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20-12-03

今日健康 2020年1期
关键词:呼吸科传染病入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老年呼吸科 610072)

呼吸道传染病多指病原菌通过人体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等途径浸入人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与人体呼吸道的特殊生理结构密切相关。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出现的感染以及在医院获得于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其中排除患者在入院前即存

在或潜伏的感染。目前感染性疾病居全球疾病死亡原因的第二位,院内感染不容忽视。医院是易感人群聚集地,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及各种侵入性操作,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机会明显增多,因此加强护理管理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为了提高呼吸道疾病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现对我科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345例院内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科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收治34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345例患者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61.2岁,男205 例、女140例。所有患者均因呼吸系统疾病入院。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

1.所有患者无明确感染潜伏期,入院48 h后出现感染症状则判定为医院感染。

2.有明确潜伏期感染,自入院起超出平均潜伏期后出现感染症状判定为医院感染。

3.本次感染与上次住院有直接关系。

4.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外出现新的感染。

5.因诊疗措施将诸如疽疹病毒或结核杆菌等潜在性感染激活的感染。

所有患者均无哮喘史等病症。

1.2 分析方法

345例医院感染确诊患者均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相关负责人员进行统计核查,并将所有诊治资料统计上报所有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患者均进行细菌培养和细菌鉴定,前者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后者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同时出具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针对患者年龄、传染病接触史、入院有无浸袭性操作(麻醉及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胸穿等)是否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激素治疗史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345患者中,统计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是:

1.患者年龄:感染患者中年龄≥60岁患者243例,占70.43%;

2.住院时间:住院治疗时间≥10 d患者268例,占77.68%;

3.有无浸袭性操作:为明确诊断及辅助治疗,进行浸袭性操作患者192例,占55.65%;

4.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激素治疗史:入院未行药敏试验,即使用抗生素行预防性治疗患者203例,占58.84%,存在激素治疗史患者169例,占48.98%;

5.传染病接触史:接触过高致病性禽流感36.23%(125/345),接触过肺炎29.85%(103/345),接触过结核病38.55%(133/345).其他接触风疹、麻疹、水痘等病史不明确者6.0%(21/345)所有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传染病接触史,接触率100%。

3 原因分析以及护理对策

3.1 院内感染与患者年龄及本身疾病有关

患者年龄较大,且均患有慢性疾病,院内感染与其本身免疫功能减退、体质壶弱、抗病能力差、机体反应能力有关。应将高危人群作为护理重点,对行损伤性医疗措施的高危患者进行重点监控。对年龄较大且伴有多种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可进行保护性隔离护理。保证病区及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相对湿度。每天定期对病区进行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以降低室内病原微生物的浓度。要求患者积极维护病区内环境清洁,保持个人卫生;患者出汗、咳痰等会对被褥造成污染,故要勤洗、勤换,定期曝晒消毒。患者陪护或家属也要在医生指导下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提高其免疫力,以抵抗病原菌微生物的侵害,尽量缩短住院时间。

3.2 院内感染与抗生素的应用有关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且起点高,疗程偏长,导致菌群失调而引起感染。在使用抗菌药物时临床医师要严格执行用药指导标准,对患者检查血常规、做痰培养及药敏实验后,再给予适宜的抗生素。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医嘱指导患者服药,通过健康宣教指导患者了解更多的抗生素用药知识,明确服用剂量、次数及间隔时间,最大程度地减少抗生素滥用、误用的问题。选择抗生素时以敏感抗生素为首选,尽量控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并

减少两种以上抗生素联用的几率,防止患者出现耐药性。此外,在选择药物、剂量控制等方面,要视病情做出及时调整。

3.3 院内感染与侵袭性操作有关

住院期间接受气管插管、胸腔穿刺等辅助诊断和治疗的侵袭性睦操作患者192例,占55.65%。浸袭性操作本身对患者身体就造成一定创伤,同时操作器械消毒不彻底、放置时间过长,会滋生很多敏感菌研究表明,听诊器携带致病菌机率高达80%,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若用酒精棉球擦拭后再使用,可立即杀灭90%以上的致病菌.为此,基层医院需定期开展无菌术操作培训,围绕医疗器械消毒规范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无菌意识,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

3.4 院内感染与探视者、陪住者、医护人员感染有关。

医院探视及陪住者较多,均易引起感染。针对呼吸科疾病原感染特征加强院内感染预防管理,控制流动人员、限制陪护、限制探访人数及探视时间等,尽量切断感染途径。

4 总结

近年来,基层医院呼吸科病种复杂,各类重大传染病广泛流行,在传染病爆发阶段,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严格控制传染源,减少不必要的浸袭性操作加强周围生活环境的卫生,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切断传播途径,严格隔离已感染患者保护易感人群,提前接种疫苗,规范使用药物治疗,是降低基层医疗机构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呼吸科传染病入院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CBL教学模式在提高呼吸科教学质量中的应用探索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PBL教学模式在八年制早期接触临床呼吸科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