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型基础课程之设计色彩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研究

2020-11-30曹帅

流行色 2020年11期
关键词:色彩意识专业

曹帅

西安欧亚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

1 设计色彩教学现状

设计色彩作为设计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重大。色彩原理、色彩表达、色彩应用这三部分是设计色彩教学重要组成,也是学生色彩能力形成基础。这一教学内蓉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

1.1 教学模式局限

日常教学中,写生训练教学模式是教育工作者比较常用的教学手段,希望通过日常的写生与练习,可以提高学生色彩应用与设计能力[1]。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方法,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景物写生、风景训练的方式进行教育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意识到色彩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但是也会对学生色彩创作能力、设计能力形成产生抑制作用,无法激发学生色彩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未来创作。这一问题是未来教育中必须要解决的困难,也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重点。

1.2 教学内容分散

在造型基础课程的设计色彩教学中,发现部分学校采用内容训练、阶段讲授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学,通过实践辅助理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设计色彩内容,掌握色彩设计技巧。对于学生来讲,阶段性的知识讲授,无法将所有学习内容贯穿在一起,无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色彩设计教学涉及内容比较丰富,需要学生将各个单元知识总结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以便在后续学习中灵活应用[2]。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教学模式与方法并没有将分散知识点渗透在一起,影响学基础知识构建。

1.3 教学针对性不足

设计色彩课程开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色彩应用能力与审美能力,为学生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由于设计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同,对设计色彩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日常教学中,可以发现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不强,学校或者教师并没有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与社会对人才要求进行针对性教育活动,而是以传统以往教育经验为主,实施教育活动[3]。设计专业对学生能力有很大要求,若是教学活动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工作,则会影响学生职业发展,无法提高教学科学性。

1.4 与专业课衔接不到位

设计色彩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日常教学中,需要将课程内容与学生专业课程有机衔接,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中形成专业能力与素质。但是设计色彩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设计色彩与后续专业课程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忽略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

2 造型基础课程之设计色彩教学改革策略

2.1 重视色彩意识培养,强化数字色彩训练

设计色彩课程知识学习中,学生可以利用色彩传达设计主题的方式,展示自身的专业素质与色彩设计能力。在传统教学中,对色彩应用练习比较重视,忽视学生色彩意识培养,致使学生色彩创造能力差。在教学改革中,需要改变这种教学理念,加强对数字色彩训练的研究,让学生学会用计算机与配色工具设计色彩,以此培养学生色彩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练习中形成色彩应用的意识。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做出以下改变:第一,明确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之间的关系。在传统学习理念的影响下,学生运用色彩进行设计活动中,会不自觉的采用绘画色彩的思路进行设计,设计的作品没有体现出学生自身的个性,也无法展示学生创作能力。在教学改革中,利用数字色彩训练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色彩创造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不同,利用数字色彩训练活动提升色彩设计与应用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第二,提升学生概括能力。数字色彩训练中,组织学生对色彩特点进行总结归纳,结合以往学习知识,进行色彩设计创作,运用不同的色彩设计出生动的作品,实现设计专业学习的目的。通过数字色彩训练活动,提升学生色彩配置能力,学会用配色工具展示自身特色与特点,提高色彩意识,为学生设计能力与创作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2.2 培养色彩表达能力,提升学生情感

设计色彩教学中,运用情感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形成色彩表达能力,养成科学的色彩设计与应用意识[4]。色彩表达能力,是这一课程学习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若是在实践中没有形成良好的表达能力,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欲望,也会对后续专业成长产生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情感进行知识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色彩是表达情感与主题的最好方法,并掌握色彩表达情感的技巧,以此实现设计色彩学习的目的。首先,培养学生色彩调和能力。加强对教学内容的运用,让学生利用色彩要素与色光的关系内容,进行色彩调和,明确各个色彩之间的关系,以此形成调和能力。通过学生自主调和色彩,掌握用色彩表达方法,实现教学改革的小目标。其次,培养学生色彩创创造能力。色彩创造能力,是色彩表达能力的一部分,体现了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状况与专业素养。教学改革中,重视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了解色彩重要性,感受色彩的魅力,并发挥自身专业特点,利用不同色彩进行创新,借此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3 培养学生兴趣,实现设计色彩教学意义

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设计色彩教学改革中,重视学生兴趣培养,使学生主动参与色彩知识学习中,学会用色彩设计一些新颖的内容,以此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色彩与造型方面的知识,刚接触的时候会感到非常有趣,但是随着知识的深入,学生学习上会感到吃力,不愿意学习专业知识[5]。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材知识,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挖掘,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这一课程的魅力,以此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更加自主的参与其中。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利用专业知识创作,提升学生原创能力,促使学生专业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布置色彩设计作业,让学生运用设计色彩知识进行创新,在实践中提高原创能力。通过学生自主实践操作,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形成创造能力。如,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自然写生的作业,然后用设计色彩的思路进行上色,画出自己理想中的色彩,将色彩作为媒介表达对自然的情感。这一作业形式比较开放,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结合自己内心的情感、对色彩的理解,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提升色彩创造能力,呈现自身设计色彩学习状态。

2.4 加强实践训练,提升学生操作能力

实践训练,是设计色彩教育的重要部分,具有提升学生设计能力与色彩应用能力的作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时,应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加强对色彩训练,让学生在室外写生、市场调研中提升专业素质。设计色彩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让不同类型的实践中,感受色彩设计的重要性,并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专业素质。室内色彩、自然写生、广告包装等,在生活各个方面都有色彩的存在,这些内容与学生息息相关,是实践训练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熟悉的事物,进行色彩设计,通过色彩的运用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情感。在设计色彩赏析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具有多元化内涵的设计作品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时代发展中色彩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作品赏析中意识到色彩与文化发展、时代进步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创造意识,让学生更好的实践学习。通过综合训练活动,提升学生情感表达与色彩运用能力,为学生专业成长奠定基础。

结语

总而言之,设计色彩教学中,虽然存在一些不足,影响学生色彩设计能力与运用能力形成。但是通过教学改革后,可以消除以往教学中存在不足,提高学生色彩表达与创造能力,为学生未来职业成长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色彩意识专业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神奇的色彩(上)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