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字平台的智慧校园应用创新研究

2020-11-29

无线互联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校园智慧学校

陈 坚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财经分院,江苏 南京 210004)

0 引言

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和《智慧校园总体框架》等相关文件建设要求,通过构建涵盖校园智慧化办公场景、教学场景、宣传场景、家校场景、数据场景和安防场景的一体化校园,打造智能化校园服务平台,促进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和教育、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的深度融合,形成协同开放的智慧校园生态。

1 数字平台建设的思路

按照校园信息化应用新的建设思路,通过“事务、业务、服务”三级解构方式,保障对校园工作多变性的良好适应。(1)“事务”,将多部门相关业务进行聚合,形成对具体事项的完整办理,随着前后业务审批结果的不同,事务的发展路径存在差异。(2)“业务”,指的是部门内部的具体操作过程,通常有相对稳定的办理流程和明确的办理结果。(3)“服务”,业务过程中,用户的具体操作细化为“服务”,如:信息查询服务、报表生成服务、权限验证服务、数据同步服务、流程运转服务等,包括前台展现类服务、后台执行类服务和前后台响应式服务。

核心基础平台基于SOA架构思想、响应ESB技术,实现对各类应用服务的统一注册、调度与管理;实现用户身份认证与权限的分级管理;实现数据资源的交换与共享;实现平台运行情况的整体监控;实现数据仓库管理与主题数据分析。

2 数字平台基础建设

2.1 统一身份认证体系的完善

智慧校园需要建设统一的基础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认证、统一门户、统一桌面、进一步整合现有系统。基础数据库意义在于可以实现后续拓展业务系统的无缝整合,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建共享。数据中心提供教育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平台,用户可在该平台上对教育基础数据及应用业务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对数据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并对海量数据进行多维度的、高效的分析挖掘。

2.2 开放的接口对接平台

通过智慧校园开放平台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接口,可以接入学校现有系统、合作伙伴软硬件系统,支持与学校现有系统的数据同步,同时,在应用市场里提供更加丰富的应用,不同场景、不同应用开放的接口满足学校的个性化需求。

采取微服务架构,在设计上保持高灵活性和扩展性,通过课程和实训,不断输出优质资源,持续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微服务平台是将各种不同的服务封装到一系列的数据接口中,并开放这些接口。开发者可以基于平台开放的API开发各种应用。因此,无论是第三方公司,还是学校各部门、老师,都可以很便捷地参与建设,构建出一个开放、共建和融合的校园生态系统。

3 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创新

智慧校园通过建设学校大场景的应用。教学应用帮助教师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学校的教育事务无纸化处理;家校应用促进学校和家长间的沟通交流和家校共育,宣传应用树立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影响力;安防应用建立校园师生主动安全防范体系;数据分析帮助学校对学生学情精准跟踪分析服务。

一个学校支持多个校区共存,可切换进入不同校区管理校园功能;一个成员可同时有教师、家长等多个身份,移动端即可切换身份使用各角色应用功能。智慧校园系统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辅助人工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使繁杂的日常管理工作变得轻松,实现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升校园信息化的整体水平。

3.1 构建以“人脸+校园卡”为载体的学校智能认证体系

完善建立校园卡与人脸身份认证的集成融合机制和方法。利用人脸识别、虚拟二维码等技术,对现有的软硬件平台进行改造,实现上课考勤、门禁认证、图书借阅、多媒体开锁、机房上机、业务系统免密码登录、就餐消费等功能,提供以一卡通系统为核心的校园生活物联化服务,提高效率和质量,使师生服务便捷化,增强师生获得感[1]。

3.2 利用物联网技术

建设基于射频电子标签技术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实现固定资产和图书文件、书架,资产存放地和使用者的综合识别。实现楼宇智能化管理,提供楼宇照明控制、空调管理、能源采集以及节能展示等功能,提供全天不间断的控制服务。管理员可以通过浏览器、手机APP可实时查看和控制设备,更高效、更直观地提高管理效率,在保证提供舒适、安全环境的同时,加强了能源利用率。

