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之下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2020-11-30何江莉

中国商论 2020年21期
关键词:财税政策新冠疫情小微企业

何江莉

摘 要:小微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但长期以来小微企业都面临着资金短缺、销售产品困难、贷款难、承担风险能力差和竞争力单一等问题,如今新冠疫情更是让其发展难上加难。本文阐述了在疫情的冲击下,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并从收益、成本、金融环境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帮扶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只依靠政府的扶持不能解决小微企业的根本问题,从长远上来看,加强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并完成企业转型升级才是根本之法。

关键词:小微企业;新冠疫情;影响;财税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11(a)--02

非公有制经济中小微企业是不可替代的部分,它具有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推动科技创新等作用[1]。小微企业总量大、分布广,尤其在新兴领域方面表现突出,已成为我国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主力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包含了半数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以及专利的申请,在这其中小微企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且小微企业不受人数或者行业限制的束缚,机制灵活多变,能在新建—成长—淘汰—新建—成长—更新中自然转换,无需兼并。但同时小微企业也面临着资金短缺、销售产品困难、贷款难、税负过重、竞争力单一及对市场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弱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现今,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冲击,市场风险加剧、金融环境恶劣、企业融资困难、大量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纷纷倒闭,使得小微企业发展境况雪上加霜,小微企业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存。本文旨在提出疫情冲击下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措施,以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促进我国经济蓬勃发展。

1 疫情对小微企业发展的冲击

由于受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90%的小微企业延迟开业,加上考虑到新冠病毒传染性强、涉及范围广以及恰逢春节客流量较大等因素,政府实施了交通管制,使小微企业的发展受到冲击,具體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收入大幅度下降。由于疫情的原因,企业为保障员工安全不得不一再的延迟复工,而企业人员的隔离以及企业的关停直接影响企业的收入。并且在复工后政府为了防控疫情实行交通管制,此举措导致交通受阻、物流中断供应链不足,影响了企业复工后的创收。在对外出口成为中小企业的主流趋势的情况下,疫情的爆发使得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实行贸易管制,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了消极影响。之后海外疫情进一步加重,也影响到了我国进口和全球的供应链。

第二,成本压力大。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双重压力下,使得小微企业在疫情的冲击下难以支撑。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月初对全国1435家中小微企业的调查可知,员工工资、五险一金、租金以及偿还贷款在小微企业的直接成本中占比为89.83%。在疫情爆发且无收入来源期间,这类支出是无法减免的。在疫情冲击的压力下,大部分的小微企业效绩降低,大量的原材料和产品在仓库积压甚至发生损坏,导致库存成本增高。而且复工后由于疫情没有完全控制住,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企业员工恐慌。为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企业必须主动开展疫情防控和动员工作,并发放相应的防疫物资,这期间产生的管理成本与物资成本大部分是由企业自行负担的。

第三,融资环境差。由于疫情的原因,金融市场风险增高,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从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有限公司的数据分析来看,中债国开债总指数与民企指数在疫情爆发后分化加重,净价指数差在疫情冲击下急剧上升并位于历史高位。且从中央结算公司统计监测部《2020年2月债券市场风险监测报告》中可知,国企、非国企公司信用债隐含评级指数持续走低,并且非国企的走低速度明显快于国企。由此推得,小微企业融资情况不容乐观,在现金流上有巨大压力。如果小微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会造成大规模小微企业的破产,进而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市场经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2 实施措施

疫情的爆发使小微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所以政府需要实施相应的政策来稳定小微企业的发展,使其恢复生产、改善盈利、减少支出负担和加大融资的可行性。

