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位置和咬字位置的关系

2020-12-06

北方音乐 2020年15期
关键词:喉头横膈膜字头

喻 樱

(江汉大学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关于呼吸和咬字,探讨、研究的相关文章和课题已经有很多了,有很多毋庸置疑的观点和方法,那这里为什么又要旧话重提,多费口舌呢?只是因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呼吸位置的问题,对于声乐学习者,特别是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至关重要的作用。“万事开头难”,有了好的开始就能奠定好的学习基础,学习过程更直接明了,少走弯路,使自己的声乐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呼吸位置的重要性

(一)一切的源泉

呼吸是声乐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一切的源泉和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呼吸做保障,歌唱的其它重要因素就会无法发挥作用,设想得再好也实现不了,或者会力不从心。因为呼吸位置不稳定会导致歌唱者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憋气、气不够;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声音不干净、不饱满,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二)呼吸位置稳定性的作用

那么,反过来说,建立了良好的呼吸,稳定了呼吸的位置就能使声音质量有了保障,包括音色、音量、音质以及声音的弹性、饱满度,还有声音的控制能力、可塑性等等,总之,就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意思。

从人体生理学角度来说,这样的状态对于这个长在身上,肉做的“乐器”是大有裨益的,因为顺应人体生理结构,科学、合理地运用嗓音是完成好作品、保护嗓音健康的重中之重。

二、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不到位

在歌唱的过程中,首先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不到位”的现象,就是开始吸气时,气息的位置过高了,没有到达歌唱所需的呼吸的低位置,对于这个呼吸低位置的定义有很多,个人有个人的体会和经验,个人认为这个位置应该是在横膈膜处,中国传统的歌唱技艺中提到的“丹田”其实也是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如果开始的呼吸就不到位,那就很难,或是基本不可能达到所想要达到的声音效果,因为头开好了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二)不稳定

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在日常的教学和舞台实践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开始吸气的时候吸得很好,也很到位,但在演唱的过程中,却因为各种因素,不能保持住呼吸的位置和状态,以至于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让前面的努力功亏一篑,这种情况在声乐学习和教学中是大量、普遍存在的。

三、呼吸位置和咬字位置的关系

(一)导致不稳定的原因

在这里重点关注的是排除掉了吸气不到位的情况,也就是说要在开始吸气到位的基础上来谈,实际上是指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呼吸位置总是稳定不了,容易跑,容易动。总而言之,从教学和自身体会来看,呼吸位置不稳定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歌唱过程中,因为旋律、音高和咬字的原因,而导致了呼吸位置的上浮、摇晃和不稳定,这里对呼吸位置产生影响最大的就是咬字了,原因在于咬字可能比其它影响因素更多地增加了口腔、舌头、喉头的参与度,从而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良好的呼吸位置和状态,使呼吸位置移位。

(二)保持呼吸位置的关键

这里重点要说的是在呼吸到位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呼吸的位置的问题。因为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也是困扰我们的诸多因素之一。很多情况下,不是没有做到低位置的呼吸,而多半是在歌唱的过程中,难以维系呼吸的位置,往往前面做得很好,而后面却又保持不住,极大地干扰了呼吸的顺畅,影响了发声的顺利,破坏了声音的质量。

所以,这里重点要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咬字”,特别是“字头”。换句话说,就是在开始吐字的时候,是否有呼吸的参与,是否是在呼吸的低位置上实施的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这个发力点的位置将会直接影响呼吸的稳定和运用,继而会直接导致歌唱的状态是否稳定。

四、如何协调

在日常的声乐教学工作中,出现以上现象,要做的是怎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怎么去解决问题,怎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一)准备

这一步其实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往往会因此而忽略了其它更重要的步骤。这一步是口腔、鼻腔,包括胸腹都放松,并同时打开,让气息长驱直入,符合深呼吸的生理机制,比较容易做到。

(二)乐句开头的咬字

在开口唱第一个字,也就是咬第一个字的时候,就很关键了,因为这是万物的起源和基础,这时的咬字最重要的是在哪里咬。按照人的生理机制,咬字肯定应该在嘴里咬。用唇齿带动上颚和下颚来清楚地发出字的字头、字腹、字尾,这是中国字的咬字;对于外国声乐作品来说,道理上跟中国字的咬字是一样的,但外国字的发音因为语言的不同,发音的规律和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大多数不像中国字那么强调字头、字腹和字尾的过程,重点大都在字腹上。

不管哪国语言,咬字肯定都离不开嘴、舌头、牙齿,还有上颚、下颚的参与,那么,重点来了,这时的关键是谁成为咬字的主导,如果是“嘴”,那就会导致气息的动力微乎其微,也就是用不上了,唱得吃力而又被动,出现一系列的发声困扰。

反之,如果这时让呼吸参与进来咬字,那么,呼吸的力道成为咬字的主导动力,来带动声音,这样咬字和歌唱就要从容得多,不会被口腔、喉头所束缚,得到的结果是吐字清晰而声音饱满。

