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艺术作品《玫瑰三愿》的演唱技巧

2020-12-06杨思彬

北方音乐 2020年15期
关键词:黄自乐段玫瑰

杨思彬

(中北大学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一、黄自简介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人,不仅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也是出色的音乐教育家。早年他留学欧美学习作曲技巧。1929年回国,曾任上海大学音乐系教授、国立音学校理论作曲家,培养了很多优秀音乐人才,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在抗战期间,他创作了许多爱国歌曲,如《旗正飘飘》《抗敌歌》等。这些作品也是中国第一批爱国歌曲,至今流传甚广。黄自的音乐创作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和风格,主要作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中国古代的优秀诗歌所改编创作的艺术歌曲,例如《花非花》《点绛唇》等;二是独唱曲,例如《思乡》《玫瑰三愿》等,而其中《玫瑰三愿》这一作品也较为明显地突出了他作品中的民族风格特色。黄自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为后世的歌曲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贡献不可磨灭。

二、《玫瑰三愿》创作背景

《玫瑰三愿》创作于1932年6月,是一首为了音乐会而创作的独唱歌曲,歌词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龙七。此曲是一首艺术歌曲,也是黄自所创作的一首现实题材的作品,具有非常丰富的中国现代诗词的特点。中国社会在当时正处于战乱时期,作者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通过玫瑰的不幸和心愿来抒发爱国人士对国家山河破碎的伤感之情。这一首歌曲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线刻画了非常生动的形象和画面,前两句的旋律具有歌唱性和感叹性,将玫瑰风姿绰约的形象描绘了出来。情感突出,旋律的艺术表现力强,色彩丰富浓烈,情感细腻,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作品。

三、《玫瑰三愿》的演唱技巧

《玫瑰三愿》这首作品有着非常鲜明丰富的诗词吟诵特点,词作者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借助玫瑰来充分抒发爱国情怀。作曲家黄自运用了钢琴伴奏织体和小提琴与人声的配合,将玫瑰的不幸、落寞等情绪抒发得淋漓尽致。作品的基调是通过玫瑰的三个愿望来抒发当时抗战时期人们的心情和誓死抗争、保卫祖国大好河山的决心。

(一)演唱时对情感变化的把控

在这部作品中,黄自运用了复调织体的创作手法,在钢琴伴奏中,结合了小提琴的助奏,其中的对比也是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作品中小提琴的旋律生动地描绘了女性特有的温柔和魅力,钢琴的伴奏部分则刚强浑厚,具有着明显的对比。一个刚强一个柔美之间的转换与融合,也赋予了作品极强的生命力和鲜明的情感色彩。在演唱时需要突出女性特点的地方,可以使用轻声演唱的方法,不要把情绪表达得过于激烈。在抒发坚强、激烈的情感时,我们可以使用美声唱法,将气息完全沉下去并控制发声的位置和胸腔的共鸣,将这一情感色彩的特点完美地展示出来。这两种情绪间的变化和对比也需要演唱者着重练习,要适应旋律的情感变化,将自身代入其中,深入体会,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和特点。

(二)通过作品结构分析演唱技巧

演唱一首歌曲时,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和风格色彩是一件非常关键的事,乐谱中的速度记号和力度记号都需要严格遵循。所以在演唱作品时,遵循作者给出的各种记号,做一些细微的处理,将作品旋律的完整性和歌唱性充分展现出来。

1.第一乐段演唱技巧分析

《玫瑰三愿》的曲式结构是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以叙事为主,钢琴伴奏送出旋律的前奏,随后小提琴的旋律呈现,将整首作品的背景和基调烘托了出来,这首作品的基调是抒情性为主,所以音色不会太过于明亮。

这一乐段的调式为E大调,其中的两句歌词虽然内容相同,但是其旋律还是有所差异的。当第一个弱起音“玫”字进来时,不要将字咬得太死,情绪收敛,将弱起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并把歌曲的意境把握好。一开始的前奏给了演唱者足够的准备时间,而吸气时也要注意吸的一定要饱满,稳定,然后缓缓的呼出来。这样有利于对这一句情感的把控,第一句的歌词一定要控制好情绪,为后面的演唱做好铺垫。前一句已经将作品的意境给铺垫出来,而这一句的作用是要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时的情感和色彩应该较前一句浓烈一些,有略突出的感觉,使人注意到玫瑰魅力娇艳的姿态,重点强调其魅力。之后一句要将气息向前推动,加强一些,将玫瑰花盛开在栏杆下的美丽之景描绘出来。在演唱这一句时一定要注意对音量的控制,加强音量只是相对之前来讲,这一句的音量也不要过大,重点是要突出盛开的美景。这一段的第二句歌词内容是重复第一句的,但是旋律线条和之前一句不同,呈现出较大的起伏。在“开”字之后,旋律开始下行,而速度也随着音符的下行变慢,力度加强。演唱“在”时要稍弱一些,之后“碧”字的旋律音比“在”字升半音,节拍也从6/8拍变化成9/8拍,“栏”这一字的旋律音有所起伏。演唱这一句时要将整体的速度放慢一些,将对玫瑰美丽的赞美之情表达出来,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和稳定,保持各腔体的打开,但不要太过。歌词的演唱要连贯,准确清晰,用赞叹的语气来演唱,虽然是重复的歌词但是要唱出不一样的情感和韵味,这需要在演唱前多加练习。

