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响》2020年第1-4期(总第167-170期)

2020-12-03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交响音乐研究

《交响》2020年第1-4期(总第167-170期)

目 录 索 引

•中国传统音乐•

林雅琇 广慈老和尚梵呗唱诵特点探略 (1.15)

王文铭 南阳小调的音乐形态与地理分布 (1.23)

申 波 云南跨界民族鼓乐文化概述 (2.09)

李 砚 山东地方戏曲剧种的空间分布 (2.53)

吴亚南 杨银波 表演语境下的柯尔克孜族民歌生态现状 (2.64)

卢俊丹 秦楚文化交融的结晶:商洛花鼓 (2.70)

黄庆鹏 柳琴戏唱段《云封固顶又遮住血色残阳》创作特征与唱腔研究 (2.75)

郑长铃 泉州南音(絃管)传承传播新形态之高校南音教育观察 (3.14)

陈 晓 论“喜神”的由来、地位、作用及其泛指和讳称的用法 (3.17)

曾金寿 龟兹文明孕育下的人文艺术 (4.05)

陈丹曦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琉特东传之路初探——专题展演《琉特(Lute)连着我们的心》带来的思考 (4.12)

崔 琨 皖北怀远地区花鼓灯锣鼓的传承与发展探析 (4.18)

•中国音乐史•

庄永平 《乐书要录·琵琶旋宫法》再解 (1.05)

蔡际洲 樊祖荫先生的学术影响 (1.11)

曾美月 唐代“让皇帝”李宪的音乐人生 (1.29)

潘伟利 声情并茂与弦外之音:“声”与“音”之辨 (1.37)

季 伟 汉代琴乐繁荣的社会文化因素 (1.44)

霍嘉西 李西林 韩休墓乐舞壁画解析 (1.53)

徐文武 近代中国音乐思潮的特征,是中还是西? (1.63)

庄永平 唐代琵琶左手指法探究 (2.05)

杨 赛 舜的礼乐文明 (2.16)

曲文静 功能·隐喻·观念:青铜纹饰在音乐考古学研究中的功用——以郑国祭祀遗址编钟为例 (2.27)

张晓东 隋朝两代君王之于宫廷部伎乐影响的殊同辨 (2.36)

庄永平 沈浩初《养正轩琵琶谱》研究 (3.05)

丁同俊 《韩熙载夜宴图》乐器考释 (3.24)

曾美月 大英图书馆馆藏的中国音乐古籍善本 (3.32)

李 村 新时期陕西古琴研究与保护工作述略 (3.35)

赵洪斌 “龠”论 (3.41)

冯存凌 20/21世纪之交以来我国音乐艺术学科发展的回顾与思考——基于四份专业学术期刊的定量分析 (4.24)

施 咏 江苏近现代二胡史略 (4.30)

赵光强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琴歌研究述评 (4.41)

段宝君 乡土记忆中的曹安和 (4.49)

•西方音乐史•

冯存凌 接受理论对当代德国音乐研究的影响——以《新MGG》若干作曲家词条为例 (2.41)

王 杨 舒伯特艺术歌曲中的悲剧性内涵 (2.48)

李格格 历史的遗漏与批评:音乐史书写中的巴托克接受研究(4.55)

•音乐作品分析•

王中余 拉威尔声乐室内乐《多么惬意》诗乐关系探析 (1.80)

李 晶 “女性救赎”形象的塑造——以十九世纪六部经典歌剧为例 (1.88)

张慧娟 歌剧《蝴蝶夫人》构建场景的基本要素分析 (1.96)

杨怡文 感性体验中的文本音响呈现研究——以拉威尔《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为例 (1.101)

孙斐然 从性别研究视角看待奏鸣曲式的偏离现象——以几首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为例 (1.111)

冶鸿德 理性的诗意表达——布列兹《第二钢琴奏鸣曲》创作分析 (3.56)

王旭青 沈佳悦 昆剧风歌剧《梦蝶》中的悲剧性色彩研究 (3.66)

马 波 演绎悲情 沉思历史——影片《霸王别姬》音乐评析 (3.72)

赵 静 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 (Op.16 No.5)的材料建构特征 (3.77)

任 佳 坎切利交响乐作品中的若干音色问题探讨 (3.83)

郭建光 李滨扬《楼兰寻梦》的人文感悟与创作构思解析 (3.91)

宁 尔 论曲式分析中的宏观与微观——从李吉提先生《曲式与作品分析》的“绪论”谈起 (4.62)

张宝华 论沃尔特·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的人工合成音阶(4.68)

陈彦池 贾达群《交响舞乐· 蝶舞传奇》泛五声性音高组织的运用 (4.74)