(三)乐句进行中的咬字

在乐句进行中,也同样会遇到字的变换,本来到位的呼吸更容易出现松动或移位的现象,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咬字和发声,所以,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原则,那就是不管怎样,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有动作就应该放在横隔膜上进行,也就是要有呼吸的参与才行,这样才能保障整个的歌唱状态的合理稳定。

(四)不同音高的咬字

在歌唱过程中无疑会遇到音高的变化,这个时候的咬字非常关键,也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1.从低往高走

这种情况是随着音高的升高,需要的气息压力也相应增加,,那么在变化咬字的时候,尤其应该注意发力点的位置,应该保持在横隔膜处,如若不然就会导致高音困难,声音艰涩。

2.从高往低走

反过来,从高音往低音走的时候,由于音高变低,声带的张力没有那么强,如果保持不住呼吸的位置,就会使声带疲软,从而出现闭合不全的情况,使声带漏气,声音出现杂音。

(五)不同语气的咬字

对于不同语气的咬字的处理,不管是抒情性的,还是表现愤怒、沮丧,或是忧郁的,只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无论如何,每一个开始的字头一定要保持在横隔膜上,并同时打开喉头和胸腔,必须有横隔膜的参与,才能保证呼吸的有效位置,保障在歌唱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此才能得到有质量的声音效果。

五、实例分析

上面所述的几种情况都是在日常声乐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完整的声乐作品就是必会出现上述的种种现象,上面只是概述,具体情况只会比它们更复杂多变。以我国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的歌剧《伤逝》中子君的咏叹调“一抹夕阳”为例。

这首咏叹调的第一句是平起,很是抒情柔缓,“一抹夕阳”,这几个平淡无奇的字却有着六度音程的跳跃,演唱者往往在“阳”这个字上处理不好,常常在唱这个字的时候丢掉了前面良好的歌唱状态,声音也发生了改变,想把这个字唱得好听、到位又意蕴深长,但却是越使劲声音越出不去,自己会感觉憋,唱得不舒服。根本原因恰恰就是在唱“阳”时,呼吸的位置发生了偏移,歌唱的发力点不对了,使声音的位置也发生改变,因为呼吸用不上,导致喉头、口腔紧张,声音也就会晦涩不通,音质不佳;接着的“映照窗棂”的“窗”字很关键,在唱这个字的时候一定要把呼吸的位置有意识地巩固一下,固定在横膈膜上,丝毫不能松动漂移,后面的“棂”也一样,要有意识地强调一下字头的发力点的位置,一定要在原来的横膈膜上;再往后的高潮部分:“破网的鱼啊”这个“破”字的字头一定要保证起在横膈膜上,否则后面的几个字就会唱得不到位,特别尾音“啊”,会唱得费劲;还有“冲开封建家庭的牢笼”的“冲”“封”势必要检查一下这些字的字头所在的位置还在不在横膈膜上;接着的“去寻求自由的爱情”里的“自由”“爱”“情”这四个字的发力的位置非常重要,要放在横膈膜上;后面的“啊”“心中的歌”的“心”,“歌中的情”“歌”,还有“唱不尽姑娘的心声”的“娘”;“他是我心中明亮的星”中的“明亮的”三个字是稳定呼吸、喉头的重要的字,因为这三个字的开口音是“m”,本身是闭口起音,后面的“星”也是闭口音,而这三个音又是同音高,都要稳定在升F这个女高音的换声点上,音不算高,但却觉得不好唱,必须稳定住呼吸的位置才能完成好;结尾的再现部分跟前面一样,最后“我的心啊难以平静”中的“心”“难以”“静”这几个字尤其要注意重点关注,继而才能保证作品的结尾完成得意蕴悠长,给人抒情、浪漫的遐想。

综合上面所述,只有稳定住呼吸的位置才能有效地用上气息,只有使气息成为了歌唱的动力,这样才能摆脱掉喉头、口腔乃至胸腔、肩膀不必要的动作和过度用力,形成一个良性的、正确的歌唱状态,顺应人体的生理机制的运行,从而保证声音的位置,获取饱满圆润、高低音游走自如,具备吐字行腔也游刃有余的能力。

六、总结

在这里重谈咬字,与以往所说的咬字,侧重点是不尽相同的,这里强调的是咬字的“起点”至关重要,到位了就一通百通,一顺百顺,否则,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因为起点如果不对,后面的努力和调整往往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只会使歌唱者陷入被动的状态,既吃力又不讨好,这种情况是每一个歌唱者都要竭力避免的,应该努力使自己处于主动的地位,保持一个游刃有余的良好的歌唱状态,从而能更好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人物的塑造、作品的诠释中去,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抒发感情,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才是歌唱的真正目的所在。

猜你喜欢

喉头横膈膜字头
浅谈铜冶炼渣中横膈膜形成机理与消除实践
第六讲 横折弯、三点水、人字头的写法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护理风险措施的效果和价值分析
中医的“气沉丹田”有什么用
“家”字的写法
人为什么会笑得肚子痛
腹式呼吸可给脏器按摩
《羊字头》教学设计
“家”字的写法
浅谈喉头在歌唱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