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放管服”改革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

2020-11-29张海英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2期
关键词:放管服科研经费科研项目

张海英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放管服”是政府机构进行重新配置资源、革新管理模式的新理念,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放管服”改革指的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结合实际情况创新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搭建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更好凸显出科研创新活力。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进而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校承担科研项目的比重在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国内科研事业的重要力量。相关部门对于高校科研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放管服”的价值和延伸

(一)科研经费“放管服”的价值分析

“放管服”改革是强化政府职能的重要方式,主要目标是实现权力的下放和分配。有效地降低多重管理的价值,积极的强化监督和管理职能,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放管服”属于行政管理体系的改革,属于政府现代化治理的重要组成。提升行政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水平,有效地缩短了行政手续的处理时间。

针对科研领域的“放管服”改革机制,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简化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通过预算科目下放到承担单位的方式,进一步的扩大科研预算的自主权限。2.取消劳务费比例限制。针对绩效支出的费用比例不再受到限制,很大程度地提升了激励程度。3.支出标准和管理制度革新。比如会议费、差旅费的支出标准出现变动,对于科研环境优化增添动力。4.设备和仪器采购流程简化。高等院校“放管服”改革是为了帮助科研人员节省时间和成本,简化科研设备和仪器的采购流程,进一步的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科研经费的“放管服”改革最核心的是权力的下放,强化各种项目负责人的自主权。从经费预算、绩效比例、设备购置、费用调配等多个项目进行分析,确保费用的使用结果符合高校科研项目实际状况。更好的激发项目人员管理意识,合理的使用权利,促进项目建设进程。同时要重视保障和监督工作,权力下放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凭借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效规避各种违规操作。凸显出事业单位服务于社会的价值,为广大群众生活水平提升做出更多贡献。

(二)高校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原则

要始终遵循科研活动的自身规律,从科研活动的立项、实施、执行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更好的应对管理活动的不确定性,从而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实际的“放管服”改革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协调和联动。“放管服”属于系统化、整体化管理模式,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到改革进程。明确改革具体手段,制定出更加详细的管理方案。凭借完善的管理制度,最终实现优化服务目标。要强调“放管服”之间的配合与内涵,进入促进高校科研项目的顺利发展。

(三)高校科研经费“放管服”的意义分析

高校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对于国内科技领域发展创新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方式。从宏观监管层面进行分析,通过深化改革的方式来激发科研人员的自主性、创新性,搭建专业素养过硬的人才队伍。从科技发展层面进行分析,搭建更加优良的工作环境。科学的解除人员的后顾之忧,从而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针对财政层面进行分析,主要是要实现放管结合。保证监督和管理职能的实现,进一步的提升科研资金的利用效率。

二、高校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遇到的问题

(一)经费预算编制过于细致,实际的管理缺乏灵活性

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在立项阶段更加重视课题背景、选题论证以及项目研究基础。针对实际的预算编制重视性不足,因为缺乏专业财务人员的指导,凭借经验随意地进行填写。具有很强的随意性特征,预算和实际的执行也存在很大差异。大量的掌握在账面上不能处理,部门费用报销却非常的困难,进而造成预算执行非常的缓慢。高校科研经费和事业单位的选择同样的管理方法,在实际的报销过程中受到很多的阻碍。出差之前进行审批,出差时要花销要取得各种发票。出差之后由部门负责人、职能负责人、分管校领导进行审批,实际的报销过程非常的复杂。还有部分科研支出不能获得正规发票,科研人员需要承担一部分的费用,严重的挫伤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部门之间沟通协调较差,导致信息不对称

科研经费管理涉及了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要各司其职。在“放管服”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部门之间都是各自为政,缺乏足够的沟通协调。导致政策理解和制定存在很大偏差,进而造成部门之间的争端,对于后续工作开展造成很大负面影响。

(三)绩效考核机制不科学,监管力度不足

国内大多数的高校科研经费绩效体系建设都处于理论探究阶段,只能依据项目结项的方式事后监督方式来进行管理。由因为缺乏长期有效的监控,导致风险防范效率低下。要从技术、经济、社会三个层面进行思考,对于科研费用的执行进度进行量化分析。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因为缺乏科学的凭借体系,导致技术效益管理超出了相应范畴。

三、“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策略

(一)推进信息系统建设,搭建多部门的信息融合平台

针对高校科研、财务等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采用先进基础实现系统之间的高效衔接。保证多部门之间的数据可以共享,搭建相应的信息融合处理平台。针对科研的立项、申报、经费入账、仪器采购、资产管理、收治决算查询等一系列过程进行分析,提供更加便捷的查询服务。对于科研经费济宁动态的监管,促进财务、科研、审计的沟通交流。积极的实现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不断地强化人员的服务意识。逐步提升科研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创设完善的协同工作体系。

(二)搭建科研经费内部控制体系,强化经费使用自主权

认真研究、树立相关的“放管服”政策文件,对于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编制完善的科研管理方案,聘请专业的机构对于科研流程进行梳理。做好风险评估,不断地完善内部防控机制。针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复杂问题提供专业方案,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断地强化资金的使用评价,进而保证科研项目的资金安全化使用。

逐步扩大科研人员经费使用的自主权,积极的简化预算流程。在总金额管控的基础上,明确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积极的简化预算费用科目,除了设备费用之外,其他的费用提供测算说明即可。明确劳务费的开支标准和范围,依据研究人员承担任务量确定报酬。逐步的简化经费报销审批流程,推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进一步额提升科研经费的执行率。

(三)建设线上+线下的财务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

线上要依托预约报销、线上查询、短信发布等方式,降低科研经费管理成本。及时传递科研经费的各种信息,运用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推动最新政策文件和制度资讯。选择内部主题培训等方式,对于科研管理制度、财税制度、财务报销系统进行操作,进一步的提升科研经费使用的规范性,进一步的提升科研经费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线下要设立财务助理和项目会计,聘请专业知识过硬的人员作为财务助理。定期进行财务制度培训,为科研经费提供预算、入账、报支等专业化服务。将科研人员从烦琐的经费管理保质事物中解放出来,创设更加舒适的科研环境。确保科研人员能够潜心研究,从而提升科研产出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放管服”改革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的探索,就是为了创设更加优秀的科研环境。激发高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的提升科研产出效率。实际上,“放管服”改革最核心的目的就是简政放权,针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提供新的思路。更好的规避管理风险,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科学、合理、规范的使用科研项目经费,保证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科研项目的顺利推进,逐步提升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猜你喜欢

放管服科研经费科研项目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国家发改委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更多制度红利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
提高高校社科类科研经费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