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护理对策

2020-12-03张鹏臻刘晓芹

今日健康 2020年1期
关键词:腰间盘卧位腰背

韩 静 张鹏臻 刘晓芹 张 波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266700)

保守治疗以其创伤小、价位低而受到关注,绝大多数患者可通过牵引、熏洗等非手术疗法得到缓解[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及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是骨科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我科自2013年8月~2015年7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86例,均通过保守治疗,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使腰腿疼症状消失,效果满意。

1 一般资料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86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4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的1天。所有病例均由CT检查证实。其中最严重者突出约0.8cm,轻者突出约0.2cm,以腰4-5,腰5-骶1最多见。

2 护理对策

2.1 心理护理

本病大多见于青壮年,而青壮年时期既是创业的黄金期,又是家庭生活的主力。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病程长、易反复,疼痛导致活动受限,与外界沟通减少,易使患者感到孤独寂寞。患病后给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均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其工作效率及生活质量,极易出现急躁、焦虑、恐惧及紧张心理。首先我们通过诚挚而富有同情心的语言同患者交流,用具有说服力的语言、端庄的举止、亲切的问候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扎实的医疗护理知识进行疏导解释,消除患者疑虑,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积极性,向患者讲明预后,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让患者了解本病发生的普遍性及目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告诉患者良好的情绪对此病的康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卧床休息

初次病人或慢性病人急性发作期,应严格卧硬板床休息。卧位时腰间盘承受的压力比站立时下降50%。故卧床休息可减轻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疼痛[2]。特别是垫高小腿使髋和膝部屈曲,髋腰部肌肉放松的卧位可以使可以使腰间盘内压降至最低水平,有利于消肿使症状缓解。轻症病人严格卧床不宜超过1周,过久的卧床并无必要,且能引起肌肉萎缩、骨质疏松,不利于功能康复。卧床3周后可考虑带腰围下床活动,腰围能加强腰椎的稳定性,对腰椎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应注意病人双下肢感觉、运动及肌张力变化情况,鼓励病人在床上做力所能及的自主活动。

2.3 疼痛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有时腰腿痛剧烈,不敢翻身,此时就要讲明翻身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定时翻身及行直腿抬高锻炼,指导协助病人正确翻身,使病人卧位舒适,避免腰部屈曲和扭转。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应用非激素类的抗炎镇痛药物,如氯诺昔康、芬必得等,注意此类药物副作用,嘱饭后服用,有胃病史者不用或慎用。对伴有下肢疼痛、麻木的病人,给予皮质激素醋酸曲安奈得25~40mg加2%利多卡因5~10ml,做痛点封闭注射,中频电疗或超短波每日照射2次,每次20~30分钟,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从而缓解疼痛。

2.4 康复指导

指导病人保持正确姿势,使病人认识到保持正确姿势的原理、重要性及对疾病的影响,让病人知道腰间盘突出患者普遍存在腰肌无力,损害腰椎的稳定性,使症状迁延或易于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先做床上练功,待腰背肌有一定的恢复后,再做站位练习。每次锻炼以不引起自身疲劳和疼痛为原则。嘱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不宜做弯腰拾物动作,可用髋膝关节弯曲下蹲、腰背伸直捡拾地上的物品;酌情进行腰背肌及腿部肌肉锻炼,增强脊柱的稳定性。

3 小结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门诊常见疾病,目前仍主张保守治疗为主,目的是纠正偏歪的椎体与椎体之间软组织关系,改变过度的组织异位,缓解突出的椎间盘髓核对腰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从而达到病愈[3]。我科住院的86例患者经短期卧床休息、药物治疗及物理疗法,明显好转出院,无一例手术。我们认为腰间盘突出患者保守治疗期间,运用整体护理模式或运用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关系到病人的康复及预后。如何做好护理和护理指导以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是保证早日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

猜你喜欢

腰间盘卧位腰背
手术与保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分析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恢刺扳机点结合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验案1则
摆脱腰背疼痛的困扰
腰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78例疗效观察
中药附子汤加减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斜卧位与俯卧位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对比研究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半坐卧位的使用范围及原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