第一,恢复生产改善盈利。小微企业要挽回在疫情期间产生的经济损失主要依靠复工后的正常运营。销售的损失需要在恢复市场后弥补,供应链中断问题需要恢复运转后解决,填补劳动用工的缺口也必须在疫情防控充分的情况下进行。首先,政府需明确复工复产的要求,加强指导稳定企业复工后的正常运营,并保障企业复工后各生产要素的需求。复工后企业的绩效在短期内较低,政府可以实施多种援企政策,推动企业复工后的有效运行,增加企业的收入,改善企业的盈利情况。例如加大政府采购、加强公共服务等。其次,因为疫情致使现阶段需求下降,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者减税的手段增加总需求,从而刺激经济的增长,缓解企业绩效下降的情况。各地方政府可以借助互联网等多渠道、多方式地宣传当地特色产品,为小微企业产品打开销路。再次,降成本,政府加大对小微企业创新转型的扶持。疫情发生后小微企业生存艰难,暴露出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竞争力单一等问题。政府可从税费减免延期、税款返还、直接补贴等多个财税政策入手,降低企业负担成本,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2,3]。在政策的落实中简化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使小微企业享受到财税政策优惠的便利性。且在企业技术创新以及产业升级转型中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政策的落实对于推动小微企业的升级转型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4]。最后,优化企业的经营模式,提高产品质量[5]。借助疫情这个“催化剂”和互联网的便利,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推动企业实行线上、线下的多元化经营。

第二,减少支出负担。疫情期间,小微企业效绩下降致使收入大幅度下降,但员工工资、房租水电、五险一金等成本却在上涨,这使得小微企业资金链更容易断裂甚至破产。因此,小微企业必须开源节流。首先,政府可以在税收减免方面加大力度,允许小微企业适当延交税款。并且在小微企业发展创新、完成产业升级的方面提供援助,如减轻企业研发创新方面的税费、给予创新奖励等,保证小微企业在疫情发生期间依旧不忘发展创新。其次,降低非税费用负担。政府可以减少对小微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阶段性地允许企业延交水电费并免征企业水、电费滞纳金等,同时对于城建税、教育费附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免。再次,疫情期间大多数小微企业大量的原材料和产品在仓库积压甚至发生损坏,产生较高的库存成本。企业可以将这些损坏的原材料和产品进行二次加工或者低价出售,进一步减轻自身负担。最后,政府为稳定就业可以实施稳岗返还政策。疫情期间对于五险一金的缴纳可以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减免和延期。

第三,加大金融扶持力度,解决融资难题。维持小微企业正常运营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保证资金链的正常,所以疫情期间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至关重要。首先,可由各地方政府整理出当地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小微企业名单,由政府主动与企业对接,根据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其次,小微企业的贷款表现出需求急、金额小、周转快等特点,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针对小微企业的需求推出合适的信贷产品。银行等金融机构不仅要在产品上多样化地创新,还要在信贷模式上实现创新。同时政府通过降低融资门槛、增加贷款额度、延长还款期限以及新增贷款的基准利率等金融手段帮助小微企业缓解资金困难问题[6]。由政府牵头,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构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在保障个人信息与商业机密的基础上,实现银行、政府、企业三者数据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实时传递,打破“信息孤岛”的局面,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银行也可以扩展线上业务,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不中断银行业务。最后,减轻小微企业融资负担。积极落实“三降两提”政策,即降低担保费用、降低再担保费用及降低担保门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利用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的作用,着重减轻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发生的形势。同时政府可以加快改革进程,加大对民营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构成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的问题。

3 结语

综上所述,疫情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但是疫情爆发所带来的冲击并不是小微企业运营困难的全部原因。近年来,小微企业的发展越来越艰难,甚至濒临破产,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自身的问题,如竞争力单一、抗风险能力差等。疫情只不过是压垮小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在疫情期间政府对于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只是短期的。从长期来看,小微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要发展创新能力完成产业的优化以及企业的转型,形成核心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小微企业必须要紧抓政府政策的红利,積累充足的原始资本,为发展创新完成转型提供条件[7]。

参考文献

李佳霖.发展小微企业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替代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2(11).

戴桑超.我国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及优惠政策执行探讨[J].纳税,2020,14(05).

李素蓉.减税降费新政对小微企业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9(30).

韩洁,申铖,桑彤,等.空前规模减税降费红利兑现[J].企业观察家,2020(01).

朱士强.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改革与执行情况现状剖析与工作建议[J].现代商业,2019(29).

李克锡,毛瑞瑞.减税降费政策背景下促进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研究[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9,20(06).

尤兰兰.我国减税降费政策背景下的小微企业减税效益分析[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07).

猜你喜欢

财税政策新冠疫情小微企业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和建议
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分析与建议
东莞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财税政策研究
财税政策支持生态产业发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