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庸笔下“四大恶人”的四种欲望

2020-11-28张钰曼

南腔北调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天龙八部金庸

张钰曼

摘要:作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之一,金庸在《天龙八部》一书中描写刻画的人物形形色色。本文主要对其中的一组“套装人物”,即个个行事凶恶、令人生畏却又个性各异的 “四大恶人”进行重点分析,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恶”的残忍与尚未流逝的“善”的人性温情,体悟金庸先生刻画人物之独特。

关键词:金庸 天龙八部 四大恶人

作为金庸先生笔下的一卷雄伟壮阔的江湖奇书,《天龙八部》以乔峰、段誉和虚竹三人不同的经历展开,无数支线铺陈,交织着三个主角三段难舍难分的恋情。这部源于佛经的武侠小说描写芸芸“众生相”,倾诉着人们的痛苦不甘和无尽的欲望。

金庸写武侠小说的一个特点就是塑造出种类繁多的“成套人物”。在他笔下,一群人物在某个方面具有相似性而被他罗列在一起的现象不胜枚举。如《射雕英雄传》中的“五绝”,《连城诀》中的“南四奇”“北四怪”,《倚天屠龙记》中的“四大护教法王”“左右二使”等等。而在《天龙八部》中也有着这样一组因为各自的“恶”而被罗列在一起的人物,正是“四大恶人”。他们分别是:“恶贯满盈”的段延庆、“无恶不作”的叶二娘、“凶神恶煞”的岳老三、“穷凶极恶”的云中鹤。这四个人虽然都是反派人物,但他们占据着故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几乎贯穿小说的前因后果,是是非非。从开头到结尾,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而金庸先生为他们各自起的绰号也饱含深意:皆有一个“恶”字,来协助刻画四人的形象;其次是他们“恶”的顺序,按照“恶”字在词中不同的位置来巧妙地进行排列,虽说不是主角,但是人物形象塑造丰满生动、栩栩如生,彰显了金庸先生浩瀚的文思和雄浑的笔力、细腻的描写手法。

金庸的武侠小说一向以其精彩而曲折的情节令人称赞,其描述关于人性种种的故事和悲歌更是透彻无比,读来叹惋不已。金庸笔下的他们也并不是只有一面恶性的“扁平人物”,“四大恶人”也各有各的悲情,善也自然、恶也有因。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他们都是因为不尽相同的原因而走上了作恶的道路,用作恶来使自己达到变态的满足。

一.权力的君子

作为“四大恶人”之首,段延庆不负他的“恶”名。段延庆此人命途多舛,作恶的同时也保有善性。他原是大理国的太子却惨遭奸人篡位,此后唯一的目标就是重夺皇位。而造成他走上“作恶”的根源,就是他无法消除对权力的渴望。实际上,这“四大恶人”代表着人类的四种欲望,而他们的排位先后, 则代表了这四种欲望为祸造孽对社会造成危害程度由大到小。具体说:恶贯满盈的段延庆代表的是权力欲望——为祸第一。

段延庆的手段阴狠且毒辣,震惊世人,之所以说他“恶贯满盈”,皆是因为他将自己的仇家杀得干干净净, 手段惨无人道。如书中有一章描写,他将段誉和其妹木婉清捆在一处,并未或杀或剐,而是从道德伦理上对他们重重一击,想让二人因吃药发生男女关系做出乱伦的事情。“我将你们二人的尸体剥得赤条条的, 身上一丝不挂,写明是大理段正明的侄儿侄女,段正淳的儿子女儿, 私下通奸, 被人撞见, 以致羞愤自杀。我将你二人的尸身用盐腌了, 先在大理市上悬挂三日, 然后再到汴梁、洛阳、临安、广州去示众。”[1]段延庆的狠毒,不但表现在他对敌人痛下杀手,更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部下也同样毫无人性,冷酷无情。一旦威胁到他的决断或者利益,他会毫不犹疑直接出手。在他生命垂危时,只有岳老三最是着急真心救他,然而当岳老三对他的决定稍有抗拒,阻止慕容复杀掉段誉之时,他全然忘记往日恩情,毫不犹豫出手用铁杖将其一击致命。

而他的性格也执拗无比。权力欲望控制了他所有的快乐,除此之外他别无追求。对权力欲望的执念到了一定程度便化为偏执,而偏执到了一定程度甚至会走火入魔,连他自己也无法控制。段延庆对权力是如此地执念,以至于受重伤还要坚持从中原去向大理;即使他的本意是希望大理太平,但当他看到在段正明治理下的大理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后,仍不肯放弃自己的执念,反而从心里最卑微的角落冒出一股失望的怒火,为了重登皇位甚至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偏执使本是天之骄子的段延庆变得易怒,求而不得又使他生出自卑。以至于在无崖子传授毕生功力的珍珑棋局上,段延庆也因为自己的残疾而自卑,放弃有可能被别人认出的正宗武功,反而选择旁门左道来战。“我以大理国皇子之尊, 今日落魄江湖, 沦落到这步田地,实在愧对列祖列宗。”这样的心路历程令人叹息。

但他也有着君子般的气度。段延庆虽有种种恶行,但他毕竟曾经是王子。即便他的人生轨迹从巅峰跌落至最低,也无法掩盖他身上的君子气度。他下棋时落子无悔,当王语嫣跳下悬崖之时,段延庆在上面也未曾想过松手一了百了;他对虚竹的帮助加倍回报。不同于慕容复的极端和利欲熏心,段延庆所想的是大理的存亡兴灭,只是狭隘的心胸使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容不下别人。

