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长翅官帽并非为了防止交头接耳

2020-12-01吴钩

文史博览 2020年8期
关键词:官帽唐人谓之

众所周知,宋朝官员的帽子有着较为明显的特征,即有两根长翅,其来历还有一则“典故”:“赵匡胤黄袍加身以后,见官员上朝时交头接耳,心生一计,下旨开发出一种特别的帽子,两边加两根长长的翅子,专供官员上朝使用,以防他们说悄悄话,私下议论。”

其实,这是一则以讹传讹的历史谣言。

早在宋代之前的唐、五代,就出现了展脚幞头,宋人王得臣的《麈史》说得很清楚:“幞头,后周武帝为四脚,谓之折上巾。……后又为两阔脚,短而锐者,名牛耳幞头,唐谓之软裹。至中末以后,浸为展脚者,今所服是也。然则制度靡一,出于人之私好而已。”

那么,这个“长翅官帽,以防大臣交头接耳”的谣言是从哪里来的呢?源头是元人笔记《席上腐谈》:“唐人幞头,初以皂纱为之,后以其软,遂折桐木山子在前衬起,名曰举容头。五代相承用之,至宋乃易以藤织者,仍易以纱,后又易以漆纱。周武所制,不过如今之结巾,就垂两角。初无带,唐人添四带,以两角垂前,两角垂后;宋又横两角,以铁线张之,庶免朝见之时偶语。”

其实,《席上腐谈》是有名的造谣笔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这本书“上卷前数十条为考证名物之语,词意多肤浅无稽……多附会穿凿不足据”。

另外,就官服而言,宋朝沿用唐朝服色制度,以公服颜色区分官品。北宋前期 (如仁宗朝),三品以上官员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宋神宗元丰改制之后,四品以上服紫,七品以上服绯,九品以上服绿,去青不用。

猜你喜欢

官帽唐人谓之
唐人路上 花瓣飘香
看图猜成语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有些官员
中国唐人御工坊 中国唐人琴苑
基于CFRP上边梁的纯电动汽车顶部抗压性能研究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甩掉“官帽”,奔向新天地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木鹊和车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