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共用的现代学徒制双导师教学队伍建设研究*

2020-11-29刘勇彪

科技与创新 2020年7期
关键词:试点工作导师校企

刘勇彪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德阳618000)

为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在2014-09 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进行现代学徒制度试点。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学徒制的内涵得到不断丰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强调学校教师(学校导师)和企业师傅(企业导师)共同培养学生,从而实现高职教育和行业发展的无缝对接。

因此,如何构建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素质优良的双导师教师队伍,确保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质量是目前中国各个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1 现代学徒制双导师教学队伍的要求

现代学徒制作为现代职业教育和学徒制结合的产物,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学校教师的教授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又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实践操作技能。即要求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培养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1.1 对学校导师的要求

在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中,要求学校导师具备“双师”素质,不仅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实践操作技能。因此,要求学校导师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可以将企业的生产标准、企业理念融入课堂,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1.2 对企业导师的要求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要求企业导师不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还要求其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善于沟通。企业导师不仅要将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参与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现代学徒制还要求企业导师积极参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核心教材,参与课堂教学设计等。

2 现代学徒制双导师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2.1 缺乏企业的积极参与

校企“双主体”育人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求职业院校和企业作为现代学徒制的两个主体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在开展中大多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局面。没有企业这个重要主体的参与,现代学徒制就缺失了核心内涵。现代学徒制学徒人才培养需要企业投入较多的人力、设备等资源,要求企业选派优秀的技术人员或者操作人员担任企业导师,这些都会对企业正常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另外经过三年培养后,由于种种不可预见的原因,学徒可能不回报企业,最终导致企业参与的动力不足,缺少积极性,从而形成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如何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强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2.2 教学队伍建设激励机制不完善

现代学徒制建设要求校企双主体育人,但是相比普通在校班级的任课教师,承担学徒制班教学任务的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优等方面,大多数学校看重的仍然是科研成果,没有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纳入计分项目中,导致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成为学校导师的额外负担。

企业需选派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担任企业导师,参与到现代学徒制教学中。高水平的企业导师往往处于关键的工作岗位,本身承担了繁重的生产任务,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在学校课时津贴标准达不到预期的情况下,难以调动企业导师的积极性。奖励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企业教师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甚至是不愿参与现代学徒制建设的直接原因。

2.3 学校导师的技能素质不高

双导师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决定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满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现代学徒制要求校内导师既要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又要具备专业实践技能、基本项目管理能力等。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专业理论水平较高,但缺乏企业实践工作经验,自身实践能力薄弱的现象十分普遍。高职院校一直鼓励教师通过顶岗实习等多种途径获得“双证书”,但多数教师并未具备与证书相匹配的实践工作能力,其业务技能未真正得到提高。

2.4 企业导师的教学经验不足

企业导师普遍拥有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超高的技术水平,但是大部分企业导师未接受过正规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的培训,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解不到位,对教学计划的执行力度不足,教学手段有限,教学经验匮乏,这些不足可能会使他们无法把自己的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学徒,达不到教学效果。部分企业员工流动性大,不能形成稳定的企业导师团队,无法保障教学的质量。

2.5 教师成长缺乏共赢平台

部分学校和企业距离较远,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校企导师缺少有效交流的平台,学校和企业导师见面机会少,导致了双导师团队内部缺乏深入的交流。有限的交流或集中培训,也大多流于形式,效果不甚理想,未能达到校企双导师教学队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目的。因此,搭建双导师成长的共赢平台,是建设高水平现代学徒制双导师教师队伍的必要途径。

3 现代学徒制双导师教学队伍建设对策

为探索构建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团队建设的长效机制,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解决了参与试点工作动力、试点工作制度保障等问题,为中国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制教学队伍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3.1 构建校企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学校和企业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双主体”,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是学徒制试点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互利共赢是维持校企合作关系长久健康发展的保证。学校有计划地将优秀的教师派遣到企业开展长短结合的锻炼,对企业员工进行理论基础知识和教育理念的培训,提高企业导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的研究及技术服务,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让企业得到实惠。企业为了培养适合自己企业的、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愿意选拔优秀员工作为企业导师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定期组织开展导师培训交流活动,最终为“校企共建,互聘共用”的教师团队建设奠定基础。

3.2 建立完善的长效奖励机制

为保证双导师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保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完善了相关的教师管理、科研经费使用、学校导师教学工作考核等多个管理办法,明确了责任权利,建立了长效奖励机制,为双导师教学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完善了双导师管理制度,明确了奖励办法,对于工作表现优异的校企双导师,由学院进行专项奖励,以提高其参与试点工作的积极性。除了物质上的激励外,通过定期举办拜师仪式、企业导师表彰大会等形式,利用荣誉激励,提升企业导师的成就感。另外,学院修改职称评审制度,把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列为教师个人业绩的计分项目。通过完善学校层面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积极性。

3.3 制订严格的双导师资格准入制度

以提高学生(学徒)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为目标,以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校企共同制定了《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双导师方案(试行)》,对双导师聘任、工作职责、考核和待遇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明确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能力等。

方案要求学校导师应该是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这也是校内导师选拔的基本标准。作为校企共同育人的受益者,企业依据管理办法,选拔道德高尚、专业技能功底扎实的技术骨干担任学徒的企业导师,要求企业导师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协作意识、5 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等。通过严格准入制度,提高了双导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3.4 多种途径提升校内教师素质

在现代学徒制双导师教学队伍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地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使教师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教师通过分析工作岗位职业能力,构建的专业教学标准对企业的借鉴才会有更大意义。

学校应鼓励教师深入到企业中进行实地学习,强化实践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互融通,通过与企业导师交流,能够了解企业真正的需求,以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使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校导师明确教学模式和教学重点改革的方向,进而不断提高现代学徒制双导师的教学质量。通过近几年学校导师实践锻炼,学院逐步形成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学校导师,这也为双导师教学队伍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3.5 培养企业导师的教学能力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企业导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导师直接影响现代学徒制人才水平。企业导师不仅要指导学徒的技能实践,而且还要对学徒的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教导,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有计划地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了企业导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另外还定期开展校企导师交流活动。

为了不断地提高企业教师自身的教学积极性,学校和企业还从物质和精神多个方面制订办法,吸引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学徒的企业导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最终形成了具有较强教学能力的企业导师团队。

3.6 搭建双导师成长的共赢平台

深化校企合作,为校企导师创建有效交流的平台,增加校企导师见面机会,促进双导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配合。达到校企双导师教学队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目的。结合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促进双导师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校企共建共用的双导师教学队伍。

3.7 明确校企双主体的考核制度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为调动校企导师参加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考核既是对教师们前期教学工作的评价认可,也是促进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

校企共同制定了《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双导师考核办法(试行)》,对校企双导师的考核按照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校企双主体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导师教学业务水平、课程设计和传授能力,学生日常管理及导师工作成效等。每年进行一次考核,给予优秀者额外奖励,解聘不达标者。实践证明,校企双主体考核模式有利于双导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4 结语

教学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构建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完善长效奖励机制、严格导师准入制度、不断提升双导师的综合素质、搭建成长平台等措施,建设一支数量稳步增加、水平不断提高的校企共建共用的双导师教学队伍,以满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需要,从而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发展,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试点工作导师校企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河南省召开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研讨会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保驾护航
导师的猫
“五个到位”推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