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笛艺术的民间推广途径分析

2020-12-06

北方音乐 2020年15期
关键词:长笛乐器音乐

吴 艺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基础部,山西 太原 030006)

一、长笛艺术在中国的起源及发展现状

起源于欧洲的长笛,早在康熙年间传入中国。传入初期,由传教士巴多明演奏与教授,这是中国人首次接触长笛这门艺术,20世纪初期的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对外港口,深受西方文化艺术的熏陶和影响,与外来国家经济文化接触比较频繁,已是当时的国际大都市,在国外的音乐家们的带领下,组建了上海的第一支乐队,兴起了学习西洋乐器的热潮。在此背景下,国立音乐学院在上海诞生了,中国的长笛音乐教育开始逐步走向专业化之路。学院建立初期,聘请了意大利音乐家季拉迭罗、俄罗斯音乐家史巫烈等大师担任长笛老师。上世纪80年代初期,长笛艺术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西方专业的交响乐团来华交流演出、世界著名的长笛演奏家讲授的大师课、西洋音乐唱片的广泛传播都促使我国艺术院校的专业人才的演奏水平突飞猛进。

尽管目前长笛艺术在我国有了质和量的发展,但仍未像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主流乐器那样在中国得到普及和推广。在中国的各大城市组织长笛专题的音乐会、沙龙等音乐欣赏交流活动的凤毛麟角,只有在管弦音乐会中稍有接触;在广播电视、主流互联网音乐平台上也鲜见长笛为主奏的音乐作品;在民间认识和了解长笛的中国百姓不多,懂得欣赏和学习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在学校和教育机构,与漫山遍野的钢琴培训班比起来,长笛艺术教育培训课程屈指可数。鉴于此,长笛艺术在中国民间的推广和普及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不加以关注,采取有效方法解决问题改变现状,将会导致长笛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艰辛和缓慢。

二、影响长笛艺术在民间推广和普及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脍炙人口的作品少。由于长笛只能演奏单旋律曲目,多数音乐作品还仅仅局限于西方古典音乐作品,缺乏影响深远的具有中国元素和流行元素的音乐作品,导致作品不接地气,受众面狭小。

类似中国民族乐器——竹笛,限制了长笛发展空间。在中国笛子种类繁多,中国笛子有北方笛子、南方笛子、蒙古族笛子、维吾尔族笛子、藏族笛子、口笛等,由于众多的民族笛子在地方盛行,群众基础强,影响力大,学习成本低等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民学习西洋乐器长笛的兴趣。使得长笛发展空间变得非常狭小,学习人群少。

推广途径单一,广度和力度不够。目前长笛艺术的主要表演形式还是依托在交响音乐中,较少独立出来。

三、解决措施

(一)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选择推广方式和媒介

在长笛艺术民间推广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目标推广人群和推广方式、推广媒介的选择。根据人口的年龄分层,可以将目标推广人群分为三类:儿童、成年人(18岁以后至退休前)、老年人(退休以后的人群)。

1.儿童

儿童主要是从学校的第二课堂、兴趣班、少年宫等地方获取到长笛的知识和演奏技巧,在儿童阶段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对长笛艺术的兴趣;鼓励儿童用适合演奏的长笛乐器进行早期的音乐演奏实践。

基于长笛的长度和重量不适合幼儿学习,可以改用幼儿小响笛,很适合小朋友及初学者使用,它的身管是塑胶,容易被演奏者掌握,容易发声,只要练习得当,也可以吹奏临时记号,配合绚丽多彩的管身颜色,可以增加小朋友学习的乐趣,目前在港澳台地区很受欢迎。在掌握了初步的演奏技巧后,从事儿童音乐教育的老师可以根据校本音乐课教材、经典儿歌改编成长笛演奏曲目,供小朋友学习。在儿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曲目后可以组织他们以独奏或合奏的形式在学校的艺术节、社会比赛中进行长笛演奏展示,既增加了小朋友的技能,也能放松心情。

2.成年人(18岁以后至退休前)

成年人及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艺术审美素养。在这部分人群的推广中,主要需要借助多元化的媒体手段,拓展传播渠道,吸引他们更多的对于长笛艺术的关注。

(1)有效利用互联网媒体,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如:抖音、快手)等公共交流平台,广泛宣传和推广长笛的音乐文化,让受众关注到长笛音乐的相关信息,传递出长笛音乐文化的特色和意蕴;

(2)依托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引导当代大学生接触、欣赏、学习长笛艺术,提高艺术和文化素养,增加艺术兴趣,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样的、喜闻乐见的、与时俱进的表演形式,展现长笛艺术之魅力,例如经典电影主题曲长笛音乐会、“中国风”流行歌曲长笛音乐会、“长笛与古筝的对话”——中西方乐器融合音乐会等。

