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教辨用得妙处——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字词语的教与学

2020-12-03安徽省巢湖市城北小学周志伟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年20期
关键词:成语语境词语

安徽省巢湖市城北小学 周志伟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第二册起,很多文本中都含有“四字成语”,有的单独拿出来并加入相关联的四字词语编成“读一读,记一记”,有的“语文园地”把整个“词句段运用”或“日积月累”的内容全部安排为和本单元课程内容有关系的四字词语。在教与学的实践中,四字词语如何真正落实语言能力运用训练呢?我觉得:教要力图“趣”字,学要做到“辨”字。

一、多维度“趣”教

多维度激发四字词语的学习情趣,让学生妙趣横生地主动学习,自觉寻找四字词语这朵语言奇葩。

1.见其趣而乐学之

(1)趣在有故事

低年级学段中我们可以把四字词语当作故事来教学,让精彩的故事情节成为感受四字词语魅力的抓手。如:点石成金、南柯一梦等神话故事,杯弓蛇影、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金口玉言、洛阳纸贵等历史故事……在这些精彩的故事情节中,看似抽象的词语成了具体可感故事,学习兴趣便会油然而生。

(2)趣在幽默感

四字词语的含义构成往往融合了修辞的使用,具有可玩可赏性。如: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最长的腿——一步登天;23456789——缺衣少食,9寸+1寸——得寸进尺……这些幽默形象的四字词语,可以在活泼的气氛中让学生得到了语言的积累。

(3)趣在可以“粉”

前些年的央视《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将四字词语的语境之美进行了细致展现。教师可以把节目视频拿到语文综合实践或课文活动中来,带着学生一起观看精彩的比赛现场,领略四字词语的结构美学。微信“成语猜猜看”小程序和“疯狂猜成语”APP是两款利用碎片化时间增长四字词语积累的益智游戏,教师利用这些小程序和APP的竞赛和挑战功能,“才子佳人”纷纷脱颖而出。

利用讲成语故事,猜四字词语,观看电视节目,比拼游戏等活动,学生中出现了“不粉明星大腕,追四字词语;可以不会‘吃鸡’,必会疯狂猜成语”的新现象。这些活动成功开启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热情,达到了让学生“乐学之”的目的。

2.正本清源,闻一而知十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四字词语间不但各自关联,而且都和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四字词语看作孤立的教学知识点,而应该将其与教材中的词句、文本等内容进行举一反三。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9个四字词语。在教与学过程中,应在读通读熟、了解词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这些四字词语再回到文本中,进行文本内容的深层次构建理解。思教材的源,融会课文内容,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日积月累。

二、“辨”用得妙处

1.潜移默化,积水成渊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潜移默化的习染过程。教师可以在黑板的一边开辟“四字词语角”,每天由一名学生准备3个四字词语抄写在黑板的“日积月累”栏,利用晨读时间进行讲解和释义;再利用那一天的语文课前三分钟进行读背,达到熟记。每个月由班长组织一次四字词语诵读比赛,每学期由语文教师组织一次四字词语大会。这样潜移默化、积水成渊,妙处自然得。

2.钩沉典故,积淀文化

四字词语的教学过程中钩沉其出典,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丰富文史知识,扩大眼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如“不谋而合”来源于《搜神记》第二卷:“二人之言,不谋而合。” “唇亡齿寒”出自《韩非子》……将四字词语的教学与教材学习结合,与文化典故结合,会取得一石二鸟的效果。

3.求源辨析,把握意义

充分利用好字典、词典,并注意结合语言环境下的四字词语含义的辨析,知道在不同语境下往往会有不同含义和情感。

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有这样一组12个四字词语:高山流水、天籁之音……其中“高山流水”一词,学生在学了前文《伯牙鼓琴》一课了解到这个词语意为知己或知音。我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得出还有另一种释义:比喻乐曲高妙。接着我让学生分别用他们不同的释义来写句子,体会同是“高山流水”但在句中有什么不同意义或情感表达。所以除了借助工具书外,还要在具体语境中,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感受,对于学生自主掌握四字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4.指导实践,训练语用

学问之益,在运用之熟。2011年版课标强调了“语言文字运用训练”,四字词语教学也是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抓手之一,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指导学生学会运用。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四字词语——斩钉截铁。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找出能体现五壮士的英勇以及其视死如归精神的语句,然后将斩钉截铁这个词和课文内容进行整合,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语用训练将这一词语进行有效的含义建构,将学生的自身生活体验转化为语言的表达和情感的共鸣。

教学中创设情境、提供语境,逐步设置阶梯,有步骤地运用引导,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能力的真正实践中,最终实现内化后的独立运用。有效实现从“理解”到“运用”的跨越,这才是有价值的语文学习!

猜你喜欢

成语语境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找词语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拼成语
猜成语
跟踪导练(三)2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