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科手术室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

2020-12-05刘玉

医药前沿 2020年7期
关键词:用物眼科感染性

刘玉

(成都爱尔眼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感染性眼内炎多发生于手术后,90%由细菌引起,虽然内眼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仅为0.07 ~0.40%,但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会严重损坏眼球的并发症,是眼科手术破坏性最大、最严重的并发症。若发生感染,即便能早期发现、治疗及时,不能痊愈的病例仍然存在。一旦未能及时确诊与治疗,后期很容易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眼球内部组织结构损害,甚至需作球内容物摘除,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1]。眼科手术的特点是持续时间短,接台手术量多,同一手术间每天可能安排多台手术,导致手术间环境细菌含量升高,部分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意识欠缺,造成手术切口的感染的几率增大。此外,近年眼科疾病患病率逐渐升高,手术量随之增多,术中器械周转不够,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不合规范,也会大大增加术后感染的发生率[2-3]。因此, 应该做好手术室各类管理工作,保持手术室的环境清洁,按规范执行眼科手术器械处置流程,严格消毒灭菌,加强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意识[4]。以下就眼科手术室感染可控因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眼科手术室感染性眼内炎发生因素

1.1 手术环境和器械清洁度

手术室层流净化设备不合格、故障致手术环境不清洁,术前未按要求提前开启层流系统,接台手术间及每日术毕手术间的消毒工作未落实。很多原因致手术环境中细菌漂浮量增多,如医护人员高频率走动、频繁移动仪器设备,术间门频繁开启关闭等。同时由于眼科手术量大,接台多,用时短,未正确使用快速压力灭菌锅,致医疗器械清洗不彻底,消毒效果未达标。

1.2 手术用的治疗用物

手术用的治疗用物或侵入性材料属于患者感染的外源性因素,如手术所用的灌注液、冲洗液、粘弹剂、抗生素药物,一次性消耗品手术包、张力环、注射器、手套、人工晶体等,一旦这些用物采购不合格,失效、损坏或未按规定使用,携带病原菌将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1.3 医护人员缺乏无菌观念

医护人员是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微生物的重要来源。即使手术人员完全按照无菌操作进行,但医务人员皮肤的鳞屑及内衣上的细菌,均可能透过潮湿的手术衣,无菌巾进入手术野或经过手术室内空气传播至手术野,使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加之部分医护人员疏忽,如术前洗手未能彻底消毒、术中无菌技术操作意识薄弱,更会增加患者的感染概率。

2.防范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是手术室,手术的成功和预后与手术室的消毒、灭菌等息息相关[5-6]。感染手术应特别注明并安排于负压手术间,有严重感染患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并作隔离标示,感染术后器械用物按规定处理,尽量使用一次性敷料,特殊感染手术应参照相关标准进行处理。医院感染部门应紫外线灯管强度每季度监测1 次,空气、一次性物品、灭菌物品每个月细菌培养1 次,每个月监测工作人员外科洗手效果1次,高压灭菌炉每周进行1 次生物监测。

2.2 严格手术室环境管理

手术室卫生工作均应采用湿式清扫,限制区走廊,接台手术间分别采用250mg/l、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清洁,每日术毕对手术间进行终末处理。手术室每周进行大清扫,用250mg/l 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手术间无影灯、墙壁、门窗、室内物面及手术间地板。所有进入限制区的物品、设备,应拆除外包装、擦拭干净方可推入。使用洁净层流空调系统每次手术前30 分钟打开层流空调系统,接台手术间隔依据手术间层流净化等级而定,确保手术间空气净化。严格管理手术室出入制度和参观制度,参观人数不可过多。无菌物品应存放于温度24℃,相对湿度小于70%、换气次数每小时4 ~10 次,保持相对正压的环境中。载物架应距地面20 ~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每周用消毒液清洗储物柜1 次。进入无菌物品储存区要戴口罩,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者手消毒。

2.3 注意无菌技术操作

医务人员应明确无菌概念、建立无菌区域:手术者腰部以上肩部以下以及治疗台面以上为无菌区,戴手套的双手不得扶持无菌台边缘及边缘以下,如用物疑似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立即予以更换并重新灭菌。严格执行无菌物品管理要求:无菌区内所用物品必须是灭菌的,若无菌包有破损潮湿、可能污染时均视为有菌,不准使用。无菌物品坠落后,不可捡回使用;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能放回无菌容器内,必须重新灭菌后再使用;无菌包打开后未被污染,超过24 小时不可使用。术中执行无菌技术: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手术人员更换位置或术中传递器械应注意无菌操作,保持无菌巾干燥,手套破损立即更换,术中减少开关门次数,减少人员走动,参观人员距离手术人员30 厘米以上。

2.4 手术器械严格消毒,强化医疗手术用品管理 眼科手术周转快,应确保有足够量器械进行周转,严格对器械进行消毒灭菌。术毕器械要分类处理,感染手术按相关清洗消毒规范处理。精细仪器用超声清洗器清洗,烘干。术中使用的一次性物品和患者植入物由医院设备科统一采购,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不得混放,使用前检查有效期,灭菌效果、包装有无破损。术中植入物应在开启前严格执行两人查对,使用应有记录。手术台上疑似污染的耗品不得使用。

3.讨论

眼科手术常常需要连续接台,因为手术时间不长,手术量大,节奏快等特点,更易造成手术切口的感染。术后感染的发生与眼科手术量逐年剧增,器械供应不足, 器械消毒灭菌效果无法保证也有重要关系[4-5]。建立完善的消毒灭菌隔离制度,严格手术室环境管理,手术器械严格消毒,医疗手术用品强化管理都应当予以重视[6]。

眼科手术室医务人员主动学习感染性眼内炎的来源,明确哪些因素是可预防或可控,加强无菌操作意识,相互监督,严格管理,有效预防感染性眼内炎,大大降低了眼内炎发生率。实践证明要为今后的眼科手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必须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对眼科手术室的每一个环节引起重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减少间接感染途径,使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步入科学管理的轨道。

猜你喜欢

用物眼科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感染性肺炎如何选药治疗
深静脉置管集束箱在休克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体位用物管理中的应用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浅议
多功能治疗盘研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