3.3 人工智能+教育大平台

当前,教学平台众多,彼此无法互联,形成一个个孤岛,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不利于进行有效的教学分析和决策。部分优质课程运行在第三方云平台上,过于分散。

建设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校本教学平台,支持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库、移动教学课程、MOOC,SPOC等项目的建设,在全校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移动教学等教学模式的改革。

通过教与学全过程数据的采集,可以对师生形成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教学效果分析,给学校领导提供各种教学过程数据的详细统计汇总,实现数据驱动的学校发展性评估与科学决策。通过数据分析,让教师能够实现精准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2]。

3.4 空中课堂的建设

利用空中课堂可以实现寒暑假、特殊时期等师生不能到校时教师在线教学、辅导学生。相比较在线互动课堂,空中直播课堂学生端无须安装任何客户端软件,通过Web或微信扫码等方式,即可实现单向直播听课,并支持大规模并发。

网络在线课堂系统能够有效拓展教师教研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高效地帮助组内教师平等、充分地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再造。在“一人建课,多人协同,共同研磨,高质输出”的方式下,实现优质资源的高度整合、课程设计的最优配置。学科教师借助多样的教研开展方式,有效将日常教学工作、教学研究、教师成长真正融为了一体,实现了学科整体教研水平的提升和学科核心能力的沉积。

3.5 学习行为分析研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信息需求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用户和技术人员不再仅关注数据本身的计算与存储,而是进一步试图从大量数据中寻找规律,寻找到别人的“集体智慧”,并代入自己的决策与学习过程中。

对学生上课的行为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人脸识别、表情识别、情感分析等的准确度,辅助教学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通过布设抓拍摄像头,对学生的人脸、微表情、行为姿态进行抓取、分析。

场景解决方案:基于人脸识别、情绪识别等AI能力,准确识别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上课状态,如板书追踪、关键点识别等,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精准识别学生身份,辅助记录学生到课出勤情况;识别做题、转身、趴桌、站立、举手等多种典型课堂行为,辅助记录学生上课参与度情况;通过识别AU 动作组合,微表情情绪表达信息,辅助记录学生注意力集中情况。

3.6 5G应用

虚拟世界或物体和真实世界有机融合,在不妨碍正常生活的基础上,拓展了生存空间,丰富了生活,提供人类新的感知、认知、表达通道。利用5G高带宽和低延时的特性,构建与真实世界融合的VR/AR/MR新环境,提供可共享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新空间。5G信号覆盖到哪,VR/AR新环境就构建到哪;做好基础支持,从资源建设、课程设计、教学应用等多维度支持教师;对软件、设备、系统、理念等方面进行指引与培训。

随着5G网络覆盖的不断完善,5G在全方位提升教育互动性方面将会带来改变。持续探索5G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创新,基于“5G+”边缘云与更多AI技术结合,让教育“零距离”,推动智能教育在全息远程互动教学、生动MR课堂、AI大数据评测、校园智能化管理等应用的探索。

3.7 建立教育大数据管理与决策服务体系

智慧校园系统中的大量位置相关数据,包括轨迹、时间、类型、课堂出勤、上网行为等数据,与校园业务的数据结合,为个性化的教育、人性化的服务提供支撑,抽象出标签化的学生模型,掌握学生的行为动向、兴趣爱好、心理特征、互动行为,为学生的学习就业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指导,为学校提供精细化的教育管理。

4 结语

总之,要不断进行智慧校园应用创新研究,融合互联网应用思维,有机整合校园核心业务系统,重塑师生信息化体验,建成一个精准决策、数据广泛、个性教学形式多样、高效服务实时主动、自然生活无拘无束的智慧教育新生态系统,全方位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猜你喜欢

校园智慧学校
学校推介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