张雪锋 《阿绣咏叹调》的叙事化创作思维探究 (4.80)

•音乐美学•

段 言 近四十年二胡演奏相关美学问题研究综述 (3.46)

•音乐教育•

唐文滔 埃德温·戈登音乐教育理论在我国运用的系统性文献综述(2.80)

王 欣 “育”见未来——大数据驱动下的音乐教育变革之思 (3.101)

•音乐表演与教学•

杨照民 歌剧《小二黑结婚》中“三仙姑”角色分析 (1.130)

娄 洋 浅谈萨克斯管在电子音乐中的艺术表现力——以《巴山夜雨》为例 (1.134)

孙 卓 生逢其时 朝正道行——纪念曹正诞辰100周年 (1.139)

倪慧娣 秦派琵琶创作对陕西地方传统音乐的吸收与融汇 (2.104)

宁 涛 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创作特征分析 (2.110)

王峥琰 连续敏 肖邦《钢琴练习曲》的声部控制与音色变化——以Op.10 No.3、12与Op.25 No.11为例 (2.114)

朱 昊 贺绿汀儿童歌曲的钢琴伴奏研究 (2.120)

邓建栋 秦派二胡的守望者——从金伟与我合作的音乐会谈起 (2.126)

李宜洺 延“绝调”秦声 甲天下秦筝——缅怀秦筝泰斗周延甲教授 (2.130)

侯 颉 研读总谱对指挥的重要性 (3.106)

黄 玥 胡 杨 双钢琴合作中的节奏研究 (3.110)

吴雨芯 低音提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九种变奏曲》解析 (3.116)

蔡俊军 汤姆森歌剧《三幕歌剧中的四位圣人》的“跨界”组合 (3.122)

邢立珂 歌剧《白鹿原》中“黑娃”的演唱分析——以唱段《黑娃无颜去见你》为例 (3.129)

杨冠楠 舞剧《孔子》的人物塑造和音乐叙事 (3.133)

杨会青 唢呐的音色识别、运用和塑造方法刍议 (4.88)

凌 芷 乔治·克拉姆《大宇宙》(第一卷)的音高逻辑分析 (4.95)

陈 青 储望华《茉莉幻想曲》民间音韵的保持与再造 (4.101)

汤 扬 刘锡津琵琶协奏曲《楼兰姑娘》的演奏分析 (4.107)

贾真珍 中阮协奏曲《山韵》创作特征与演绎 (4.113)

戴剑武 跨界视角下的“新民歌”艺术风貌管窥 (4.122)

•基本乐科与综合研究•

姜秦丰 七和弦解决理论在听觉训练中的应用 (1.122)

景月亲 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七十年(1949-2019) (1.144)

姜秦丰 视唱练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实践为例 (2.135)

郭 强 高等音乐院校复调教学诹议——兼及对位法难点突破 (2.141)

王光耀 绝对听觉与相对听觉的比较研究 (4.126)

赵海鹰 视唱练耳训练对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释析 (4.131)

•音乐工程•

姜超迁 “联觉”在新媒体声音装置分析中的运用研究——以《微澜》为例 (2.88)

张中灿 刘健《盘王之女》的电子音色技术解析 (2.92)

周 媛 里盖蒂《大气》音色与音响的电子化处理 (2.98)

•音乐评论与访谈•

高拂晓 技术透析与审美解读中的独特性思维——李吉提先生的音乐评论方法及启示 (1.117)

高贺杰 郭雅志 创新与回归——吹管乐器演奏家郭雅志访谈(3.138)

•音乐编辑与文化传播•

张 悦 对当下文化产业中音乐现象的思考——以音乐社会学的视角 (2.146)

王力博 论音乐编辑活动中的审美评价 (4.136)

•大学生研究生学术园地•

林桢邦 陈泳钢木管五重奏《随笔九章》音乐分析 (1.151)

董 琪 《大唐开元礼》及其礼制用乐探究 (1.156)

李松霖 论李贽“琴者心也”命题的美学意义 (2.151)

王 瑾 蓝田水会音乐与西安鼓乐民俗活动之比较研究 (2.157)

俞卫娜 权吉浩《京剧印象》打击乐的节奏创作分析 (3.146)

张晨婕 科普兰交响曲中的主题特征与精神性解析 (3.155)

丁 旭 查尔斯-沃伦汀·阿尔康的钢琴音乐创作与表演风格阐释 (4.140)

杨路英 唐宋琴待诏制度探析 (4.153)

猜你喜欢

交响音乐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西安鼓乐亟待“交响”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音乐
血性理性 铿锵交响
音乐
交响童话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