3.老年人

老年人接受艺术的方式主要是电视、广播、老年大学、大剧院惠民工程等。他们比较喜欢本民族文化的音乐,音乐创作人员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把中国特色的音乐进行创作和改编,同样的音乐旋律通过长笛乐器的演艺,可以让听众更容易接受,并喜欢。

云南少数民族民歌《小河淌水》和山西民歌《杨柳青》就是将中国特色音乐改编为长笛演奏曲并加以广泛传播的经典案例。在长笛演奏曲目中经常可以看到,由作曲家黄佩勤改编后的云南少数民族民歌《小河淌水》,演奏者通过精彩的演绎,突出表现了长笛在演奏华彩乐段时的音乐特点;作曲家张文秀根据主调旋律进行变奏改编了山西民歌《杨柳青》,充分展示了长笛独特的演奏技巧,达到了民乐与西洋乐器的完美结合。很多经过中国音乐家改编的长笛作品被演奏家带到国内的舞台上,甚至是西方的音乐厅上,宣传推广了独特的中国的民族音乐。

(二)针对不同的媒介方式选取不同的推广内容

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是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一般的传播时长在5分钟以内,视频传播内容、方式多样,大流量,现已获得各大平台、各年龄段人群、各类媒体的青睐。这类平台传播,可以选择长笛为演奏乐器,用独奏、重奏、合奏的形式改编当红电视剧、电影主题曲。如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而久石让的音乐则使得宫崎骏的作品得到了完美诠释和升华,对整部作品思想的表达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天空之城》《魔女宅急便》《千与千寻》等主题音乐均由长笛演奏,长笛的声音婉转,引导观众迅速身临其境,沉浸在音乐和电影之中,以至于提起宫崎骏就会联想到久石让。通俗类长笛音乐作品在在短视频平台进行播放,定会受到大众的喜爱,长笛艺术也会得到广泛推广。

直播类平台——网络直播平台,这一类的代表有腾讯直播等。直播类APP吸取和延伸了互联网的优势,利用影像信息方式进行网上现场直播。在这类平台的特点是,直观、快速、交互性强、地域不受限制。

进行长笛艺术传播推广和教育培训时,可以将长笛的乐器特色、历史发展、演奏方法、应用曲目、学习方法、教学现场等内容通过互联网直播教学。新冠疫情期间全国各中小学、大学都采取了该方式进行教学。

借助此类平台,还可以借助“名人效应”推广长笛音乐文化。长笛大师可以开设主播间,宣传推广长笛艺术的各类信息。

(三)融合其他艺术形式进行推广

现代社会的多元性,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媒介方式,长笛艺术要想符合大众的审美,还需要从音乐艺术本身入手,与其他曲式进行融合。

1.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改编

创作并改编接地气,服水土的中国元素作品,比如著名音乐人周杰伦创作的《菊花台》《青花瓷》《东风破》《发如雪》《烟花易冷》等极富中国元素的歌曲。这一类乐曲改编成长笛乐曲后,在丰富长笛演奏旋律的同时,全方位展示出古香古色的中国味道,给大众朋友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新体验。

2.古典艺术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融合当代流行音乐元素,实现与流行音乐的碰撞

长笛是古典乐器的代表,当下流行音乐的涵盖面较为广泛,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碰撞,在音乐创作中可以产生独特的魅力。还可以尝试与爵士乐的融合,突破了传统原始的方式,将爵士乐与长笛进行大胆地结合,尝试用长笛演绎爵士乐音乐。

3.长笛音乐与电影音乐的融合

电影音乐是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部电影中充当诠释纽带,因此主题音乐可以看作电影的另一种“语言”,不仅可以“说出”人物角色的内心独白、故事情节的发展趋势,还可以升华一部影片的主旨,渲染特定场景的气氛。可以用长笛演奏不同主题的电影插曲,以独奏、合奏、乐团的形式展示出来,独特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一定会让人心旷神怡。

4.长笛音乐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融合

西方乐器与东方乐器的融合,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二者结合后效果将发生重大变化。例如《渔舟唱晚》本来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古筝曲目,作曲家黎国荃先生将此曲改编成了适合古筝与长笛共同演奏的作品,东西方乐器共同演奏、取长补短, 完美结合,将这首江南曲调的风格特点,用细腻华丽的旋律和柔婉妩媚的曲风演绎出来,给听众带来别有风味的享受。

西洋乐器长笛传入中国有百余年的时间,从最初为宫廷音乐服务,到民间的广泛传播,说明长笛所演奏的优美旋律是深入人心的,并不是只能被少数人所拥有的,它是被人民群众认可和创造的、是任何其他乐器所代替不了的,这就是长笛艺术的魅力和生命力。长笛会在中国的音乐发展中留下自己的印记,和中国的民族音乐结合发酵,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优秀作品,被世人传承。

猜你喜欢

长笛乐器音乐
学乐器
Flutes
乐器
音乐
音乐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