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庄说艺随札(九)
——有容乃大

2020-12-05朱天曙

中国书画 2020年11期
关键词:心志惠子空虚

朱天曙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庄子·庚桑楚》有这样的话:

以空虚的胸怀来对待外物的人,万物都将纳入他的胸怀;与外物格格不入的人,他自己尚且无处容身,又怎能容纳别人!不能容人的人没有亲近者,没有亲近者的人就自绝于人。武器没有比心志更厉害的了,镆铘利剑还在其次;伤害人的大敌莫过于阴阳,它让你在天地之间无所逃避。其实并非阴阳在伤害你,而是你的心志未能顺应阴阳的变化而使自身受到伤害。

有“空虚”之处,才能容纳外物,比如一间房子、一个箱子、一只袋子,因为里面有“空虚”才能住人、置家具、放物品。这“虚能受物”的道理也适用于人的胸怀,有了“虚怀”,才能不断受纳外物,从而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这个虚怀若谷的故事不仅是很高的境界,也是极高的智慧。

从事艺术的人不仅要有“虚怀”,还要有心志。能否有成就,虽有内在外在的种种因素,但心志、志向却是方向性的、根本性的。我们首先要成为艺术上的有志之人,在实其“志”的同时还要学会虚其“怀”,广泛吸收各种流派、各种风格,形成有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

《庄子·徐无鬼》有这样一个故事。庄子去为一位死去的朋友送葬,途中经过惠子的坟墓,便回头对跟随的人说:“郢都有个人,鼻尖上涂了一滴白泥,就像蝇翅一样细薄,让姓石的匠人替他削掉。匠石抡斧生风,郢人任他砍削,白泥被削得干干净净,而鼻子没伤掉一根汗毛,这个郢人站在那里神态自者。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把匠石召去说:‘试试替我表演一下在鼻子上斫泥的技巧。’匠石说:‘我确实曾经可以把别人鼻尖上的泥点削掉。但是,我的搭档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死了以后,我再没有对手了,我再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究理的人了。”

“运斤成风”和庄子中的“痀偻成蜩”“桓公见鬼”呆若木鸡”的故事一样,强调技术的重要性。我们艺术上要追求的完美技术,准确而到位,这体现的是艺术在技法上的属性。

庄周与惠施为了究理而诘难论辩,既是对手,又是朋友。庄子对惠子的深切怀念,体现了他们之间的理解和宽容,这种理解和宽容也就培植了深厚的友谊。庄子在怀念惠子时,引用了匠人运斤成风而郢人立不失容的故事,寄寓他失友的悲痛,这又非常生动地说明了艺术上出现的论争,表面上看是对立与排斥,实际却是在探索艺术真理的道路上的相互配合和通力合作。

《庄子·则阳》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卫国贤大夫蘧伯玉活了六十岁,而六十年来随年变化与日俱新,起初认为是对的,到后来又认为是不对的,但没有因此而抛弃。如今认为是对的,就是五十九岁前所认为不对的。万物都有它的诞生,但没有谁看见它的根源;万物都有它的出处,但没有谁看见它的门径。人们都看重自己所知道的,却没有谁懂得,正是凭借着自己所不知道的,然后才有所知,能不说这是最大的迷惑吗?

艺术也是一样,与日俱新,一方面是由于艺术本身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是缘于事物的发展,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要在艺术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仅仅依靠自己现有的知识框架或认识模式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会导致僵化,阻碍创新的思维。了解“恃其知之所不知而后知”的道理,就可以防止思想的僵化,突破个人经验的局限。中国古代书论史上关于“通变”的理论,如唐代孙过庭说“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亚栖说“凡书通即变。王变白云体,欧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永禅师、褚遂良、颜真卿、李邕、虞世南等,并得书中法,后皆自变其体,以传后世,俱得垂名”,明代董其昌说“书家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等都强调书法上的变化和革新,只有突破个人的经验和思维,求新求深才能有所创造。

猜你喜欢

心志惠子空虚
万裕屏
可乐
劳动砺心志,感恩促成长
咏架上鹰
突然空虚
购买“空虚”
球由心动 心由意生
15 Seconds to Stardom
无声胜有声
郑合惠子:率真La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