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幸福观视域下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研究

2020-12-02彭复生马圳炜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幸福观中国共产党群众

彭复生,马圳炜

(1.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龙岩 364021;2.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与意识形态的联系愈加紧密融合,“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1]。如何引领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释放“最大正能量”,基于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幸福观分析不失为一个可以探讨的视角。

一、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幸福观及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内涵

(一)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幸福观内涵辨析

幸福,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梦想和追求,实现人民幸福,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探索人民幸福道路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幸福观。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幸福观植根于马克思幸福观和中国传统幸福观的优势互补。在革命和建设中付诸实践,在改革开放中创新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共同构成中国人民谋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幸福观的主体是人民。人民主体性是马克思人民幸福观的首要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一切成果属于人民,人民是发展的动力与源泉,是幸福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也是受益主体和最终评判主体。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取向是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谋求与实现人民的幸福,人民是检验中国共产党执政效果的最终阅卷人。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幸福观的动力来自人民的劳动。人民为幸福而奋斗,在奋斗中谋幸福,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中国共产党引导全体人民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得幸福的生活。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从确立人民幸福的根本政治制度,到夯实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到激活人民幸福的动力源泉,到全面开辟实现人民幸福新路径,无不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幸福观的价值取向。

第四,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幸福观的目标是人民共同的幸福。公平正义是人民共同幸福的首要价值准则,是经济上的共同富裕、政治上的共同参与、文化上的共识自信,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最大道义基础和法理基础[2]。

中国共产党人民幸福观的核心内涵是人民共有、人民共建、人民共享,将党的执政价值理念与社会发展趋势、人民幸福需求融合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增进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执行、拥护与支持,坚定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国家、民族和自身幸福的信心。

(二)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重要性

主流意识形态是建构一个国家思想文化的核心和基石,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工作是指在互联网上向网民进行目标明确、组织严密、旗帜鲜明发出声音,在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凝聚改革共识,为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舆论导向、思想引领、理论支撑和精神激励,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激发网民心理认同、引导行为的实践活动。对于一个政党而言,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事关政党存续以及国泰民安和民族兴亡;对于个人来说,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事关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尤其是对青少年三观形成、正确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的树立;对于当前中国而言,做好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工作,有利汇聚全国人民之力,团结一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求我们用共同的目标理想团结激励人们,用美好的生活感悟感召人们,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人们,牢固占领舆论话语权和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而网络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开放性、多元性,为我们用人民幸福观开展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提供了新载体和新渠道,拓展了新环境和新空间。

二、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幸福观与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耦合拓新

(一)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幸福观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现实意义

网络意识形态的引领实质上是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公民,在追求幸福的大道上,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好。从现实意义来看,以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幸福观的视角看待如何在网络引领主流意识形态,一是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幸福观的真正内涵[1],它需要人民群众对做好“中国故事”充满信心,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凝魂聚力,而脱离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工作这个抓手和依托,是绝对不可能的。二是有利于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唯有引导人民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升全民幸福感,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才会在冲击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二)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幸福观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精神意义

习近平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标志着“人民幸福”已经明确成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的政治话语[1]。把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幸福观纳入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工作的视野,是因为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之一,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从人民幸福观切入,一方面有利于揭示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执政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对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生动注脚。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以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己任,获得了人民的拥护,从而夯实了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群众基础,彰显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精神力量。

(三)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是实现中国共产党人民幸福观的有力保障

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为中国共产党人民幸福观提供动力和保障。人们是否愿意在网络上接受某种意识形态的引领,从根本上取决于其生活的现实环境。这个环境是正向激励的,与主流意识形态是一致的,不是背离冲突的,他们才有可能去接受这个意识形态,否则即便是强迫他们认可,也是口服心不服。另外,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同频共振,才能增强人民对中国共产党人民幸福观的认同,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保障全民幸福的实现。

三、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工作面临的困境挑战

(一)主流意识形态遭遇网络多元思潮强烈冲击

当前,中国网络意识形态总体上是积极向上,但是随着社会思想意识日趋多元、多样、多变,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利用网络的虚拟性不时涌现,迷惑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使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度、控制力和话语权被稀释”,主流意识形态经受到强烈的冲击和挑战。

(二)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工作主导性日益削弱

网络空间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决定网络意识形态的引领客体没有特定对象,也不具强制性,网民的自主性和自由度被放大。他们在互联网上可能主动阅读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也可能对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有可能搜索、阅读非主流的思潮和观点,导致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主导性被削弱,影响引领效果。

