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榆林市蜂业的思考和建议

2020-12-02田慧宇

蜜蜂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蜂业蜂群生态农业

田慧宇

(陕西省榆林市蜂业技术推广站,陕西 榆林719000)

我市现有蜂群存栏9.3万群,其中中华蜜蜂1.4万群,西方蜜蜂7.9万群,其中转地3.9万群,定地养殖4万群。近几年来,我市蜂群养殖户虽然有所增加,但养殖户群均生产效益及资源利用存在不足之处,没有发挥出最大效益。不仅仅是当地资源的浪费更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损失。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良性循环,养蜂业属于“空中农业”,不与农业争地、争肥、争水、争原料,而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特点,还可以促使传统农业增产增收,是绿色生态农业的典范,同时对满足群众生活需要助力农民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

我市蜂群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是优质蜂蜜基地,且享有“世界名牌”美誉的洋槐蜂蜜、枣花蜂蜜得到很多外商的青睐。但这些品牌优势的背后生产方式仍然在低效能挣扎,蜂农效益没有得到较大提升,几乎停留在20世纪末的水平,和国外蜂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和国内养蜂大省比较也同样落后。无论在养殖技术创新和养殖生产管理都具有思想保守,观念落后,而且在整个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养蜂业仍然以产品产值衡量,只占畜牧业产值的1%以下,所以导致养蜂业在整个农牧业中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政策不重视、社会歧视蜂业,养蜂人地位低下,人格尊严卑微。我市蜂业要转变养殖思路提倡现代“蜜蜂规模化养殖”才能促进我市蜂业提质升级,是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1 改变养殖思维,实现多箱体蜜蜂养殖

打破传统蜜蜂养殖管理模式,消除蜜蜂养殖细化操作管理带来的困惑,降低养殖者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能,规模化蜜蜂饲养可以弥补传统蜜蜂养殖缺陷,从而实现蜜蜂养殖高效健康理念。整合现有蜂群强弱合并,确保群势强壮,保证繁殖区和生产区有效生存发展,一般每箱蜂20~25脾蜂,方可采用多箱体养殖,实现一人多养,规划区域管理,实现粗放式养殖理念。结合我市实际形成适合当地的特色蜜蜂养殖,饲养技术管理逐步科学化,加大机械化生产投入,从而为现代规模化蜜蜂养殖奠定基础。

2 服务型政府资金投入、政策倾斜、制度保障

服务型政府是蜜蜂规模化养殖的立足点,因为我市蜜蜂养殖还处于低级阶段,蜂农家庭一般底子薄、收入少,近年还有不少贫困户刚刚加入养殖队伍,根本无力投资现代机械生产用具,面对风险抵抗能力弱,一旦受气候或外来风险就无力抵抗,就将规模化蜜蜂养殖前功尽弃。所以政府资金支助是保证我市蜜蜂养殖产业顺利发展的前提,确保蜂农最低收入保障,同时政策倾斜制度又能打通蜜蜂养殖规模化发展的快速通道,由此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使蜂农从思想上改变蜜蜂的养殖方式,提升蜜蜂养殖管理水平。

3 积极响应党的政策,推进我市蜂业发展

朱德同志曾经指出“蜜蜂是一宝,加强科学研究和普及养蜂可以大大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获得多种利益”。2009年习近平同志批示蜜蜂授粉的‘月下老人’作用,对农业的生态、增产效果似应刮目相看。”这些题词和倡议均彰显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蜜蜂产业的高瞻远瞩和殷切希望。我市应该参照我国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农业部关于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蜜蜂授粉规程(试行)》的2个重要文件来推进我市蜂业发展。所以我市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制定蜜蜂养殖措施,完善我市蜂业发展,改变我市蜂业现状,为生态农业创造更高价值。

当前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危机,部分区域生态严重被破坏,导致生物链失衡,人类生存环境恶劣,甚至无法生存。爱因斯坦曾预测“世界上如果没有蜜蜂,人类只能存活4年”。蜜蜂对自然界生物生存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蜜蜂的生物学特性,蜜蜂是自然界授粉的最佳昆虫。实践证明,要使生态农业发展必需蜜蜂的授粉。转变我市农业生产方式,蜜蜂授粉是先驱者。

4 参照发达国家的蜜蜂养殖系统性管理

比如德国,在蜜蜂的养护上国内是自上而下精心细致,绝不马虎。在德国80%的植物靠蜜蜂授粉,由此带来的经济收益每年达5 000亿欧元,德国联邦农业部长评价蜜蜂为“蜜蜂具有系统重要性”,于是在德国超市、海报等方面宣传:没有蜜蜂货柜空空。2008年德国通过欧盟的决议禁止在大田种植使用对蜜蜂有害的新烟碱类杀虫剂,此外在德国也不允许使用经过上述农药处理的油菜籽、玉米、谷物类种子进行播种,有争议的农药草甘膦也在德国被永久禁止用于农业种植。为此德国政府制定了与农民共同战略,而且德国民间蜂业组织宣传“蜜蜂是显花植物授粉的一个强大主力军”。所以我市乃至我国要深刻认识到地球上80%的植物离不开昆虫授粉,而蜜蜂在授粉昆虫中占了80%,一旦蜜蜂消失就意味着世界上将会有4万种植物繁育困难,全球1/3的农业受到严重影响,粮食危机必然加重,战争和瘟疫随之而来。蜜蜂是最完美的环境指示器,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健全食物链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这个环境连蜜蜂都无法生存,那人类还有美好未来吗?

