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社会新闻的采写

2020-11-29

记者摇篮 2020年12期
关键词:民生工作者受众

社会新闻本身立足于群众生活,具有报道广、内容足、贴合群众需要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报社在社会新闻版块从未吝啬人力物力的投入。因此,如何从社会新闻的采写环节入手,提升社会新闻质量,提升其带来的种种收益,强化报社自身引导职责,是当下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采集社会新闻

1.紧贴民生。社会新闻本身是指在群众生活中呈现的有关社会风气、地方建设、民间活动、伦理道德热议等内容的新闻信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极强的风土人情气息。基于这样的新闻特征,社会新闻的收集信息与采访工作,应将重心放在民生上,以民生为新闻主体,关注民生发展走向,深度挖掘民生信息,保证采到的社会新闻都可以及时反映民情,为社会传递民声,为民意提供展示平台。

在此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应当时刻谨记记者职责使命,心怀责任感与同情心,积极地在各类新闻事件与现象中,选择最贴合群众需要的信息。同时,在重视民生的同时,应当注意新闻信息本身的意义,不可为了报道民生而报道,而是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兼顾新闻角度与质量,为群众提供更有价值的社会新闻。

2.挖掘社会新闻本质。新闻中,有“软新闻”与“硬新闻”之分。“软新闻”主要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将贴近生活的内容展示出来。而“硬新闻”主要是通过严肃的表现方式,对偏向思想指导与产生重要影响的内容进行展示的新闻。社会新闻无论是从报道形式还是从报道角度上来看,都以“软新闻”内容居多,因此,社会新闻的采集应当发挥“软新闻”的优势,灵活运用各类报道形式,为社会新闻提供更多的展示空间。在此基础上,社会新闻应当挖掘“软新闻”中的硬道理,形式为辅,内容为主,通过小题材或小事件,折射出当下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

因此,社会新闻的采集工作,应当在将报道内容进行完整展示之前,深刻思考其背后蕴藏的社会意义与事件性质实质,要有不断进取、勇于探究的新闻专业精神与挖掘新闻内容的业务能力,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同时在社会新闻采集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应当积极扩展自身专业视野,培养自身人文情怀与社会观察能力,时刻保持敏锐的新闻眼光,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为人民群众传播其喜闻乐见的新闻信息。

3.合理策划社会新闻。新闻的报道策划是以特定主题或热点话题为核心,对新闻采编整体活动进行合理设计与规划,进而制定完整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新闻的影响力与传播效果,对社会舆论进行良性引导的前瞻性行为。

针对社会新闻内容,新闻工作者应及时意识到新闻潜在的能量,增强策划意识。成功的新闻策划不仅保证了社会新闻本身的职能效用,更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报道方式持续提升新闻热度,保证了新闻的浏览阅读量,为社会新闻工作的后续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编写社会新闻

1.客观合理,有效传播。新闻故事化,是指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其中的故事性与戏剧性,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将社会新闻展示给受众。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要想吸引足够的受众,必须突破限制,打破新闻固化的写作模式,灵活运用故事化写作手法,在阐述新闻内容的同时,为受众建立一个立体的新闻情境,保证其在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中,了解全部新闻内容,避免因新闻写作模式单调而使受众丧失兴趣的情况出现。

同时,社会新闻工作者应当准确把握写作尺度,要在尊重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故事化加工,而不能为了营造故事戏剧性,删减或改变部分新闻实情,这不仅违背了新闻写作的原则,也不利于媒体自身的信誉,会对整体新闻工作的开展产生极坏的影响。因此,应坚决杜绝虚假新闻的出现,保护社会新闻的整体环境,遏制为博取阅读浏览量肆意篡改新闻内容的不良风气。

2.局部特写,强化效果。“故事化新闻”在受众阅读新闻内容时,通过调动其感官神经,来强化阅读体验。针对故事化新闻的特点,新闻工作者应当在社会新闻写作的过程中,将新闻内容感官化与视觉化,以满足受众对社会新闻的阅读要求。为实现该目的,应注意运用新闻特写方式,特写本身是指对局部进行突出放大,来强化观感体验的方式。在社会新闻的写作中,同样可以合理运用特写的手法,将部分新闻内容进行丰富描绘,强化受众在阅读时的感官体验,同时也可以利用图片等媒介,帮助社会新闻进行有效传播。

3.把握正负新闻信息平衡,正确引导舆论方向。社会新闻不仅包含具有正面影响的新闻,同时也有影响公众情绪的负面新闻信息。负面新闻信息主要是指人为加工后形成的新闻报道,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新闻内容本身呈现负面效果,使得新闻报道在传播过程中造成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是指新闻内容本身正常,但由于新闻报道方式不当,使其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于新闻媒体传播渠道高速增长,使得新闻受众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更容易将注意力放在刺激性与猎奇性较强的新闻内容上。在这样的形势下,部分媒体过于迎合受众心理,导致社会新闻内容“正负新闻”信息比例失衡,破坏了社会新闻采写的整体环境,使得社会舆论处于容易失控的境地。因此,采写社会新闻时,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掌控各类新闻占比,合理报道,切不可因急于求成而剑走偏锋,忽视了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做好新闻采写工作,应精准定位新闻对象,重点关注民生热点,深度挖掘新闻内容,并对其进行合理策划,充分挖掘新闻价值。在完成“采”的基础上,新闻工作者应尊重客观事实,运用合理的写作手法,控制“正负新闻”信息报道比例,将社会新闻呈现给受众。■

猜你喜欢

民生工作者受众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用心感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