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合唱音色与艺术处理

2020-12-06高宏菊

北方音乐 2020年15期
关键词:领唱二度音乐风格

高宏菊

(运河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邳州 221300)

合唱艺术需要什么样的音色?合唱音色与独唱音色有区别吗?大家知道,独唱追求个性化音色,越是有辨识度的音色越有魅力,但合唱音色显然不同,单一的个性化音色只会造成合唱整体音色的不融合,尽管合唱依据作品风格需要多样化音色,但前提是必须保证合唱整体音色的融合。如何才能训练理想的合唱音色?这是需要讨论的问题之一。关于合唱艺术的表现形式,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现在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听觉享受,而是寻求艺术性与观赏性并存的视听双重审美体验。这就需要合唱表演不仅要贴近作品的情感表现,还要增添更多渲染情绪的新元素,如器乐伴奏(鼓、小提琴、古筝、二胡、琵琶、竹笛等)、声势律动(拍手、跺脚、拍肩、打响指等)以及舞蹈表演和队形变化等,整体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从合唱训练的实际出发,力求更新合唱艺术的审美理念,解决合唱音色与艺术处理共同面对的问题,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一、合唱音色的理念与训练技巧

中国合唱艺术源自欧洲的宗教合唱,最早是教堂里教徒唱的众赞歌,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合唱音色的审美观念也是建立在欧洲音乐文化基础上,美声唱法是其声音训练的主要手段,声音追求深呼吸、高位置、腔体共鸣、连贯性等技巧,合唱艺术营造的是圆融、空灵、通透、均匀等具有管状共鸣的柔美音色。毋庸置疑,欧洲合唱音色的审美观念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不同国家、民族有不同的审美标准。中国合唱以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为主,合唱音色也必然体现民族音乐文化特征。

(一)合唱音色的审美观念

从人类声音艺术的感性审美来看,欧洲合唱经过一千多年漫长历史的发展,合唱艺术音色的审美品位具有某种意义上的人类情感共通性。在纷繁复杂的人类世界,人们需要安静、柔美、空灵的合唱音色,慰藉滋养内在的精神世界,这种艺术性合唱音色成为现代合唱与国际接轨的审美选择。当然,任何一种艺术都不可能脱离时代、地域、民族等文化特征,中国合唱艺术也是一样。经过上个世纪群众抗日歌咏合唱的积淀,现代合唱从明亮、激昂、雄壮的合唱音色逐渐转向多元化、民族性、艺术性合唱音色发展。现代合唱诠释、演绎作品,需要依据作品的思想内容、音乐风格、情感表现等,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合唱音色,如宗教题材作品需要采用西方宗教合唱音色;中国历史题材作品需采用歌剧合唱音色;少数民族风格作品宜采用民族合唱音色;音乐剧题材作品则要采用流行合唱音色,等等,当然,同一首作品也可以使用多种音色,立体呈现音乐形象,多样化表现作品的音乐文化性。正如指挥家孟超美所说:“对合唱音响观念的新认识——即在坚持头声高位置的基础上,力求多种音色变化。”[1]中国合唱艺术音色的审美观念是建立在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基础上,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因此,合唱作品诠释要选择与音乐风格相适应的音色,避免出现不同风格作品演绎的同一性。

