演艺术教学新探——以咏叹调《请让我哭泣吧》创编教学为例
浅析花腔技法在《玛依拉变奏曲》中的运用与启示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的先驱
浅谈美学教学中花腔女高音的技法训练
咏叹调
巴洛克风情
音乐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