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蜂毒疗法与针灸疗法治疗胃痉挛有效

2020-12-02王东

蜜蜂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蜂毒针灸疗法中脘

王东

(黑龙江省塔河县十八站林业局小根河管护区,黑龙江 塔河165201)

胃痉挛是由于胃平滑肌发生强烈收缩所导致的,胃内平滑肌的主要作用是收缩舒张,如果收缩的程度超出了—定的范围,就会出现胃痉挛。多由神经功能性异常导致,亦可因胃器质性疾病引起。此病临床发病突然,针灸疗法与蜂毒疗法配合治疗胃痉挛有效。

1 临床表现

胃痉挛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呕吐,胃病患者如胃部溃疡、胃部受寒、胃炎等都容易造成胃部肌肉抽搐。

患者常屈上肢或以拳重按,以缓解疼痛。疼痛甚者往往向左胸部、左肩胛部或背部放射。同时,腹直肌亦发生挛急,或伴有恶心呕吐,甚则颜面苍白,手足厥冷,冷汗直流,乃至不省人事。经数分钟或数小时因呕吐而缓解。痛止后,健康如常。发作一日数次,或数日数月1次。

突发性剧烈腹痛,疼痛如刀钻,如针刺、如灼、如绞。

神经激素作用可以造成胃痉挛,胃平滑肌痉挛就像小腿抽筋一样,发作时疼痛难忍,严重者可发生恶心呕吐。

2 蜂毒疗法与针灸疗法治疗胃痉挛选穴

蜂毒疗法与针灸疗法治疗胃痉挛取穴少,疗程短,见效快,可以立杆见影。充分发挥蜂毒的温经通脉,扶阳散寒作用,与针灸配合治疗能快速止痛止痉,治疗时选穴如下。

(1)中脘、足三里、脾腧。

(2)神道、筋缩、胃腧、足三里。

(3)肝腧、胃腧、中脘、梁门、关元。

(4)建里、内关、胃腧。

(5)整体观选穴:肺腧、厥阴腧、心腧、督腧、膈腧、胰腧(经外奇穴)、肝腧、胆腧、脾腧、胃腧、三焦腧、肾腧、志室、臀中(经外奇穴)、章门、日月、阳陵泉、胆囊穴(经外奇穴)、足三里。

临床治疗胃痉挛时,如果是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等疾病引发就应采取整体治疗,小蜂量,循序渐进治疗方针,初期取穴不宜过多,蜜蜂1~2只,取2~3穴为1组,蜂针散刺,1~2天1次。需要注意的是对蜂毒过敏的患者和有胃出血的患者禁用蜂毒疗法。

3 蜂毒疗法

操作方法和疗程请参阅《蜜蜂杂志》2019年第8期《蜂毒疗法临床操作方法》。

4 典型病例

刘女士,2009年4月12日上午突然上腹痛以及出现恶心和呕吐等症状,患者蜷缩着身体,脸色苍白,表情痛苦。患者没有胃病史,经针灸疗法和蜂针治疗痊愈。

针刺方法:针刺前必须做好针具、取穴部位和医者的消毒。正确操作方法:在患者需要针刺的腧穴部位用75%酒精棉球拭擦即可,在试擦时应由腧穴部位的中心向四周绕圈擦拭。或先用2.5%碘酒棉球拭擦,然后再用75%酒精棉球涂擦消毒。当腧穴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以免重新污染。

取穴:足三里、中脘、脾腧穴位常规消毒,选一次性1~2寸毫针,采取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的旁边,右手持针,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快速刺入(患者可减轻疼痛感,又避免发生晕针)。针刺深度1~2寸,患者会出现酸、麻、胀、沉、紧或过电的感觉,中医认为是循经感传现象,如无上述感觉发生,可轻捻转针柄进行来回旋转,至于捻转角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病人性别、年龄、体质、病情、季节和腧穴部位的特征合理选择。

针刺原则:头面及胸背部腧穴针刺宜浅,特别是前胸和后背部位腧穴宜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左右倾斜刺入,—般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引起气胸,四肢、臀部和腹部腧穴可适当深刺,灵活应用。

5 胃痉挛预防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就餐,吃饭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使食物易于消化吸收,减轻胃的负担。很多疾病因脚底寒气而引起,春秋季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足部的保养。

(2)选用易消化和含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限制多渣食物,应避免吃油炸食物,以及含纤维较多的食物。忌暴饮暴食,忌烟忌酒。

(3)少吃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长期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强的松等,都可造成胃粘膜损伤而出现炎症或溃疡。

(4)保持积极乐观情绪,过度的精神刺激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功能失调,促进迷走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胃壁血管痉挛性收缩,进而诱发胃炎、胃溃疡。

(5)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生活工作注意劳逸结合。

猜你喜欢

蜂毒针灸疗法中脘
中蜂蜂毒和意蜂蜂毒抑菌作用分析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温针灸疗法结合康复运动对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的控制作用研究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传统中药蜂毒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春暖花开,蜜蜂蜂毒过敏莫忽视
针灸疗法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疗法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