(二)合唱音色的训练技巧

合唱音色的声音训练技巧主要是建立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注重深呼吸、高位置、腔体共鸣以及声音连贯性等。人们常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合唱艺术也不例外,首先强调气息练习,要求用鼻子吸气,气沉丹田,深呼吸状态下,保持两肋扩张,练习缓吸与缓呼,发声时边吸气边唱,声音在气息上走,声尽换气,而不是撑着气、憋着气唱;其次是声音的高位置训练,要求发声时牙关打开,尽量保持打哈欠状态,“以便获得良好的上部共鸣(即头声),形成声音的高位置”[2],还要有意识抬眉往前唱,避免声音窝在口腔里发闷,音色暗淡、不干净,咽腔打开声音往前唱,高位置音色会变得明亮、纯净,这是合唱声音美感的基础;另外是腔体共鸣,合唱依据声区的不同采用头腔、口鼻咽腔和胸腔等混合共鸣,但主要以头腔共鸣为主,男低声部会适当加入胸腔共鸣,但比例不大,低声区仍然要高位置唱,这也是为了保证低声部共鸣音色的纯净。具体作品根据风格需要可能会适当调节共鸣腔体,以便获得符合音乐情绪的音色。最后是声音的连贯性,艺术性合唱一般要求软起音,即起音弱唱,音乐乐句线条走向呈弓形,也就是每个乐句都要做渐强、渐弱处理,使声音呈抛物线运动而不是平平地直线进行,尤其是歌词字与字之间连贯、流畅等非常重要,这也是合唱艺术声音有无情感表现的突出表现。最后,关于合唱的收尾,除了作品标记强结束外,一般情况均采取弱收尾,以便营造意犹未尽的优美意境。总之,具备合唱艺术表现需要的声音的技能技巧,理想的合唱音色以及情感表现才能真正实现。

二、合唱音色的和谐均衡

合唱音色的和谐均衡是艺术表现的重要目标,不同声部之间音色要统一、均匀,除了具备专业合唱声音训练的基本技能外,还是要具备控制合唱整体音色明暗、音量强弱的能力,避免出现单个声部音色过于明亮、音量过于强大或音色过于暗淡、音量过于弱小的不和谐现象。领唱与合唱之间如何平衡主旋律与和声背景之间的音量关系?为了营造作品的意境和情感表现,女高声部高音弱唱技巧,男低声部渐强保持技巧,女低声部声部超越、音量控制以及男高声部的半声控制技巧等,都是合唱艺术表现需要讨论的问题。

(一)合唱音色的和谐

合唱音色的和谐是指构成合唱所有要素之间音色的和谐,包括领唱与合唱,单声部内部、不同声部之间、合唱与伴奏等,任何一个部分音色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合唱整体音色的和谐。合唱音色和谐的理念就是追求“共性”音色,即统一的音质、色彩,相互间声音高度融合。尽管合唱与独唱同属声乐艺术,具有美声唱法共同的声音训练基础,但二者追求的音色完全不同,独唱追求个性音色,而且越是有辨识度的音色越有价值,合唱恰恰相反,越是有个性的音色越会造成合唱整体音色的不融合,不融合的音色是合唱艺术力避的。如何训练合唱需要的共性音色?主要方法还是声音训练中腔体共鸣的调节,通常独唱采用全身整体共鸣,声音共振会出现明显的微颤,微颤音会直接影响合唱音色的融合度,因此,合唱腔体共鸣选择窄腔体,即口腔上部到鼻腔、头腔,以头腔共鸣为主,男低声部适当加入胸腔共鸣,声音线条选择直声,丹田之气支持下声音平稳进行,以便“在审美上营造优美,在音色上去个性化,使多声部人声高度融合,空灵而无突兀”[3],这一点也是合唱与独唱的最大区别。当然,合唱音色也不是所有作品都是用一个音色,这样就不能真正体现不同作品的音乐风格,而是应该根据作品历史、题材、内容和风格选择恰当的音色,比如,国外宗教题材作品与中国民族题材作品,合唱音色明显不同,前者音色要柔和、空灵,后者音色要明亮、华丽,领唱与合唱音色也要保持高度统一。