2.第二乐段演唱技巧分析

整首歌曲的高潮部分也就是情感抒发的重点部分在于歌曲的第二乐段,在演唱这首歌曲时也要抓住歌曲主要的情感基调抒发。这部作品的主题基调就是玫瑰的“三愿”,这一部分的歌词旋律着重地突出了主题。这一段的伴奏织体转变为琶音的音型,旋律的色彩也跟着热情明亮了起来。随之改变的还有情感变化,与之前的含蓄之情不同,这一段的情感主要表达了作者的希望、憧憬的美好祝愿。

这一乐段的调式从E大调变化为c小调,主题基调的三个愿望也随之呈现了出来,从之前的“栏杆下”之后,旋律的情感和律动就随之变化,略显激动,而玫瑰的第一愿也就此开始。这里在演唱时,要把速度略提升,情感上要较之前强烈一些,音色也要明亮一些。在唱到“愿”字的时候,咬字可以略重,拉长一些时值,这一字体现出的是这一句话甚至是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调,虽然是简单一个字,但情感一定要饱满,将深切的愿望给表达出来。随后的“妒”字是这一句中的最高音,演唱时要将音色控制好,气息把握好,虽然时值略长,但是也要与之后的歌词连贯起来,不要中途换气。将不希望风雨来打扰,我自盛开绽放的情绪演绎出来。将作者映射的希望中华民族不再受侵犯,早日摆脱苦难的深切心情给抒发出来。

下一乐句的愿望相对之前来说更加深情和优美,此处旋律较之前的旋律下行了二度,是一个变化重复。相对之前的乐句来说,这一句的音色不要和之前一样亮,可以略收一些。而这一句的高音“爱”字在演唱之前一定要保障呼吸的稳定和充足,要保持住气息,以便之后的歌词顺利唱出来。“愿”的咬字也要比之前的一句稍轻一些,以展现玫瑰不同的风采面貌。这一句依旧是表达出了玫瑰不希望被打扰的愿景,也重点强调了作者想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之后的一个乐句也就是体现出第三个愿望的乐句,而这一句也是全曲情感最激烈的地方,也是全曲的一个最高潮。这里作者运用了一个八度的大跳来表达情绪。在这最关键的一个“愿”字处,也可以将字头咬的重一些,使第三次强调愿景的主题更加地突出。之后的“红”字是全曲的最高音,节奏也随之变得缓慢,这一高音的难度也可想而知。因为“红颜”二字都保持了一个较长的音符时值,所以在这里,为了更连贯顺滑的唱出这一句,可以使用一个常说到的“偷换气”的技巧,也就是快吸缓呼的方法。所谓快速呼吸是在短时间内,口、鼻共同将气息快速深入地吸到肺叶下方,并将其保持住,然后以缓慢的状态来呼出。这里可以在“红”字之前做一个这样的处理,以便于随后的歌词被更加饱满地演唱出来。也可以在“红颜”之后使用这样的方法,总之要把旋律的歌唱性和连贯性体现出来。最后一句“不凋谢”也慢慢降低音量,尾音时值拉长,这里演唱时要把那种想要永远美丽、永远绽放的情感给体现出来,在渐慢的过程中将玫瑰内敛含蓄却又充满强烈愿景的感情抒发出来。

在歌曲的最后一句,调式回归到了E大调。这一句的节奏渐缓,一句“留住芳华”首尾呼应,与开始处玫瑰绚烂绽放的美丽相照应。这一句虽然不长,音调不高,但是在演唱时也是很有讲究的。在演唱“好教我”这三个字时,要减慢速度,将力度放弱一些,保持声音的高位置并注意各腔体的打开和共鸣。而唱“华”字时,要注意口腔的张开幅度,不要太大。在演唱最后一句时,最好尽量做到一口气保持住,这样可以将旋律色彩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这首作品的情感色彩变化丰富,虽然难度不是很大,但是也需要演唱者多多练习。抒情性的艺术歌曲重点是在抒情上,所以情感的代入和抒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难于演唱的技巧。所以演唱者也不要认为歌曲难度不大就放松警惕,要将自身完全融入到歌曲中,才能将作者想要借作品抒发的情感完美地呈现出来。

四、结论

总的来说,《玫瑰三愿》这部作品虽然篇幅不长,歌词简单,但是歌词和旋律想要表达的情感都是相当具有深度的。笔者通过介绍该作品的作者简介,创作背景,进一步根据作品的曲式结构,分析了此曲的演唱技巧。这部作品也体现出了黄自优秀的创作技法和其独到的音乐创作思想和特点。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笔者也充分地体会到了艺术歌曲独有的魅力,体会到了近现代诗词和优美的音乐碰撞的火花。演唱一首出色的艺术歌曲,不单单是让听众有着完美的视听享受,也会震撼观众的心灵,体会到作者要抒发的强烈情感。所以我们也要丰富自身的艺术涵养,提高文学水平,这样才能将一首艺术歌曲完美地呈现给大家。

猜你喜欢

黄自乐段玫瑰
没跪 玫瑰
玫瑰飘香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解析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的美学特征*
刺玫瑰
刺玫瑰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分析
中国学院派艺术歌曲创作的典范
黄自作品《玫瑰三愿》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