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创新路径探究

2020-11-29彭志彪

科技与创新 2020年16期
关键词:后勤社会化实体

彭志彪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高职院校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原有的后勤管理模式显然不能满足现阶段高职院校发展的要求。基于此,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浪潮被掀起,后勤管理由原来单一的管理形式正向着多样化的管理形式转变。如何创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新路径,提高后勤管理水平是后勤管理部门尤为关注的问题。

1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面临的问题

1.1 社会化后勤管理导致校园社会化问题加剧

伴随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原本单一的后勤管理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化。不少社会性的服务机构开始进入校园,商业性网点的增多,促使高职院校经济活动的数量也不断增多。此种背景下,不少承包经营者过分看重经济效益,忽视了学校的治安管理规定。

1.2 后勤管理人员自身服务意识较差

高职院后后勤改革开始的时间较早,但是在后勤管理人才的引进环节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甘愿从事后勤工作的人员不多,分析其原因在于后勤工作人员缺少服务意识,所秉持的服务理念和质量标准与时代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主动性服务的后勤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因此,难以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存在较大程度的滞后性。

1.3 后勤管理存在不规范性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水平虽然有了一定提升,但是细化下来还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协调,存在细化管理缺失的问题。如对财务管理和成本缺少合理性的控制,后勤服务实体过分看重微薄的利益,忽视了对成本的管理。在服务中处理不好后勤服务实体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关系,在过分看重经济关系或者服务关系单一关系的基础上,不能同时体现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导致两者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

1.4 后勤管理制度不健全

伴随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后后勤管理逐渐从高校内部行政管理中抽离出来,但是后勤管理实体市场化和企业化还未真正实现,体现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不健全的情况。在后勤管理实体中人事制度改革存在一定滞后性,激励机制不健全,过分看重对后勤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发展,难以真正实现后勤服务实体的现代化管理。

2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创新路径所要遵循的原则

遵循深化社会化改革原则,该原则带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政治性,直接关系到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深化社会化改革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发展和改革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积极构建高职院校后勤管理运行新机制;秉持教学服务至上原则,后勤管理在该原则下需要尽可能为全校师生服务。秉持服务之上的经营理念,提升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水平;秉持以人为本原则,该原则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改革成效要惠及广大教职工,争取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高后勤管理水平。

3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创新路径分析

3.1 深化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

创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新路径,需要深化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其中,深化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对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实体性产权进一步明确。只有明确后勤实体产权,才能提高后勤管理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可见深化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的前提就是进一步明确产权问题。需要系统、全面地清算后勤管理实体的资产,明确后勤管理中投入的资产数量,对国有资产和个体资产进行有效管理。此外,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资产使用权和处置权需要借助合同契约的形式转让给后勤管理实体,确保后勤管理实体的独立性,保障其自主性。以合同契约的形式分配后勤资产使用权和处置权,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后勤实体与高职院校签订契约合同之后,可以向高职院校上交部分使用费,可避免出现高职院校为后勤管理实体亏损而买单的问题,便于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2 树立现代化市场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意识

现代化市场意识是促使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中获取经营效益的关键。后勤管理实体从高职院校行政系统中脱离出来,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由原来行政性的指令关系转变为经济利益上的关系,此时高职院校可以对后勤管理实体进行监督,有助于保障后勤实体管理的有效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实体还需要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立足市场发展情形,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设置完善的奖惩机制,引导后勤管理人员树立忧患意识。此外,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实体在探索更好的方法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要注重名牌效应,不断提升自身价值。

3.3 提高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中需要秉持不断创新的精神,在后勤服务中要严格按照ISO90000 质量管理国际标准进行,构建系统性的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教育服务质量体系[1]。提高后勤管理目标的细化程度,将大的后勤管理目标分解成小的后勤管理目标,比如任务目标、过程目标以及最终目标,建立契约化管理新模式,组建诚信管理档案,实施后勤管工作具体到人的管理制度,此种管理形式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工作一旦出现问题,便可追究到人,从而强化后勤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由此逐步形成带有特色化管理特征的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新体系。

3.4 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

创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新路径,离不开高素质的后勤管理人员。因此,后勤管理部门需要努力强化后勤管理团队建设,提高后勤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后勤管理人员上岗问题方面要制订完善的制度,严格遵守岗位聘任制度,定期进行后勤管理考核,不断壮大后勤管理团队力量。此外,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实体负责人还要加强对现有后勤人员的培训,鼓励后勤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为后勤人员提供学习的环境。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实体可以设置后勤人员专项培训资金,组织后勤人员分批次、有目的地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后勤人员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实体领导还要鼓励工作人员进修现代化管理理论,学习现代化后勤管理方法,积极纳入新的管理理念,提高后勤管理水平。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实体需要对外引进专业性的后勤管理人才,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不断壮大后勤团队力量。

3.5 实施高职院校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

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创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路径的有效方式。精细化管理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文化和理念。现代管理学中将科学化管理分成了不同的层次,比如规范化管理层次、精细化管理层次以及个性化管理层次。精细化管理对后勤每位员工都有针对性的要求,要求后勤管理人员从上到下都要严格遵循规范化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下要求对后勤管理业务进行有效控制,各个业务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全面落实计划、审核、执行、回顾等运行环节。后勤管理人员按照以上原则开展业务,可有效避免业务上的失误问题。精细化管理要求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人员对其管理模式仔细分析,提高后勤管理水平的核心竞争力,将现代化管理手段融入到后勤管理中,增强员工精细化管理意识,促使每位员工都能养成精细化管理的习惯。这样可有效避免后勤工作中出现资源浪费等问题,能优化后勤管理流程[2]。

3.5.1 构建完善的社会监督体系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向社会化管理模式转变的过程中,需要构建完善的社会监督体系,独立的法人企业取代原有的后勤服务实体,监督力度会明显增强,各个阶层之间的关系会更加通畅,可以顺利纳入社会监督体系中,依靠政府部门的监督约束规范后勤管理行为。

3.5.2 提高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程度

要引进后勤信息化管理专业性人才。加强对后勤职工的信息技术培训,鼓励后勤工作人员外出进修,全面提升后勤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强化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完善后勤信息化管理基础设置,提高高职院校信息点的集中程度,解决高职院校信息点互通性较差的问题。合理规划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完善后勤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增加后勤信息化管理上的资金投入,提高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程度,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信息化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因此高职院校和政府需要加大该方面的资金支持,构建大数据平台,提高后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3]。

3.5.3 构建宽松的人文环境和政策环境

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校园后勤管理受其影响也越来越大。该职院校后勤管理单位需要为自身争取更为宽松的人文环境和政策环境,在良好的环境下可为后续的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内部需要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和服务监督机制,在自我约束的基础下,将工作失误尽可能减少,提高后勤管理运行机制的规范性。

3.5.4 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后勤企业文化

后勤管理形象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有紧密的关系,要想提高后勤自身形象就需要构建优秀的校园文化,促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后勤工作人员需要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文明管理教育学生,以文化影响学生,由此提高后勤管理的有效性[4]。

4 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新路径的前提是处理好改革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促使后勤管理在发展中稳步推进改革,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在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纳入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新理念,融入管理新手段,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后勤管理运行机制,促使后勤管理工作中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尽可能体现,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水平,增强后勤管理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后勤社会化实体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煤炭企业后勤创一流对标管理研究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信息化视野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优化路径分析
ViolationsoftheTraditionalBioethicsinNeverLetMeGo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On American Individu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