(二)合唱音色的均衡

合唱音色的均衡是指合唱构成要素之间音量的均衡,主要是主旋律与和声背景或复调织体,领唱与合唱背景、合唱与器乐伴奏等相互间音量的均衡。如何处理合唱众多要素之间音量的平衡?针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调控方法,但原则上要凸显主旋律声部,合唱时其他背景声部要主动让路,并且相应调低音量,保证主旋律线条清晰、流畅。如果主旋律在外声部即女高声部或男低声部,同等音量通常不会被内声部掩盖,但如果主旋律在内声部即女低或男高声部,外声部则需调低音量,由于女高声部音区高、音量大,稍不控制就会掩盖主旋律声部,造成合唱整体声音浑浊不清的现象,要获得层次清晰的合唱音色,就要适当调低女高、男低部音量,调高主旋律音量,而男高声部需采用半声唱法,这样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合唱音响效果。另外,还有领唱与合唱背景之间的音量均衡,特别是女高声部与领唱有声部超越时,如果女高声部不调低音量,很容易喧宾夺主掩盖了领唱旋律,器乐伴奏与领唱、合唱之间音量也要保持平衡,不能越位,要协同衬托好主旋律声部,因此,合唱排练每个声部都要明确各自的角色,学会给主旋律让路,使整个合唱听起来声音和谐、层次清晰,能够完整地表现作品的意境和乐思。

三、合唱作品的艺术处理

合唱作品的艺术处理涉及诠释谱面上情感标记与谱面下的二度创作,就如同一首艺术歌曲,不同演唱者演绎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有的尊重原作,有的凸显个性,有的改编新颖有创意,有的改编空洞无味。合唱作品排练也是一样,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排练,会有不同的效果,当然这与合唱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文化底蕴、知识储备以及对作品的深度理解有关,但是,通常情况下,合唱作品的艺术处理要考虑是否“展现了艺术性、大众性和社会性三位一体”[4],就是在尊重原作思想内容、音乐风格、情感表现等基础上,适度进行二度创作。如果忽视了作品的创作背景、民族文化性,盲目进行二度创作,就会造成对作品诠释的误读,因此,合唱作品的艺术处理要重视分析作曲家的创作背景,采取符合作品音乐风格、民族文化特征的二度创作。

(一)诠释作品的情感表现

合唱作品的情感诠释涉及塑造音乐形象,体现作品音乐风格和艺术表现力,其重要手法离不开“对比”原则,借助音乐诸多要素——音色、节奏、节拍、调式、调性、速度、力度等对比,营造具有一定感染力的艺术效果。合唱作品首先在尊重原作,细致诠释谱面情感标记的前提下,再适度引入不同音乐要素对比,增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下面以《祖国颂》为例,分析音乐要素的对比原则,对诠释作品情感表现的重要意义。《祖国颂》是一首混声四部合唱,采用带再现A、B、A复三部曲式结构,音乐开始是主部A段F大调4/4拍,音乐情绪稍慢、宽广地,主旋律在男高与女高声部间交替,形成男、女声音色对比,其他三声部和声背景烘托,用强f力度渲染气氛,歌颂祖国壮美河山、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音乐形象,然后进入亲切、抒情的女声二重唱,再次形成音色对比,力度mf较开始f弱一层,音乐发展渐次融入朗诵、男高、男低声部,形成领诵与四声部混合对比,合唱艺术表现力愈加丰富。接下来节拍由4/4转2/4,力度mf-f-ff逐渐增强,音乐情绪逐渐活跃、气氛热烈,与前面情绪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人们对伟大祖国进入社会主义的自豪之情。中部合唱采用关系大小调的调性对比,由主部F大调转成d小调,合唱形式演变成男、女领唱与混声四部合唱相结合,表现人们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再现部回归F大调,采用节拍、速度对比,由4/4拍抒情转成6/8拍舞曲风格,音乐发展再回到2/4拍进行曲风格,音乐情绪由抒情转壮丽地,再到宽广庄严地,音乐速度也由慢—快—慢不断变化,音乐力度由渐强—强到字字重音加强、渐慢,营造气势恢宏的艺术效果,展示伟大祖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民族自豪感。