(三)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环境日趋复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得到迅速应用和推广,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信息依赖。普通民众可以对突发事件进行即时报道、传播、评论。网络报道的即时性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匿名性相结合,造成社会热点的每次报道都可能引发网民的大量跟帖,甚至可能引发意识形态激烈论争。可见,网络场域拓展和融合给社会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挑战,体现了社会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环境的复杂性。

四、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幸福观携手网络意识形态引领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生产力,为人民幸福夯实物质基础,是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前提

无数历史实践证明,意识形态的危机常常源于经济等物质方面的原因。人民群众对抽象的意识形态的理解把握,大多是根据现实生活一些具象指标来衡量评价,如衣食住行是否越来越好。为此,应该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的核心话题,以便最大限度地激发民众认同。正如有一位村支书所言:“俺感觉,十九大报告句句实在,都说到俺们心坎上。习总书记办的,都是俺们盼的,老百姓都非常拥护。”只有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才能获得他们的认同[4]。

(二)解决人民的共同利益诉求是推进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工作的重要目标

在网络虚拟世界,人们探讨和辩论的话题,往往与现实问题紧密相连,与其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网民根本不可能摆脱现实的身份,而且还带着现实的利益诉求与人互动。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工作中应该从人们的实际需求出发去研究、去思考。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主体,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1]。因此,新时期党和政府要积极构建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要把党和政府业已完成的工作和将要进行的工作明明白白地告诉人民,及时引导和化解民怨,使人民群众在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践行与党和政府紧密团结起来。

(三)维护网络正义和秩序是网络意识形态引领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架构

网络空间的运行需要正义秩序,这也是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工作发挥“以文化人”重要作用的过程。

首先,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主流意识形态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和传播势在必行,要对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取得的伟大成就予以全方位肯定和宣扬,并以国家、民族背后延续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脉络为纽带,赋予人民群众集体归属感,在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的同时致力于情感动员和情感认同,形成维护网络空间正义和秩序的自觉与共识。同时,网络意识形态引领也要致力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心理诉求。在网络意识形态多元化背景下,要清晰了解人民的心理状况,针对不同群体的心理需求,不断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通过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有些理念生动表达出来,使其自觉认同并内化为自

The guidance of network mainstream ideology based on people’s happiness view

PENG Fu-sheng1, MA Zhen-wei2
(1. Min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ongyan, Fujian, 364021, China;2.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China)

Abstract:In the Internet era,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guidance faces unprecedented chances and challenges. Based on people’s happiness view of CPC,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piritual core of people’s happiness view, and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and the guidance of network ideology. The guidance of network mainstream ideology should lay a solid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people’s happiness, solve people’s common interests, maintain network order and transfer positive energy, and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 the Party’s leadership.

Key words:ideology; network mainstream ideology; people’s happiness view; guidance身的人生目标[3]。其次,构建网络空间的协调沟通机制。建立和完善协调沟通机制是改善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工作的必要途径。互联网是人民群众互动最方便的平台之一,网民希冀互联网成为各种思想、观念、意见和思潮等自由交流的平台,成为普通民众表达利益诉求的“传声筒”和“扬声器”[4]。从党和国家的角度看,需要让互联网成为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载体和喉舌,因此要敢于和善于在网络上与网民对话,他们的关注点、疑惑点、痛哭点、欢呼点,都要通过对话及时有效、实事求是地回应,开诚布公地进行理性辨析、释疑解惑,最终使其认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四)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根基和保障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人民幸福的领导核心。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创建幸福社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幸福观的主权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其奋斗目标必然而且只能是人民幸福。党的正确领导是实现人民幸福的根本政治保证[5]。

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要始终依靠党和人民的力量。一方面,网络时代的人民依然离不开党的领导。不管是在线上线下,党的先进性决定了没有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就会迷失方向。同时,中国共产党必须顺应信息网络化发展趋势,不断创新中国话语体系,增强网络话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实现“思想上掌握民众”。另一方面,离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党也只能成为“脆弱的行政机器”,什么伟大的梦想和目标也无从谈起。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中发挥领导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取得人民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广泛认同,推动确立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整体方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奋斗目标,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迈进。

猜你喜欢

幸福观中国共产党群众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父亲不断更新的幸福观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退休老人经典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