二.仇恨的痴人

“四大恶人”排第二的叶二娘,早年是一个端庄贤淑温柔貌美的女子,然而随着她失身于玄慈,生下的婴孩也被萧远山偷走之后,便开始憶子成痴,心理变态,爱好盗取他人婴孩取乐后再杀害,从而有了“无恶不作”的名声。

使得叶二娘走上“无恶不作”这样一条道路的根源,就是情恨。即使她造孽甚多,却也是可怜可叹。叶二娘的“无恶不作”是无奈的,有苦衷的,恶的背后隐藏着深厚的温情。“我不苦, 你有苦说不出, 那才是真正的苦。”“这些年来, 可苦了你啦。”“痴人, 你又非佛门女尼, 勘不破爱欲, 何罪之有?”[2]为了玄慈的佛门身份和他所谓的名声,叶二娘隐藏虚竹生父的名字孤苦一生,忍辱负重身负骂名,痛苦度日二十余年,最终爆发出的情痴让人不忍卒读。她对玄慈痴心一片,为了爱情甘愿抛弃才找回的孩子随他赴死;而玄慈对于叶二娘和对待山林里的一草一木并无不同,只不过是多了些所谓的出家人的怜悯。而他最终以死谢罪不过是冰凉的冷漠,丝毫不顾叶二娘的感受。叶二娘枯木般的心灵干涸多年,好不容易与儿子相认,与玄慈的关系天下大白,然而下一秒玄慈死在眼前,才点燃希望的心火瞬间被风吹灭,“叶二娘惊呼之后,突然一跃丈余, 从半空中摔将下来, 砰的一声, 掉在玄慈身边, 身子扭了几下, 便即不动。”[3]叶二娘没有扛过希望过后深深地绝望,在她将要看到生活里的曙光时自杀。玄慈以死谢罪。二娘以身殉情。自古痴情都是空,为情所痴者必为之所困。她至死不悔,可怜可叹!

三.名望与性欲

相比来说,南海鳄神岳老三身上“善”的成分就更大了。他的心思简单,作恶只不过是执念于从老三升到老二的地位,在“恶人”的名头上争个高低。而他的这种对于“老二”的执念,其实就是对名望的追求。

岳老三有着孩童般的天真,而这种天真是令人害怕的。他头脑简单心口如一,野蛮且暴力,拥有力量能够随心所欲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不受控制的天真。但这种天真又是令人喜爱的。要他拜段譽这个本来应该是自己徒弟的人为师, 实在是够丢脸的!可他硬是没有食言,认真完成了如同开玩笑般的拜师,磕头认下段誉这个师父。如此言而有信, 也算十分难得了。更为难得的是, 虽然拜师不情不愿, 可是却一直恪守自己的规矩,毫不抵赖。

而作为第四恶的云中鹤,则是一个毫无温情的人物。平生名言是“我早就想杀其夫而占其妻,谋其财而居其谷”,色中饿鬼,食色成瘾,下流无耻,看见漂亮的女子第一时间就往“性”上想。他所代表的,是对情色无法控制的性欲。

结语

“无人不冤,有情皆孽”这八个字描绘了金庸刻画的各色人物在命运操纵和欲望支配下的种种心态和情状,刻画了尘世众生的痛苦和悲哀。“四大恶人”正是代表人类本源的四种欲望:权,情,名,性。段延庆对权力的欲望、叶二娘所代表的情恨、岳老三所希冀的名望和云中鹤对情色的沉溺,在金庸的描述中铺陈开来。人生来就有七情六欲,然而一旦对欲望的追求不择手段无法自拔,就会在精神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扭曲。而“四大恶人”之所以恶,就是这种扭曲使他们不择手段犯下无数罪孽。但在金庸笔下,他们又不仅仅是全然的“恶”。段延庆放下对权力的执念遁入佛门,忏悔今生;叶二娘与玄慈、虚竹相认后,随玄慈而去;岳老三原本就是四人当中本性最善的一个,最后为救段誉而死。这样看来,“四大恶人”中有三位最后都显露出属于人最初的“善”。而《天龙八部》中还有没带“恶”字却真正让人感受到心恶的人。如空有好皮囊的慕容复,辜负挚爱,背弃祖宗,其对权力的贪欲与段延庆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再如丐帮的马夫人,杀害亲子勾搭成性,害死阿朱,更是蛇蝎心肠,而他们展现的是没有原因的恶。相比之下,“四大恶人”更是可怜可叹了!

“四大恶人”对于“权,情,名,性”的偏执与执念,本就是一种罪过。他们不是不想放下,不是不想放开,而是一开始不想放,想放时却发现原来已深入骨髓,身不由己。莱辛曾说:“纵然落在坏人头上的不幸,是他的犯罪活动的直接恶果,在看到这种不幸的时候,我们也难免会跟他一样感到痛苦。”[4]“四大恶人”各自的不幸和痛苦,反过来警醒人们:善与恶同源,一念之差往往导致千差万别的后果。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做一个理性的人。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参考文献:

[1]金庸.天龙八部[M].北京:三联书店, 1994:97.

[2]金庸.天龙八部[M].北京:三联书店, 1994:728.

[3]金庸.天龙八部[M].北京:三联书店, 1994:730.

[4][德]莱辛. 汉堡剧评[M]. 张黎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390.

猜你喜欢

天龙八部金庸
金庸拜师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金庸仙逝,全球华人追念全球华人追念
金庸:好为人徒
漫画无极
与金庸有关的青春记忆
浅析《天龙八部》中慕容复的悲剧形象
预防过量用药的“天龙八部”
段氏家教多“尊重”
化妆品店 吸引顾客的“天龙八部”