(二)合唱作品的二度创作

合唱作品的二度创作是指在尊重原曲音乐风格、情感表现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新的元素丰富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如:器乐伴奏、声势律动、舞蹈表演、队形变换等。合唱作品二度创作需要充分考虑表演形式的可行性,通常根据伴奏类型分为三类:交响合唱、室内合唱和无伴奏合唱。交响合唱采用管弦乐伴奏,室内合唱采用钢琴伴奏,无伴奏合唱顾名思义没有乐器伴奏。从二度创作的可操作性方面分析,交响合唱人多、规模大,二度创作空间不宜过大,适当加入声势律动或简单舞蹈即可,既可以达到丰富表演形式,又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室内合唱与无伴奏合唱差别仅一架钢琴,二者规模相近,表演形式灵活,二度创作空间比较大。一般情况下,室内合唱仅用钢琴伴奏,但对于民族音乐风格鲜明的作品稍显不足,如果在前奏、间奏、尾声加入其它乐器,则更有可能增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如合唱《青春舞曲》,前奏加入手鼓伴奏,新疆维吾尔族音乐风格会更加显著,中间再融入维族舞蹈,音乐情绪会更热烈,也更加契合新疆音乐载歌载舞的风格;合唱《贝加尔湖畔》,前奏手风琴缓缓引入,比单一钢琴伴奏效果显然更加渲染意境。当然,室内合唱依据音乐风格,还可以选择其他辅助乐器,如:小提琴、古筝、琵琶、二胡、竹笛、鼓等,最理想的结合是中西乐器的混搭。无伴奏合唱也叫阿卡贝拉,纯人声演唱,视为最高境界的合唱表演形式,世界合唱比赛被作为最高级别的竞技项目。无伴奏合唱的二度创作,通常增加的新元素是声势律动、舞蹈表演、队形变换或鼓声铃声等,如合唱《夜空中最亮的星》通过拍手、拍肩、跺脚、打响指、摇头、传杯等声势律动和队形变换,营造优美地梦幻意境,表现年轻人追求青春梦想的浪漫情怀。总之,动、静、唱、演融为一体表演形式,有利于合唱艺术二度创作渲染气氛,增添作品的舞台艺术感染力。合唱服装选择也要慎重考虑,款式色彩要与曲目内容相符,领唱与合唱、指挥、伴奏等服装搭配也要和谐、恰当,不和谐的色彩混搭,会影响合唱整体视觉效果,和谐的色彩搭配也会提升合唱艺术的整体美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合唱艺术是需要不断发展、持续创新的艺术。关于合唱音色理念问题,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对合唱艺术音色的审美观念是不一样的,演唱不同国家、民族的合唱作品,需要根据音乐风格选择相适应的音色,欧洲宗教合唱作品与中国民族合唱作品音色肯定是不同的,不能用一种音色演唱不同文化的作品,正确诠释、演绎才是真正尊重作品的民族文化性。关于合唱作品的艺术处理,必须在保持原作思想内容、音乐风格、情感表现等前提下,有选择地恰当进行二度创作,如获世界合唱比赛金奖的南开大学合唱《霸王别姬》,前奏大鼓引入,音色融入戏曲元素,旋律加入京剧唱腔,表演戏曲化,同时融入故事情节,选用京胡伴奏,搭配民族服饰、戏曲舞蹈等,多重民族元素融入使合唱表演非常具有新意,极大地彰显了民族音乐文化特征。毋庸置疑,合唱艺术的发展在于变化、创新,中西音乐文化相结合,给合唱艺术二度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创新空间,舞台上动静变化、唱演结合等多样化表演形式,也给观赏者带来视听双重审美体验。正如中国音乐学院吴灵芬教授所说:“合唱是开放的,面向世界的眼界是开阔的。中国的合唱需要一代代的向前发展,借鉴外国并积极探索自己民族合唱的声音特色,才能使合唱团保持持久向前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领唱二度音乐风格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新年新春新开头(领唱与合唱)
献辞
图说·“梅”开二度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外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弹奏之剖析
浅析蒙古长调的音乐风格及形式
课后二度设计的两个“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