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忆冯先生

2020-11-30张东晓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冯先生木棍书桌

张东晓

冯先生是我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他有一只眼睛是暗灰色的。第一次见他时,我非常害怕,躲在母亲的身后,探出怯生生的小脑袋,不敢正视,不敢说话。

他眯着眼,笑呵呵地打量着我,和母亲说道:“这孩子的个子可不低,都到你肩膀了吧?”母亲忙笑道:“可不,都9岁了,就是瘦些!”说着母亲就把我从她身后扯了出来,硬推到他面前,连声道:“这孩子,别门里猴子(怕人)啊,快叫老师,叫老师!”我迫不得已地抬起了头,刚好看见他的那只眼睛,心里不禁一慌,就又缩回了母亲身后。

“这孩子……”母亲甚是歉意地说。他却摇摇头,道:“不碍事,过两天就好了。我这个样子,孩子没有吓哭就算不错了。”说罢就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唉,这孩子……”母亲本就不识字,这下子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歉意了。

“大嫂,你就别操心了,”他继续说道,“孩子有个怕劲儿啊,也是好事。他自己知道回家的路吗?”

“认识路的,认识路的!”母亲连声道,“他大姐、二姐都在这儿念书,放学后他们一块儿就回去了。”

“行,那你就忙去吧!”他冲母亲挥了挥手,示意她回去。这个时候地里的芝麻还正等着人锄草呢,母亲摸了摸我的头,又朝冯先生笑了笑,道:“冯老师,您多费心!”

冯先生没有答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教室里孩子们已经打成了一片,闹哄哄的,像镇上的集市。我也很快与同村的孩子说笑起来,刚来时的拘谨也消失了。正当我们闹得欢,他踱着步走了进来,手里还拎着个小木棍。我一看,就忍不住哆嗦,心道:“难道老师真的打人?”我正琢磨着,就听身后有人笑道:“他这就是装装样子,怕个球!”我偷偷地扭头瞟了一眼,见说话的那个男生正神气地挺着胸膛。

“冯子恒!”冯先生突然喊道。他这一声,把我又吓一个哆嗦,我赶紧扭过头,装模作样地挺直腰板,坐得端端正正。

冯子恒就是那个神气的男生。听冯先生叫他,他更是扬起脸,笑嘻嘻道:“老师,你喊我?”

冯先生伸出小木棍指着他,沉声道:“你啥时间不留级了,我就不喊你了!”

留级?我心里一愣,怪不得他晓得这些,原来是个留级生。冯先生这么一说,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冯子恒见望向他的目光由崇拜变成嘲笑,顿时脸涨得通红。他盯着冯先生,恶狠狠地喊道:“独眼龙!”

冯先生一怔,小木棍瞬间凝固在了空气中,教室里的空气沉寂下来。许久,冯先生长嘘了口气,缓缓放下手里的小木棍,看着冯子恒,轻叹道:“你也坐下吧。”

冯子恒宛若一个胜利者,肆无忌惮地坐到了座位上。坐下之前,他还特意朝教室里看了一圈,那表情分明告诉我们,他说得没有错,冯先生的小木棍果然顶个球用。

冯先生把小木棍放到讲台上。讲台就是一张书桌,这是教室里唯一的一张标准书桌。我们使用的书桌都是从自己家里带来的,长的、宽的、扁的、方的,可谓五花八门。我带的就是一个小方桌,是家里吃饭用的,可家里也实在搜刮不出合适的桌子,就拿过来勉强凑合着用了。

可能是一时之间他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得闷着在讲台上来回地踱步。过了一会儿,他才停下来,凝视着我们,道:“会写自己名字的同学,请举手!”

他扫视着教室,见有几个孩子举起了手,但是有的举左手,有的举右手。他示意举手的孩子把手放下,道:“以后上课,有问题要先举手,举手的时候我们都要举右手!”说着他示范性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

“为什么不能举左手?”冯子恒哼了声。他和冯先生是一个村子的,他是村长的儿子。冯先生没有理会他,而是沉声问道:“你们知道为什么来上学吗?”

我们自然是一脸蒙,却听冯先生道:“不只是为了写自己的名字,而是——”说这话的时候,他有意无意地侧过身,把目光投向窗外。窗户上糊的报纸,已经破败不堪,阳光刚好从那些破烂的缝隙中透过来,有些阳光竟然还映照到了他的脸上,给他圆润的脸上平添了些光辉。

“我們不能总窝在地里!”他的声音很轻,但很坚定。“难道你们想像你们的父母一样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吗?”他又从书桌上拿起了小木棍,“啪啪”,在黑板上敲了两下,也敲在我的心里。我心头一紧,感觉有些疼。

“我不相信穷会扎根!”他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继续道,“外面的世界很大,你们要是有本事,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别老在这儿瞎折腾!”

“又来这套!”他的话音未落,冯子恒就小声嘀咕了句。冯子恒虽然有意压低了声音,但我还是听见了,冯先生应该也听见了。但此刻说完那些话,他的情绪也平稳了许多。他有意无意地瞄了一眼冯子恒,最后说道:“我去领书,你们先——”他大概是想说让我们先自己学习,但旋即又意识到我们现在连书都没有,不跟着冯子恒捣蛋就不错了,至于叮嘱学习的事情,他就只能等着以后了。冯先生刚走出了教室,冯子恒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当年坐在教室里的四五十个孩子,坚持上到初中的有二十来个,坚持上到高中的有四五个,而最终上了大学的只有两个,冯子恒就是其中之一。

冯先生只教了我一年的语文课,都是字母。以至于现在我教孩子学习字母的时候,都会忍不住想起他的眼睛。

记忆最有欺骗性。我想不到他有一天也会老得如一棵歪脖柳树。前年冬天,我回家过春节。有天中午,我正倚在大门边晒太阳,忽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从不远处缓缓而来。我一愣,忙走到路口旁,仔细看了看,果然是他。他矮胖的身材,裹着一件军绿色的棉大衣,一步一步地往前挨着,感觉就像在地面上滚着一个大冬瓜。他的头发已经发白,跟当年那件中山装的衣领、袖口一般的白,稀稀疏疏的,跟欠苗的庄稼地儿似的。

“冯老师!”我喊了声。他一愣神,冲我看了看,很是迷糊,眉毛也瞬间凝聚在了一起。他摸索着从大衣口袋里掏出眼镜,慢悠悠地戴上,又盯着我看了会儿,忽然笑了,兴奋道:“哎呀,东晓!你回来过年了!”我忙点了点头,道:“冯老师,这都快晌午了,您吃饭没?”他笑着应道:“吃过了,早上走亲戚,在亲戚家吃的。”

“那您进屋坐会儿,中午别走了!”我说道,“我陪您喝两盅。”

“不了,不了!”他连声道,“今儿还有一家亲戚要走,也近,到那儿不耽误吃中午饭。”说着他冲我挥挥手,就转身走了。他这一转身,犹如26年前他转身离开教室一般,只是动作已经笨拙许多。

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我的眼泪悄然落下。

责任编辑:蒋建伟

猜你喜欢

冯先生木棍书桌
木棍的长度
President speech in foundation conference
Get Ready for Your Desk小小书桌换新颜
漂泊的书桌
小木棍的无限联想
一根木棍
带旋转书架的书桌
晴空一声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