5 加强蜂业授粉力度,拓展认识

目前我市乃至我国蜂业授粉还处于萌芽状态,尽管我市大棚蔬菜之类有过少数授粉,但授粉仍然处于被动状态,大棚种植农户不懂蜜蜂养殖管理,而蜜蜂养殖户只是出售蜂群,对其管理不再投入,平时只是走访而不再精细呵护,把所有管理操作直接交给大棚蔬菜户。这样就出现大棚农户与蜜蜂养殖户就是买卖关系,没有收到授粉的实际效益,导致种植户对蜜蜂授粉的作用和投入出现消极状态,没有形成相互稳固的互利关系。蜂农的收入主要是蜂产品系列,只关注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直接蜂产品。生产方式注重追花夺蜜,所有养殖思维都在为蜂产品服务。负面效应相当突出,即养蜂业与农业基本脱节,蜜蜂授粉增产措施基本搁置,养蜂业真正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整个行业远离农业生产,而单纯生产蜂产品“追花夺蜜”“残忍掠夺”“无视蜜蜂生死”的惯性手段,致使养殖户风险大、产值低,导致我市生态农业发展基础不能扎实推进。

面对这些缺乏主观认知的问题,我市应该率先打造蜜蜂授粉产业,为我市生态农业充分发挥作用。确保我市养蜂效益不断提高。政府应该建立适合我市的蜂业发展战略,结合实际更进一步加强我市生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蜜蜂养殖技术配套服务,认识蜜蜂对农作物授粉的社会化功效。加强我市蜜蜂对农产品的生产规程和创设蜜蜂授粉产品标识宣传,逐步实现农业高端产品产值效益。

6 促进绿色生态环境创新,授粉蜂群稳步扩建

蜜蜂授粉能起到为整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枢纽作用,能增加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各种植物生长演变。在我市,蜜蜂授粉功能还没有被社会认识,所以在推进蜜蜂养殖户在授粉增产时不仅仅是单一的建立,应该是多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蜜蜂授粉系统工程。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宣传生态农业与蜜蜂授粉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体,同时和蜜蜂养殖户建立授粉最低收入保障机制,逐步引导农民通过蜜蜂授粉使产品提质增价,终端销售时市场宣传“蜜蜂授粉产品”标识,优质优价,保证农户的效益增加,形成农民与蜜蜂养殖户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形成产销一体化,稳中求进:政策+授粉蜂群+农民+合作社(企业)相互促进的关系网,统筹安排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制度,确保运行机制,有力促进生态农业有序健康发展。

其次改变授粉蜂群饲养规模,由于近年来蜜蜂蜂群数量骤减,为了保证授粉蜂群数量与农作物面积协调,不同的农作物授粉蜂群数量不等,要实施规模化蜜蜂养殖,采用国内外先进养殖模式,参考多箱体养殖管理,保证足够的授粉蜂群数量,同时能生产出高质量成熟蜂蜜。

再就是创造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对蜜粉源植物进行梳理整合,把适合种植的农村空闲地进行整合种植,免费发放种子支助开发闲地,激励蜜蜂养殖户和农民积极参与我市绿色环保生态农业的发展。在保证蜜粉源植物搭配合理和充分利用其价值时,尽量选择药材植物栽培种植,既有中药材种植收入又有蜜粉源植物可供采集,保证了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更是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同时要加强养殖技术培训,蜜蜂多箱体养殖是我市初步参照国内外的模式采用的管理养殖方式。同时授粉蜂群在不同的农作物授粉管理也需指导培训,根据盛花期的时间不同蜜蜂管理也作相应的改变,保证盛花期的蜂群数量满足整个花期的充分授粉。这些都需要政府相关技术部门给予培训指导,让蜂农深刻认识做好蜜蜂养殖技术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技术部门的服务性工作,逐步摸索适合我市的管理模式。

总之,普及蜜蜂授粉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一举多得之措施,打造绿色生态环境是与蜜蜂授粉密不可分的整体,我市的蜜蜂养殖转型已迫在眉睫,但这个转型只靠蜜蜂养殖户是无法实现的,必须要和多方合作共同完成,这项工程是一个群体工程,须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很长时间逐步探索完善,是一个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系统性工程。

猜你喜欢

蜂业蜂群生态农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河南卓宇蜂业有限公司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毕节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
蜂群春管效果佳
蛰伏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