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

2020-12-05吴海肖廖定钦

医药前沿 2020年7期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处方

吴海肖 廖定钦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 广州 510080)

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常见,其是一种核酸合成抑制剂,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该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特点。通过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对于耐药菌株及病原微生物的清除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得到了临床治疗的一致认可和广泛应用。然而此类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若处方搭配缺乏合理性,就会导致较多不良反应发生。基于此,本次研究通过对部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类型及原因,以此促进用药合理性的提高。现行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于我院2017 年8 月—2019 年10 月期间使用的500 张喹诺酮类药物处方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法进行对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所有的处方中涉及的药物主要有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所有的处方法中有163 张是注射用药、其余337 张为口服用药。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500 张喹诺酮类药物处方,均采用回复性分析法,对处方中的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引发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总结合理的用药方案,从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1.3 疗效判断标准

分析和统计应用相关处方的患者情况,记录其临床表现,同时明确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喹诺酮类药物。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数据的录入、统计、整合及分析,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 完成。以(±s)描述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则使用百分比(%)进行描述,数据比较分别是使用t 检验和χ2检验。以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500 张喹诺酮类药物处方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次研究中所有的处方法中,共有53 张发生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类型为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肝肾毒性、皮肤及光梅毒性、血液系统毒性等。不良反应反生率为(10.8%),见表。

3.讨论

第一,临床中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本次研究中表明共有54 例处方引发了不良反应,且性别不是导致喹诺酮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1]。另外,研究中发现,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的年龄多数≥50 岁,且占有较大比例。由于老年患者各功能处于逐渐衰退的阶段,无论是抵抗力还是身体机能,均低于年轻人,并且多数老年患者还伴有其他类型疾病,因此存在联合用药的情况,所以提高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就老年患者而言,其肾血流量相对较低,从而在服用药物时,老年患者对药物排泄的功能减弱,因此老年患者中药物的浓度相对较高。所以,在进行相关治疗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要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的分析,针对性的进行药物使用,并合理的控制药物使用剂量、方法和时间。

第二,药物使用和不良反应之间的联系[3]。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所有的不良反应中皮肤类型不良反应占据的比例较高,在总不良反应中占比47.17%(25/53);另外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肝肾毒性、血液系统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占比分别为:30.19%、11.32%、1.89%、9.43%。患者使用药物过程中皮肤反应一旦发生,就会有明显的表现,导致该情况发生主要在输液过程中较为明显,如果输液速度较高或药物浓度控制不合理有较大的可能会产生注射位置的疼痛或红肿[2]。因此,在进行相关药物输液治疗的过程中,要控制好药物的使用剂量、滴注的时间及速度,以此达到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的目标。此外,在口服药物使用的过程中,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患者的胃肠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出现腹泻、食欲不振等。针对这一问题,医务人员要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后进行药物的使用。

第三,为了避免药物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相关人员要对各类药物的禁忌症进行明确,针对患者的情况给药,并控制好不同群体药物使用的剂量和时间,以此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为了能够促进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医务人员应该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性的使用药物,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药物效果的提高,对不良反应发生的预防和控制有着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喹诺酮类药物处方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人间处方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无氟喹诺酮:奈诺沙星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处方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关于粪便类药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