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22例的临床分析

2020-12-03

今日健康 2020年1期
关键词:胃瘫胃管造影剂

(延安市人民医院,陕西 延安,716000)

术后胃瘫综合征(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一种非机械性的梗阻[1],多见于腹部手术(尤其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率为0.47%-28%。现就将延安市人民医院进行了非腹部手术出现了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如下的简要的回顾性的分析,并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延安市人民医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进行了腹腔非胃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患者22例,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例,对照组的患者男性5例,女性6例;患者的年龄在45-79岁,平均为62.2±3.4岁;治疗组的患者男性6例,女性5例;患者的年龄在45-79岁,平均为62.2±3.3岁。24例患者当中以老年患者居多,>60岁以上的患者有16例,以上患者均是进行了腹腔非胃部手术的患者,排除掉进行了胃大部切除术后以及上消化道或上腹部有器质性病变导致胃排空延缓的病例。

1.2 疾病诊断指标

①经钡餐检查、胃镜检查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机械性胃排空障碍;②症状多发生在术后3~5 d,拔除胃管进食后出现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呕吐等,呕吐后暂时缓解,但稍后又发生呕吐。;③呕吐但不伴腹痛,肠鸣音减弱,无明显水、电解质平衡紊乱[2];④排除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结缔组织疾病等引起的PGS;⑤未使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⑥胃肠减压引流量>800 ml/d且不含胆汁,持续时间>10 d,胃肠减压后,症状消失,但停止胃肠减压后症状又出现。对患者进行钡餐或造影剂检查发现,看不到明显的胃蠕动,且有少量的十二指肠肠液反流到胃当中。

1.3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的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完全消失,造影显示胃有蠕动,造影剂5h左右可以顺利进入十二指肠;有效:患者的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明显好转,造影显示胃有轻微蠕动,造影剂10h左右可以顺利进入十二指肠;无效:患者的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还有加重的可能,造影显示胃没有有蠕动,造影剂不能进入十二指肠中。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进行非手术基础对症治疗,现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使其消除顾虑及紧张情绪,减轻心理负担主动配合治疗。让患者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温生理盐水洗胃,以消除胃胃痉挛。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纠正低蛋白血症,保证足够的热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果治疗超过3周,可置人肠内营养管(EN),24h持续均匀低流量输注补液。胃复安,多潘立酮和西沙比利、小剂量红霉素等促胃动力药物[3],红霉素3mg/kg体重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待患者能耐受进食后改为口服250mg,每日3次,一般不超过10日,能耐受红霉素的患者可持续用药数月,只要有益于症状改善且无副作用。还可以通过微量泵持续运用迷走神经兴奋剂,治疗术后胃瘫。

治疗组的患者在使用基础治疗上加76%泛影葡胺100 ml胃管灌注干预治疗,100 ml胃管灌注保留30 min后再抽出,每天2次。

2 结果

2.1 患者的疾病种类和手术方法

在进行手术治疗的22例患者当中,患有胆结石、胆总管结石的患者12例,坏死性胰腺炎的患者3例,十二指肠破裂的患者1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5例,结肠癌的患者1例。对以上的患者发病进行了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坏死胰腺切除,腹腔引流灌洗;粘连分离,小肠折叠术和根治性结肠切除。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术中死亡的患者。

2.2 治疗结果分析

两组患者经过非手术干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胃动力均得到了恢复,治疗组的患者平均恢复时间为17.5d,对照组的患者平均恢复时间为23d,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术后胃瘫综合征在临床上出现的原因较多,但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患者的迷走神经切断是主要的原因,迷走神经切断后使近段胃迷走神经控制丧失胃底松弛和收缩紊乱,导致胃蠕动减慢,同时患者结缔组织病,如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手术后造成的应激反应状态、精神过分紧张等均可以导致。PGS发生后,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很大的痛苦、焦虑和经济负担,特别是好发于老年患者当中,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年龄偏大,术后容易发生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还有部分患者本身就患有糖尿病,胰高血糖素和促胰液素增多,会导致胃泌素和胆囊收缩素减少。

对于PGS的治疗一般均是使用非手术治疗为主,一般不建议也不可盲目采用手术治疗,在上文的研究当中,无论是使用基础干预治疗的对照组还是加用了泛影葡胺胃管灌注干预治疗的治疗组,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只是治疗组的患者平均恢复时间为17.5d,对照组的患者平均恢复时间为23d,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腹腔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进行非手术干预是有效的治疗胃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而且泛影葡胺胃管灌注可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为了减少PGS的发生,也要在术前降低危险因素,减少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等。

猜你喜欢

胃瘫胃管造影剂
一种便于确定胃管导入位置的胃管设计和应用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术后胃瘫怎么办?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护理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
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